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于手术室护理中采取细节护理及常规护理的效果。方法:加入此次研究的对象为本院收治的手术治疗患者,共计48例。其纳入起始时间为2020年3月,截至时间在2021年3月。采取信封抽签法对上述患者进行分组,其中一组为对照组,此组接受常规护理。另一组为实验组,此组采取细节护理,每组均有24例患者。对两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护理质量与对照组比较,可见实验组较高(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可见实验组较高(P<0.05)。 结论:将细节护理应用在手术室护理中,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从而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由此可见,此种护理方法在手术室护理中有着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在心脏外科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心脏外科2018年1~6月收治的1 728例患者为观察组(三维质量评价模式管理),选取该院心脏外科2017年6~12月收治的1 635例患者为对照组(常规手术室感控管理)。比较两组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质量及手术室卫生监测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室环境安全管理、消毒管理、手卫生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空气、手、灭菌物品、器械清洗的合格率及手术室感染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三维质量评价模式能够提高手术室的感染控制管理质量,提高手术室卫生监测合格率,减少手术室感染。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经鼻内镜手术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对2004年10月至2017年3月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经鼻内镜手术的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病例79例进行分析,男性51例,女性28例,中位发病年龄48岁。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术前鼻窦CT、MRI、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案;依据术后鼻内镜检查、鼻窦MRI及全身检查判定患者是否出现复发和远处转移。通过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2、视觉模拟量表和前颅底手术问卷调查获得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应用SPSS 2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包含13种病理类型的鼻腔鼻窦T1~T4期肿瘤,存在颈部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情况。所有患者均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经过4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3、5、10年总体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7.4%、92.5%、92.5%和83.7%;83.2%、68.3%、56.8%和33.6%;84.5%、66.6%、58.0%和34.4%。术后复发是影响总体生存率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HR=8.852,P=0.044),术前复发(即二次手术)是影响无瘤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HR值分别为2.237、2.095,P值分别为0.029、0.047)。术后患者出现嗅觉减退、鼻内干痂增多,但鼻塞和呼吸费力等多项表现均有改善。结论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可带来令人满意的疗效,在改善生活质量方面有明显优势,术后复发和术前复发是影响预后的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整体护理在骨科加速康复中对预防手术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 80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 2018年 6月 -2019年 7月间,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常规组,一组为实施整体护理措施的整体组,每组各 4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整体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 对手术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将针对性心理护理措施应用在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护理中,探究其护理效果以及应用价值为此次研究目的。方法 以随机抽取的方式在我院择54例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时间选取在2020.3月-10月间,将54例患儿以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参照组),根据麻醉苏醒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镇痛药物使用量及使用频率的相关数据为护理效果的参考依据,再将患儿家属对其相应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予以对比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 实验组麻醉苏醒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且镇痛药物使用量及使用频率也相对明显降低,护理效果显佳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行性,得到患儿家属的一致认可,护理满意度高达100%,较参照组各数据,引用统计学予以分析,差异性较大P<0.05。结论 将针对性心理护理措施应用在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护理中,其护理效果显著,极大程度减轻患儿疼痛与不适感,降低镇痛药物使用频率及用量,并提高对手术的配合度,进而加快患儿康复进程,与此同时,增进护患关系、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提倡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报道改良下位斜方肌岛状肌皮瓣制作修复放疗后侧颅底复发性肿瘤术后缺损1例。患者34岁男性,因"右眼外斜及复视3个月"行增强CT检查发现右侧筛窦、额窦肿物,术后病理证实为鳞状细胞癌,术后肿瘤复发3次,分别利用颞肌瓣、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缺损,第3次手术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出现坏死,行皮瓣切除后创面缺损大,且患者有根治性放疗史,修复难度高,最终选择应用改良下位斜方肌岛状肌皮瓣修复创面。患者术后恢复较快,皮瓣一期愈合,外观较好,肩功能保留完好,术后1年因颅底鳞状细胞癌复发死亡。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无气腹腹腔镜下经膈肌裂孔游离食管的颈段食管癌切除术(LTE)与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CTLE)治疗Ⅰ~Ⅲ期颈段食管癌的围手术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同仁医院胸外科200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的Ⅰ~Ⅲ期颈段食管癌行微创CTLE或LTE术式的连续158例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均衡组间混杂因素的影响后,匹配40对病例(CTLE和LTE术式各40例),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51~81(62.5±7.0)岁,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主要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重症监护病房监护时间以及术后肺炎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及远期预后。结果LTE组的手术时间[(148.0±31.3)min比(201.3±48.3)min)]、术中出血量[(192.6±77.9)ml比(387.8±112.4)ml]、重症监护病房监护时间(0 d比1 d)以及术后肺炎(0比15%)和心律失常(2.5%比20%)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CTLE组(均P<0.05);CTLE组淋巴结清扫数目高于LTE组[(21.2±6.1)枚比(12.9±4.3)枚,P<0.001]。LTE组3、5年总体生存率(OS)和无病生存率(DFS)(OS:53.53%和34.27%,DFS:43.62%和24.89%)与CTLE组(OS:59.48%和37.29%,DFS:49.12%和28.82%)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LTE在减少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重症监护病房监护时间和降低术后肺炎、心律失常发生率等方面有优势,其远期预后与CTLE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