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三尖瓣环显像技术指导下的远端希氏束起搏的可行性。方法入选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19年8月至12月共30例有起搏适应证的心动过缓患者,年龄(64±15)岁,其中男15例(50%,15/30)行远端希氏束起搏。使用希氏束鞘管在三尖瓣隔叶下方造影显示三尖瓣环,并以此为影像学标志,将起搏导线植入三尖瓣下方心室侧希氏束区域(即远端希氏束区域)。评价手术成功率,术中及随访期间希氏束起搏参数、起搏特点、导线对三尖瓣功能的影响以及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等。结果共28例(93.3%,28/30)患者成功完成远端希氏束起搏。术中希氏束起搏阈值为0.4~1.9(1.00±0.42)V/1 ms,R波振幅为(5.4±2.7)mV。成功完成希氏束起搏的病例中,92.9%(26/28)的患者为非选择性希氏束起搏,夺获希氏束和周围心室肌的阈值分别为(1.03±0.43)V/1 ms和(1.05±0.73)V/1 ms。另外2例选择性希氏束起搏患者的希氏束夺获阈值均为0.7 V/1 ms。随访(19.5±3.5)个月,患者希氏束起搏阈值[(0.97±0.41)V/1 ms对(1.00±0.42)V/1 ms,P=0.643]和R波振幅稳定。未发现手术相关的并发症以及三尖瓣反流加重情况。结论三尖瓣环显像技术指导下的远端希氏束起搏具有较高的手术成功率。远端希氏束起搏多数为非选择性希氏束起搏,随访期间起搏参数稳定。三尖瓣显像技术可帮助定位远端希氏束,完成目的性心室侧希氏束起搏导线植入。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窦性心律(窦律)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的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远期效果。方法连续入组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单中心诊断为DCM且同时具有窦律伴CLBBB、QRS时限≥150 ms、心功能Ⅱ~Ⅲ级(NYHA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5%并接受了CRT植入治疗的患者。术后每3~6个月门诊或电话随访1次,优化CRT参数以及药物治疗方案,并在随访结束时根据患者对CRT的应答性分组。结果入组112例患者,随访(38.2±7.4)个月后,46例(46/112,41.1%)患者表现为CRT超应答,27例(27/112,24.1%)患者表现为CRT无应答。共发生33例心血管事件,21例器械相关并发症。心血管事件的首位原因为心房颤动(17/33,51.5%)。无事件存活患者87例(87/112,77.7%),无事件生存时间为(44.0±1.8)个月。无应答组与有应答组各有13例和12例患者[(13/27,48.1%)对(12/85,14.1%)P<0.01],分别发生心血管事件19例和14例,无应答组与有应答组患者的无事件生存时间分别为(31.0±4.6)个月和(48.1±1.6)个月(P<0.01)。结论在接受CRT伴CLBBB的DCM患者中,无应答率较低,超应答率较高。心血管事件中最常见的为心房颤动,无应答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有应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