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胸椎黄韧带骨化(thoracic ossification of ligament flavum,TOLF)是胸椎黄韧带纤维组织转变为骨性组织的病理性异位骨化过程,是导致胸椎管狭窄症及胸脊髓病的最常见病因。影像学检查是定位、定性诊断TOLF的最常用手段。临床上根据骨化形态、分布、脊髓压迫程度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制订的TOLF分型系统有很多,但应用混乱,迄今尚无统一标准。本文对TOLF分型系统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并评估分型系统的可靠性及影像学检查的诊断准确性。经文献检索,X线诊断TOLF的准确性低,相关分型较少,可靠性差;基于CT的Sato分型(外侧型、扩展型、扩大型、融合型、结节型)和Kuh分型(单侧型、双侧型、桥接型),基于MRI的Kuh分型(喙型、圆型)和陈仲强分型(局灶型、跳跃型、连续型),以及合并硬膜囊骨化的Muthukumar分型(Tram track征、Comma征)等从不同角度和维度阐述了TOLF的类型,在反映骨化机制、评估病情风险、指导治疗方案或判断预后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诊断的准确性及分型可靠性较高。结合CT和MRI的多维度、多层面影像学参数将在TOLF的精准化诊疗及新分型探索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简介:摘要胸椎黄韧带骨化症(thoracic ossification of ligament flavum, TOLF)系脊柱韧带异位骨化性疾病之一,是导致胸椎管狭窄的主要原因,在中国、日本等东亚国家发病率较高。由于TOLF的病理本质为软骨内成骨,所以保守治疗无法根治,手术干预是目前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TOLF患者年龄普遍较大,且起病隐匿,症状、体征各异,定位诊断困难,手术难度较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因此研究TOLF的成骨分化机制以找到早期诊断和预防的手段尤为重要。目前,已发现多种因素与TOLF的成骨分化有关,如遗传、机械刺激、分子生物学因素、代谢及微量元素异常等,而分子信号通路对于调节细胞的增殖和定向分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综述系统性总结参与调控黄韧带骨化过程的相关信号通路,包括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BMP)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STAT3信号通路以及其他信号通路和因子,同时分析这些信号通路在黄韧带细胞成骨分化中发挥促进或者抑制作用,可为进一步探究TOLF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依据,也为更深入探索有效的治疗靶点和预防方式提供可能的方向。
简介:摘要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和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OLF)是临床常见的异位骨化疾病,是导致颈胸椎管狭窄及脊髓损害的主要原因。少数情况下,二者可连续累及多个脊柱部位,亦可合并出现,增加了临床诊断和治疗难度。初步尝试以"椎管内韧带串联骨化症(tandem ossification of intraspinal ligaments,TOIL)定义该特殊骨化现象,指由多种因素引起的OPLL和OLF单独或联合出现在颈椎、胸椎或腰椎两处及以上部位且骨化节段数≥5个,进行性压迫脊髓或神经导致一系列复杂临床症状的严重脊柱韧带骨化性疾病。TOIL发病率不明,但临床检出率并不低,其中颈椎OPLL合并胸椎OPLL或(和)OLF最为常见;该病涉及因素较多,具体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症状和体征往往相互干扰,可同时出现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表现;TOIL存在形式多样,影像学特征复杂,且无统一的诊断及定位诊断标准,极易导致漏诊和误诊,对于TOIL的临床鉴定,目前仍建议以患者典型症状体征为依据,以CT三维重建及MRI征象为参考,同时结合可能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经验进行综合判断;对于症状性TOIL患者,责任节段的手术减压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然而国内外学者对其最佳手术策略仍存在较大的分歧,如何定位手术节段及确定减压范围,采用何种手术入路及方式,何时选择分期手术或一期联合手术,尚未达成一致结论。通过检索相关文献,总结并探讨TOIL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策略选择现状及进展,为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TOIL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