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内侧开窗入路原位复位固定术治疗Pipkin Ⅰ、Ⅱ型股骨头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具福尔马林处理的成人尸体标本的双侧髋部进行解剖,观察其前内侧主要肌肉、韧带、血管及神经的解剖结构、走行特点等。在4具新鲜冰冻成人标本的双侧髋部模拟前内侧开窗入路,确定术中需剥离的肌肉及韧带的牵拉方向,观察显露的血管、神经,并确定其牵拉及保护方法,评估此入路的可行性。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成都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采用前内侧开窗入路原位复位固定治疗的12例 PipkinⅠ、Ⅱ型股骨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3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48.5岁(范围:37~59岁)。PipkinⅠ型8例,Ⅱ型4例。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效果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结果解剖学方面,在尸体标本上行前内侧开窗入路显露股骨头,观察窗口内上界为耻骨体(髋臼前下部),外上界为髂肌及腰大肌,外侧界为股直肌、股血管,下界为旋股内侧动静脉横支,内侧界为耻骨肌、短收肌及长收肌,窗口内见耻骨韧带及髂股韧带,切开关节囊活动髋关节可在窗口内见股骨头前方4个象限。临床研究方面,12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07.5 min(范围:90~135 min);术中出血量115.0 ml(范围:85~150 ml)。患者术后随访18.6个月(范围:12~28个月),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为144.2 d(范围:120~180 d);末次随访时按Thompson-Epstein标准评定疗效,其中优6例,良4例,可2例;髋关节Harris评分85.1分(范围:75~93分)。结论经前内侧开窗入路行原位复位固定术治疗Pipkin Ⅰ、Ⅱ型股骨头骨折是可行的, 近中期临床效果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错互补基因1(ERCC1)和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RM1)基因在膀胱肿瘤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肿瘤经膀胱灌注吉西他滨的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2014年07月至2018年07入我院经病理证实膀胱癌患者共86例,其中非浸润型50例,浸润型36例,同期选择30例膀胱良性肿瘤;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膀胱癌组织ERCC1和RRM1 mRNAs定量表达水平。随访时间15~63个月,中位时间41.5个月,记录非浸润型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中位生存期、总复发率和生存率,分析ERCC1和RRM1基因表达与灌注效果的相关性。结果与膀胱良性肿瘤组患者比较,膀胱癌患者肿瘤组织RRM1呈高表达,ERCC1呈低表达,并且浸润型患者RRM1明显高于非浸润型,ERCC1明显低于非浸润型(P<0.05)。并且,肿瘤组织ERCC1和RRM1表达水平与肿瘤分期和分级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无关(P>0.05)。针对非浸润型患者灌注后共复发7例(14.0%),复发组患者肿瘤组织RRM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复发组,而ERCC1水平明显低于无复发组(P<0.05)。结论膀胱癌患者肿瘤组织ERCC1低表达和RRM1高表达不仅与肿瘤分期和病理分级密切相关,还与吉西他滨的灌注疗效有关;检测ERCC1和RRM1表达对早期预测灌注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