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扫视中国叙事学的创建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到有识的中国学者一方面借鉴和吸收西方叙事学的新思维,发现中国叙事学的文化密码;另一方面梳理古代叙事史料,概括和提升中国叙事形式的基本内涵,借用、重组和创新自己的话语方式。这一过程艰难选择,最终以《中国叙事学》为标志完成了。其价值就在于召唤和影响一大批中国学人走自己民族化的理论之路。

  • 标签: 叙事学 民族化建构 体系
  • 简介:本文在对百年来关于《聊斋志异》“异史氏曰”叙事形式评价的分析中,辨析了文学叙事与历史叙事的区别和对文体制约的因素,从而论析了叙事主体对叙事方式的选择、“破体”的界限与文体的规范性,以及蒲松龄在运用“异史氏曰”叙事形式上的创新思维与平庸说教。

  • 标签: 聊斋志异 异史氏曰 叙事形式
  • 简介:《红楼梦》文本研究要把握整体性原则,避免“碎片”式研究方法。为此,从《红楼梦》叙事结构的整体形态着眼,分析了前五回在全书叙事结构中所起的作用、意义和功能,论证了前五回叙事结构的独创性,即独立的叙事形态是如何构建的。主要表现三方面:利用过场人物设置对话的空间场景,讲述故事,组接人物;沿着中轴线设置故事与故事的排列和衔接;每个层面故事的意蕴都是围绕一个主题核的。从而,为解读《红楼梦》全书打开了瓶颈之处。

  • 标签: 《红楼梦》 前五回 功能 叙事形态
  • 简介:美籍华人学者田晓菲在《秋水堂论金瓶梅》一书中,提出了一个不得不正视的观点:“竟觉得《金瓶梅》实在比《红楼梦》更好。”支持此观点的理据,概括起来是《金瓶梅》比《红楼梦》在性欲描写上更加写实、真切而大胆。因为《金瓶梅》是写成人世界的小说,写出了成人男女的坦率,并且把西门庆、潘金莲、李瓶儿、陈经济、吴月娘都作为“慈悲的对象”;而《红楼梦》则是一部写青少年的诗意小说,对贾琏、晴雯的嫂子、鲍二家的和赵姨娘这些“成人世界”的人,“没有什么容忍和同情”。显然这些说法,触及到了人性内涵与文学叙事关系的重大理论问题。文学作品中的性描写,无论是作为叙事视角,还是作为叙事内容,都是作家窥探和展示人性隐秘世界最常见的选择。如何衡量这一描写成功与否,必须从分析其叙事的根据层次和特征人手。关于《红楼梦》性描写的研究,虽说不是新的课题,但就其叙事和审美的特征的开掘,还远远没有触及。因而有必要重新审视《红楼梦》性描写的叙事内涵,并与《金瓶梅》性描写的叙事比较中,发现性描写的审美意义及存文学发展史上的价值。

  • 标签: 《红楼梦》 《金瓶梅》 性描写 叙事根据 特征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