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我院肺炎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常见病毒、细菌及真菌的分布情况,为小儿肺炎经验性用药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住院诊疗的肺炎患儿,分析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常见病毒、细菌及真菌的检出率在不同年龄组、重症和非重症肺炎之间分布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共纳入782例患儿,其中重症组190例,非重症组592例。所有患儿中检测出一种及一种以上病原体的病例有628人(80.3%),共检出1044株病原体,其中病毒678株(64.9%),肺炎支原体238株(22.8%),细菌118株(11.3%),真菌10株(1.0%)。检出率最高的病原体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 HCMV) (30.8%)、其次为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 MP)(30.4%)、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19.1%)、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18.3%)、鼻病毒(Rhinovirus, RV)(11.9%)、人博卡病毒(Human Boca Virus, HBoV)(6.3%)。细菌中检出率最高是肺炎链球菌(20株,2.6%)、大肠埃希菌(18株,2.3%)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8株,2.3%)。结论小儿肺炎主要由病毒引起,HCMV和RSV是婴儿期肺炎的主要病毒病原,肺炎链球菌为首要细菌病原,MP在不同年龄段出现阶梯式增长,学龄组检出率最高。HCMV、RSV和肺炎克雷伯杆菌是重症肺炎重要病原体。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本院新生儿病区新生儿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本院新生儿病区新生儿细菌感染的患儿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对其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共统计到3 750株病原菌,其中阳性菌占33.5%,阴性菌占66.5%,前5位病原菌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1 025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32株,大肠埃希菌62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95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83株。结论以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代表的革兰阴性细菌是新生儿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超过50.0%的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不受保护的内酰胺类抗生素不适合用于新生儿细菌感染经验性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在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新生儿病房住院治疗无菌体液真菌培养阳性的新产儿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数据,共收集病例数30例为感染组;同时收集同期无感染患儿资料25例为对照组。比较血清(1,3)-β-D葡聚糖、WBC和PLT计数,血CRP和PCT水平的差异,通过制作ROC曲线评判各个指标单独或联合应用在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中的效能。结果感染组血清(1,3)-β-D葡聚糖、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LT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1,3)-β-D葡聚糖ROC曲线下面积为0.79,在cut-off值为13.69 pg/ml时,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0%、71.4%;血清(1,3)-β-D葡聚糖联合CRP检测有最佳的诊断效能;感染组治疗后血清(1,3)-β-D葡聚糖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结论血清(1,3)-β-D葡聚糖在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和疗效判断中有较高的效能,联合CRP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