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国成年人睡眠状况与肾结石风险之间的关联。方法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的长期随访数据,剔除基线自报患有慢性肾病、恶性肿瘤、睡眠时间为极端值的研究对象,共纳入501 701人。研究收集的睡眠数据包括失眠症状、白天嗜睡情况、午休习惯、打鼾情况和睡眠时间;并根据失眠症状、白天嗜睡情况和睡眠时间构建睡眠评分(0~3分)。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各睡眠因素、睡眠评分与肾结石风险的关联。结果研究对象随访(10.7±2.2)年,随访期间首次记录的肾结石病例共12 381例。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后,与没有对应失眠症状者相比,有入睡困难或过早醒来症状者的肾结石风险比(HR)分别为1.12(95%CI:1.06~1.18)和1.06(95%CI:1.00~1.12)。使用安眠药、白天嗜睡、午休习惯、打鼾与肾结石风险均不存在统计学显著的关联。与每日睡眠时间≥7 h者相比,<7 h者发生肾结石的HR=1.13(95%CI:1.08~1.18)。与睡眠评分为3分(睡眠质量最高)者相比,睡眠评分为2、1、0分者对应的HR值分别为1.08(95%CI:1.03~1.13)、1.16(95%CI:1.10~1.23)、1.19(95%CI:1.03~1.37)。结论中国成年人中有失眠症状或睡眠时间短者的肾结石风险增加。

  • 标签: 失眠 睡眠时间 打鼾 肾结石 队列研究 中国人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和分析中国10个地区近10万成年人随访10年间过早死亡(死亡年龄<70岁)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数据来源于CKB研究基线调查(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体格指标等)及随访监测(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健康结局事件),分地区、性别、基线生活方式等变量描述研究人群10年随访期间内的过早死亡,并分析其死因情况,并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过早死亡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纳入99 993名研究对象(56~69岁),经过10年随访,每1 000人年的过早死亡率为7.15,死因别死因以癌症(36.9%)和心脑血管疾病(35.2%)为主,过早死亡率(/1 000人年)表现为农村高于城市(9.11 vs. 4.78),北方高于南方(8.46 vs. 6.41),男性高于女性(9.57 vs. 5.31),随基线年龄增加而降低(均P<0.05)。过早死亡风险随吸烟量增加而增加,既往饮酒者和重度饮酒者(饮酒量≥60 g/d)过早死亡风险较高[HR值分别为1.25(95%CI:1.16~1.36)、1.20(95%CI:1.08~1.34)];过早死亡风险随体力活动水平增加而降低;相对于体重正常和非中心性肥胖者,低体重者与中心性肥胖者过早死亡风险更高[HR值分别为1.67(95%CI:1.55~1.81)、1.13(95%CI:1.05~1.21)]。结论我国56~69岁成年人10年随访过早死亡以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为主,存在明显的社会经人口济学特征差异,且其风险受到生活方式及体格指标等多因素影响。

  • 标签: 过早死亡 前瞻性队列研究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我国成年人辣食摄入与唇、口腔及咽部恶性肿瘤(LOCPs)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主要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的基线调查及随访数据,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估计辣食摄入频率、辣度及开始每周摄入辣食的年龄与LOCPs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10 145名研究对象,其中每天摄入辣食者占30.1%。在平均随访10.8(2.0)年期间,共确诊767例LOCPs,发病率为0.15%。在调整多种潜在混杂因素后,LOCPs的发病风险随着辣食摄入频率的增加而降低(趋势P=0.003),与从不或偶尔摄入辣食的人群相比,每天摄入辣食者风险比(HR)值(95%CI)为0.69(0.54~0.88)。偏好中等辣度的人群LOCPs风险最低,相比于从不或偶尔摄入辣食的人群降低了33%[0.67(95%CI:0.52~0.87)]。开始每周摄入辣食的年龄越晚,辣食摄入行为对LOCPs发病风险的保护作用越强(趋势P=0.004),18岁及以后开始摄入辣食者LOCPs发病的HR值(95%CI)为0.70(0.54~0.92)。结论辣食摄入可能与LOCPs发病风险降低有关,且独立于健康生活方式,提倡摄入中等辣度的辣食伴以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有助于LOCPs的预防。

  • 标签: 辣食 唇、口腔及咽部恶性肿瘤 前瞻性队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