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价BIS指导下全麻对腔镜胃肠肿瘤切除术老年患者术后睡眠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腔镜胃肠肿瘤切除术患者90例,年龄65~80岁,BMI 18~25 kg/m2,ASA分级Ⅰ~Ⅲ级,无术前睡眠障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30):对照组(C组)和不同BIS值组(B1组和B2组)。采用静吸复合全麻。B1组术中BIS值维持40~49,B2组术中BIS值维持50~60,C组维持心率和血压波动幅度不超过基础值的20%,必要时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术后采用舒芬太尼+地佐辛+帕洛诺司琼行PCIA,VAS评分>3分时,口服氨酚羟考酮片5 mg或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进行补救镇痛。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3、7、30 d时,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量表评估睡眠质量,以PSQI评分≥6分为术后睡眠障碍的判定标准,记录术后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2、3 d夜晚,采用体动监测仪(荣耀手环5)记录睡眠情况。记录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记录术后48 h镇痛补救情况;分别于术后1、3和7 d时行术后恢复质量评分(QoR-15)。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 d时,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PR)浓度。结果与C组比较,B1组和B2组术后1和3 d时PSQI评分降低,术后3 d睡眠障碍发生率降低,术后1和2 d夜晚睡眠时间延长,睡眠得分和快动眼睡眠比例升高,术中丙泊酚用量减少,术后各时点QOR-15评分升高,术后住院时间延长(P<0.05);与B1组比较,B2组术后1和3 d时PSQI评分降低,术后1和2 d夜晚睡眠时间延长,睡眠得分和快动眼睡眠比例升高,术中丙泊酚用量减少,术后各时点QOR-15评分升高(P<0.05),术后各时点睡眠障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各时点CPR浓度和术后补救镇痛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S指导下全麻可改善腔镜胃肠肿瘤切除术老年患者术后睡眠质量,术中BIS值维持50~60改善术后睡眠质量的效果更明显,更有利于术后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BIS指导下全麻对腔镜胃肠肿瘤切除术老年患者术后疲劳综合征(POFS)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腔镜胃肠肿瘤切除术患者90例,年龄65~80岁,BMI 18~25 kg/m2,ASA分级Ⅰ~Ⅲ级,无术前疲劳。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30):对照组(C组)、BIS值40~49组(B1组)和BIS值50~60组(B2组)。采用静吸复合全麻。B1组术中BIS值维持40~49,B2组术中BIS值维持50~60、C组术中维持HR和MAP波动幅度不超过基础值的20%,必要时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术后采用舒芬太尼+地佐辛+帕洛诺司琼行PCIA,VAS评分>3分时,口服氨酚羟考酮片5 mg或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进行补救镇痛。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3、7、30 d时行Christensen疲劳评分,记录POFS(Christensen疲劳评分≥6分)发生情况。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用量;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 d,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记录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情况;记录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3 d内发热、呕吐和谵妄的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后1、3和7 d时行15项恢复质量量表(QoR-15)评分。结果与C组相比,B1组和B2组术后1、3和7 d时Christensen疲劳评分降低,术后7 d时POFS发生率降低,术后各时点QoR-15评分升高,住院时间缩短,术中丙泊酚用量减少(P<0.05)。与B1组比较,B2组术中丙泊酚用量减少,术后各时点QoR-15评分升高(P<0.05),术后各时点Christensen疲劳评分、各时点POFS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各时点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术后补救镇痛率、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和发热、呕吐、谵妄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S指导下全麻可减轻腔镜胃肠肿瘤切除术老年患者POFS,促进术后早期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