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心脏起搏导线相关三尖瓣反流(lead-related tricuspid regurgitation,LRTR)是心脏起搏治疗中最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之一。本研究主要探讨引起LRTR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入选2017年2月到2018年4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首次植入起搏器或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的72例患者,结合二维+三维超声心动图,对植入术前、术后急性期(1周内)以及1年进行评价。起搏器植入后新发三尖瓣反流(TR)或反流程度加重的患者归为TR阳性组,无TR或反流程度不加重的患者归为TR阴性组,比较两组间TR比例、右心房内径、右心室内径、起搏导线植入类型以及合并基础疾病等超声心动图和临床指标,并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可能引起LRTR的危险因素。结果72例患者均完成术后1年随访。与TR阴性组相比,TR阳性组患者TR呈中重度反流的比例明显升高,伴右心房、右心室内径增大以及右心室射血分数降低;TR阳性组患者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比例低(62.5%对85.7%,P=0.039),合并2型糖尿病的比例高(43.8%对14.3%,P=0.010),导线常引起三尖瓣隔叶(18.8%对0,P=0.009)、后叶(25%对1.8%,P=0.008)受限。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合并2型糖尿病(OR=6.425,95%CI 1.371~30.121,P=0.018)、导线引起后叶受限(OR=20.038,95%CI 1.097~265.991,P=0.043)是导致LRT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导线引起后叶受限是导致LRTR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常规右心室起搏(RVP)和左束支起搏(LBBP)对三尖瓣反流(TR)影响的差异。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入选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因心动过缓行首次起搏器植入且术前2周内和术后1年以上超声心动图资料齐全的患者,根据心室导线植入位置分为RVP组和LBBP组。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导线相关TR(LRTR)的发生情况。结果140例患者纳入研究,年龄(65.0±11.3)岁,男58例(58/140,41.4%),RVP组73例(73/140,52.1%),LBBP组67例(67/140,47.9%)。两组术后新发TR的发生率分别为13.7%(10/73)和7.5%(5/67)(P=0.282),TR加重的发生率分别为16.4%(12/73)和13.4%(9/67)(P=0.6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基线特征和基线超声心动图参数后,两组术后随访新发TR(校正OR=7.26,95%CI 0.99~53.42,P=0.052)和TR加重(校正OR=3.40,95%CI 0.70~16.45,P=0.128)的发生风险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植入器械时长(校正OR=1.11,95%CI 1.01~1.22,P=0.042)、基线二尖瓣轻度以上反流(校正OR=4.64,95%CI 1.01~21.43,P=0.049)为TR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RVP和LBBP术后新发TR或TR加重的发生风险相当,LBBP并不额外增加术后TR加重的发生风险。随访时长和基线合并二尖瓣反流为TR加重的独立预测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束支区域起搏(LBBP)运用于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后患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国医学院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TAVI治疗、术后置入永久起搏器的患者35例。根据心室电极放置位置,分为LBBP组(12例)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RVAP)组(23例)。计算LBBP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观察其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于术后第3天及1、3、6个月测量起搏器程控参数。比较两组患者TAVI术后1、3、6个月时的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及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指标。结果共纳入35例患者,年龄(76.4±7.7)岁,男性19例(54.3%)。与RVAP组患者比较,LBBP组患者在起搏器置入术中的手术时间[(86.58±17.10)min比(68.74±9.18)min,P<0.001]及X线透视时间[(20.08±4.44)min比(17.00±2.26)min,P<0.001]更长。LBBP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11/12,12例患者均无气胸和血胸、电极脱位、感染以及囊袋出血等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起搏器程控参数均在理想范围且稳定。共随访7.43(5.21,9.84)个月,术后3、6个月时,与RVAP组患者比较,LBBP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值均更高[3个月时:(60.75±2.89)%比(57.35±3.33)%,P=0.004;6个月时:(63.17±3.33)%比(56.17±3.97)%,P<0.001],NT-proBNP值均更低[3个月:822(607,1 150)ng/L比1 052(902,1 536)ng/L,P=0.006;6个月:440(330,679)ng/L比783(588,1 023)ng/L,P=0.001];术后1、3、6个月时,LBBP组患者的QRS时限均较RVAP组患者短[1个月时:99(97,107)ms比126(124,130)ms,P<0.001;3个月时:98(96,105)ms比129(128,133)ms,P<0.001;6个月时:96(94,104)ms比130(128,132)ms,P<0.001]。结论对于TAVI术后存在永久起搏器适应证的患者,LBBP是可行、安全可靠的,短期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状态,但远期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