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河南省6所医院护士对机械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认知水平情况和实施现状,发现临床现存问题,为下一步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和培训方案提供指导。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士对机械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认知水平问卷》,对河南省6所医院共1 938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得出护士对VTE机械预防措施作用认知的现状,比较并分析影响认知差异的原因。结果临床护士所在医院成立VTE管理团队/教学组的有1 237名(66.11%),在其中担任职务的有181名(9.67%),目前临床开展针对VTE的相关知识、组织护理培训和学习的覆盖率高达98.81%,但培训效果较差,机械预防措施回答正确率仅为14.54%。有36.99%的护士认为单独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IPCD)装置会增加无症状性DVT发展成肺栓塞(PE)的风险,27.1%的护士认为单独使用梯度压缩弹力袜(GCS)会面临同样风险。当排除使用禁忌证后,53.02%的护士认为可以单独使用IPCD,51.58%认为可以单独使用GCS。VTE相关知识是否培训、医院层级、学历层次与护士对IPCD/GCS等装置的认知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护士职务及所在科室与护士对IPCD和药物预防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该省6所医院的临床护士对机械预防VTE认知水平调查结果显示,护士对其作用的认识模糊,定位不明确。各级医院尤其是一二级医院应加强对低学历、普通内科护士、无职务护士的培训,并努力提升培训效果。未来需要加强该省院内VTE的组织管理及护理培训工作,使护士明晰其作用和定位,同时,实时跟进最新循证证据,为进一步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和培训方案提供指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1(hMLH1)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骨肉瘤患者临床病理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于2003年至2008年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行手术治疗骨肉瘤患者46例,其中男33例,女13例,年龄(20.00±9.93)岁,根据Enneking分期分为Ⅰ期27例,Ⅱ期19例。提取骨肉瘤组织中的DNA,使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对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进行检测。采用χ2检验分析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运用单因素分析Kaplan-Meier法对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患者总体生存、无瘤生存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对得出的生存曲线进行对数秩和(Log-rank)检验。结果在24例5年内发生复发的患者中,有16例存在hMLH1基因启动子的部分甲基化(66.67%);在22例5年内未发生复发的患者中,有4例存在hMLH1基因启动子的部分甲基化(18.18%)。经χ2检验,hMLH1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与骨肉瘤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明显相关(χ2=25.956,P<0.01)。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其他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年龄(χ2=0.054,P>0.05)、性别(χ2=0.259,P>0.05)、Enneking分期(χ2=2.609,P>0.05)、肿瘤的病理类型(χ2=1.947,P>0.05)、病理分级(χ2=0.002,P>0.05)、5年总体生存(χ2=2.832,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此外,通过对hMLH1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与总体生存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组,非甲基化组患者的生存时间较长,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27,P>0.05)。对hMLH1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与无复发生存进行单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相较甲基化组,hMLH1基因启动子非甲基化组患者的复发可能性更小,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287,P<0.01)。结论hMLH1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与骨肉瘤患者的无瘤生存明显相关,与患者的总体生存无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KOA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等速肌力训练,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5周。于治疗前、治疗5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Lysholm膝关节量表对2组患者膝关节疼痛及功能进行评分,同时检测2组患者等速肌力训练过程中膝关节屈肌及伸肌峰力矩(PT)。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Lyshol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并且观察组疼痛VAS评分、Lysholm评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2组患者在等速肌力训练过程中其膝关节屈肌、伸肌PT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屈肌、伸肌PT值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4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KOA患者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缓解患者疼痛,增强膝关节屈肌、伸肌肌力,促使关节功能尽快恢复,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小RNA(microRNA,miR)-219a-5p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选取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于河南省人民医院骨科接受髋关节置换的16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及9例股骨颈骨折不愈合患者分别作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提取股骨近端BMSC,利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miR-219a-5p和卷曲蛋白4(FZD4)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荧光素酶活性检测验证miR-219a-5p和FZD4的相互作用关系。利用细胞转染技术和miR-219a-5p的模拟物、抑制剂、FZD4发卡RNA(shRNA)来调控BMSC中miR-219a-5p和FZD4的表达水平。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增殖实验检测BMSC的增殖活性,茜素红染色评估BMSC的成骨分化能力。利用统计与制图软件(GraphPad Prism)统计分析实验数据。采用方差分析(ANOVA)和t检验确定计量资料各组间差异的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方差检验。结果miR-219a-5p在实验组BMSC中的相对表达量为6.03±1.39,而在对照细胞中的相对表达水平仅有1.01±0.21,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51,P<0.01)。利用数据库TargetScan预测得到miR-219a-5p的下游靶基因FZD4,RT-qPCR结果提示FZD4在实验组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为1.09±0.55,在对照组细胞中相对表达量达到4.61±1.08,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76,P<0.01)。皮尔森(Pearson)线性分析显示miR-219a-5p和FZD4在BMSC中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631,95%可信区间(CI):-0.763、-0.498,P<0.01]。下调实验组中miR-219a-5p的表达后,FZD4的水平升高4.34倍(t=8.426,P<0.01),而在对照组细胞中上调miR-219a-5p的表达后,FZD4的表达水平下降4.75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667,P<0.01)。荧光素酶活性检测证实了miR-219a-5p与FZD4之间的结合关系。CCK-8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BMSC培养24、48、72 h后的吸光度值分别为0.27±0.05、0.48±0.05、0.63±0.0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BMSC的0.46±0.05、0.96±0.08、1.51±0.11,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776,P<0.01)。抑制实验组中miR-219a-5p表达后细胞的增殖活性明显提高,而同时敲低FZD4的表达则会逆转上述作用。同样地,将miR-219a-5p模拟物转染对照组细胞,细胞增殖活性明显抑制。茜素红染色显示对照组细胞的阳性染色面积/总面积为0.58±0.05,明显高于实验组的0.22±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10,P<0.01)。在实验组细胞中转染miR-219a-5p抑制剂可以增强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但FZD4 shRNA抵消了miR-219a-5p抑制剂对成骨能力的强化作用,且上调正常BMSC中miR-219a-5p的水平可以阻止其成骨分化过程。结论miR-219a-5p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BMSC中高表达,FZD4介导了miR-219a-5p对BMSC增殖及成骨分化的抑制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半髋置换治疗9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1月— 2018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3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31例;年龄90~102岁[(92.3±2.5)岁]。31例接受PFNA治疗(PFNA组),12例接受半髋置换治疗(半髋置换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开始下地负重时间、输血比例、术后2周和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第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术后第12个月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PFNA组随访1~30个月[(19.1±9.8)个月],半髋置换组随访0.5~29个月[(18.6±10.6)个月]。PFNA组手术时间[(95.8±31.0)min]及术中出血量[(71.3±25.7)ml]少于半髋置换组[(128.8±40.5)min,(212.5±113.1)ml](P<0.05)。PFNA组术后开始下地负重时间为(43.9±31.9)d,长于半髋置换组的(5.9±2.8)d(P<0.05)。围术期PFNA组接受输血的患者比例(29%)显著低于半髋置换组(75%)(P<0.05)。术后2周内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23%)与半髋置换组(42%)类似(P>0.05)。PFNA组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26%)与半髋置换组(42%)类似(P>0.05)。术后第12个月,PFNA组Harris评分[(56.3±32.3)分]与半髋置换组[(59.3±36.7)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2个月PFNA组病死率为19%,半髋置换组为25%(P>0.05)。结论虽然PFNA与半髋置换均能有效治疗90岁及以上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但PFNA内固定手术时间短及术中出血量少,可能更适合作为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首选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腺相关病毒介导核心结合蛋白因子2(Runx2)对小鼠退行性膝关节炎的修复作用。方法60只大鼠(购自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公司)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Runx2组,模型组和Runx2组小鼠通过小鼠右后肢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切断手术,建立退行性膝骨关节炎小鼠模型。假手术组小鼠仅做手术,不切断交叉韧带。小鼠建模成功4周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小鼠膝关节腔注射携带空载体的阴性腺相关病毒。Runx2组小鼠膝关节腔注射携带Runx2基因的腺相关病毒。注射21 d后,分析3组小鼠攀爬时间和长距离运动能力;分析关节软骨和滑膜评分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3组小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水平;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3组小鼠软骨组织中OSX和骨保护素(OPG) mRNA表达水平。计量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建两两比较采用LSD法。结果与模型组小鼠攀爬时间和长运动距离[(539.11±79.21) s和(68.20±13.99) m]比较,Runx2组[(1401.72±102.83) s和(201.58±17.92) m]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02,P<0.05;t=6.119,P<0.05)。与模型组小鼠膝关节软骨评分和膝关节滑膜评分[(7.51±1.82)分和(7.25±1.93)分]比较,Runx2组[(5.98±1.86)分和(6.01±1.62)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95,P<0.05;t=5.018,P<0.05)。与模型组小鼠外周血TNF-α和IL-1β水平[(251.50±43.19) ng/L和(271.57±32.19) ng/L]比较,Runx2组[(78.54±8.19) ng/L和(98.40±10.32) ng/L]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01,P<0.05;t=7.193,P<0.05)。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骨桥蛋白(OPN) mRNA水平(1.00±0.19和0.94±0.17)比较,Runx2组(2.55±0.23)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9,P<0.05;t=2.413,P<0.05)。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OSX mRNA水平(0.98±0.14和1.09±0.21)比较,Runx2组(3.01±0.20)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1,P<0.05;t=2.216,P<0.05)。结论腺相关病毒介导Runx2可降低退行性膝关节炎小鼠的炎性因子水平,促进成骨细胞成熟,降低膝关节软骨和滑膜的病理变化,提高小鼠运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