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iewertⅡ型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术中近端切缘距离为20~25 mm与30~35 mm的近期临床疗效,以期将近端切缘最小安全距离缩短至20~25 mm。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166例[男112例,女54例;年龄(59.1±9.6)岁]Siewert Ⅱ型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行全胃切除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近端切缘长度,分为近端切缘20~25 mm组(69例)和近端切缘30~35 mm组(97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6个月随访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手术时间的比较,近端切缘20~25 mm组[(172±24) min]短于近端切缘30~35 mm组[(206±27)min](P<0.001);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膈肌脚处理情况及术中上切缘冰冻阳性率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拔除胃管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近端切缘20~25 mm组与近端切缘30~35 mm组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反流性食管炎、肠梗阻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近端切缘20~25 mm组无吻合口瘘发生;术后病理处理两组标本的脉管癌栓及神经浸润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随访中,两组患者均无死亡及肿瘤复发情况出现,术后6个月体重下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8)。结论Siewert Ⅱ型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行根治性切除治疗时,在保证R0切除的前提下,将近端切缘最小安全距离缩短至20~25 mm是可行的,且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也有所降低。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颈动脉体瘤外科手术经验,分析手术风险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血管外科2005年11月至2019年4月完成手术的133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结果142侧瘤体均成功实施手术切除,围手术期及术后30 d内无患者死亡。单纯瘤体切除33侧(23.2%),瘤体切除联合颈外动脉断扎82侧(57.8%),颈内动脉重建13侧(9.2%),颈总或颈外动脉修补10例(7.0%),颈总或颈内动脉结扎4侧(2.8%)。手术并发症53例,其中颅神经损伤43例。平均手术时间161 min(60~500 min),平均出血量308 ml(20~3 000 ml)。随访时间1~162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结论颈动脉体瘤大小及Shamblin分型是影响手术风险的相关危险因素。ShamblinⅠ型多可单纯瘤体切除,Ⅱ型、Ⅲ型往往需要断扎颈外动脉甚至重建颈内动脉,大隐静脉重建具有较好的远期通畅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外泌体环状RNA(circRNA)hsa_circ_002241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临床明确诊断胃癌初诊患者60例,慢性胃炎患者30例(疾病对照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浆外泌体中hsa_circ_0022417的表达水平以及血清CEA、CA19-9的表达。采用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诊断胃癌效能。分析血浆外泌体hsa_circ_0022417的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胃癌组血浆外泌体hsa_circ_0022417的相对表达水平高于慢性胃炎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9±0.15)比(0.93±0.08)比(0.75±0.07),F=9.96,P<0.05]。胃癌组织中hsa_circ_0022417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8±0.24)比(1.18±0.11),t=6.08,P<0.05],并且其表达水平与血浆外泌体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2,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浆外泌体hsa_circ_0022417、血清CEA、CA19-9单指标诊断胃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0.68和0.66,3种指标联合检测诊断胃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86。血浆外泌体hsa_circ_0022417的相对表达量与肿瘤大小(χ2=6.42,P<0.05)、分化程度(χ2=5.83,P<0.05)、临床分期(χ2=7.14,P<0.01)及淋巴结转移(χ2=5.17,P<0.05)均有关。结论外泌体hsa_circ_0022417在胃癌患者血浆中高表达,对临床胃癌辅助诊断和早期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血浆外泌体源环状RNA(circRNA)hsa_circ_0064910在胃癌中的诊断效能,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入院治疗的60例胃癌患者,30例慢性胃炎患者(疾病对照组)以及同期健康体检的30名健康者(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收集胃癌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肿瘤大小、分化程度、TNM 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等。临床治疗前收集患者血液标本,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检测3组对象血浆外泌体中hsa_circ_0064910的表达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同一研究对象血清CEA、CA19-9的表达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hsa_circ_0064910单独诊断及其与CEA、CA19-9联合检测在胃癌患者中的诊断效能。同时分析血浆外泌体hsa_circ_0064910在胃癌患者术前术后的表达差异,以及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患者血浆外泌体中hsa_circ_0064910的相对表达水平(0.97±0.12)高于慢性胃炎患者(0.47±0.06)(t =2.97,P<0.001)及健康对照组(0.43±0.05)(t =3.23,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hsa_circ_0064910单指标诊断胃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78,联合CEA、CA19-9指标诊断胃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1,高于CEA(AUC=0.673)、CA19-9(AUC=0.653)单指标及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临床资料分析表明血浆外泌体hsa_circ_0064910的相对表达量与肿瘤大小(χ²=7.545,P<0.01)、临床分期(χ²=4.571,P<0.05)及淋巴结转移(χ²=6.907,P<0.01)等密切相关。胃癌患者术后血浆外泌体hsa_circ_0064910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1.21±0.21比0.62±0.11,t =2.463,P<0.01)。结论外泌体源hsa_circ_0064910在术前胃癌患者血浆中相对表达量较高,有望成为胃癌筛查新型无创分子标志物。
简介:摘要本文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基地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建立的教育实习基地数量可满足实习的需要;实习基地教师具备指导本科实习生的能力;实习基地与学校的距离较近,交通较为便捷,办公设备基本能够满足需要;实习生由教研组统一管理的有4所学校、由指导教师管理2所、二者结合1所;参加全部教研活动的有3所学校,偶尔参加有4所;实习生看课与授课28有4所,占总体57.1%,37、46以及其它的比例各有1所;5所实习学校要求指导教师对实习生授课的教案进行审阅指导,6所学校要求课后进行点评;6所学校允许实习生组织课间操活动,参与3所学校的业余训练,全部参与了实习基地的体育竞赛工作。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模体验证基于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PID)在体三维剂量验证建模的准确性,并进行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方法通过方野和调强计划在均匀和非均匀模体上检测EPID在体三维剂量验证系统应用于不同介质中的剂量计算精度和重建精度,比较不同剂量/距离一致性标准下的γ通过率。对临床病例进行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体积分析。结果方野在均匀模体中3%/3 mm标准平均γ通过率为(97.49±1.11)%,在非均匀模体中为(94.06±5.11)%(P>0.05)。不同出束方式的调强计划之间也相近(P>0.05)。临床病例疗前剂量验证3%/2 mm标准γ通过率为(97.96±1.84)%,在体三维剂量验证3%/3 mm标准为(90.51±6.96)%。临床病例中小体积和体积变化较大的危及器官有较大剂量偏差。结论基于EPID建立的在体三维剂量验证模型,经初步测试可应用于临床提供更全面的质量保证,为以后自适应放疗工作提供了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