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教师的提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中学语文课室教学过中要想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目标明确是离不开教师的提问的。语文课堂要一定的技巧,如设疑新颖,激发发情趣;阶梯设计,化难为易;设置矛盾,激活思维活;抓住关键,力求突破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4月在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医院和滦平县中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ACS分成两组,其中发生ACS患者57例(ACS组),未发生ACS的118例(非ACS组)。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肾衰竭的基础疾病、透析龄、发生ACS前1个月的收缩压、舒张压、脱水量及发生ACS时的血红蛋白(Hb)、C反应蛋白(CRP)、甲状旁腺素(PTH)、血白蛋白(ALB)、血脂、血尿酸(UA)、肺动脉压(PH)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应用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ACS的危险因素。结果ACS组的男性居多[38例(66.67%)],而房颤病史、透析前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超流量、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钾(K+)低于非ACS组,ALB高于非AC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透析前的收缩压≥160 mmHg(OR=3.240,95%CI:1.255~5.367,P<0.05)和超流量≥3 500 mL/次(OR=2.797,95%CI:1.033~4.574,P<0.05)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ACS的相关影响因素。结论透析前血压控制不良(收缩压≥160 mmHg)、超流量过大(超流量≥3 500 mL/次)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ACS的风险增加。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一例青少年型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病(metachromatic leukodystrophy ,MLD)患儿的芳基硫酸酯酶A(arylsulfatase A,ARSA)基因的变异情况。方法收集先证者的临床资料,采集先证者及其他家系成员的外周静脉血样并提取基因组DNA。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确定可疑致病变异后,应用Sanger测序在该家系中进行验证。通过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和蛋白三维模型预测对变异的致病性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携带ARSA基因c.257G>A(p.R86Q)和c.467del(p.G156Afs*6)复合杂合变异,其中c.467del(p.G156Afs*6)移码变异为尚未报道的致病变异。氨基酸多序列比对表明c.257G>A(p.R86Q)变异位点在各种属间高度保守。经蛋白三维结构建模分析发现变异体c.467del(p.G156Afs*6)蛋白构象发生变化导致原有功能的丧失。结论本研究发现新的基因变异位点,扩宽了MLD的变异谱,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基因型与表型之间的关系,加深对于该病的认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锐舒霖®30和诺和锐®30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阳性药物对照Ⅲ期临床研究。纳入2018年10月10日至2021年1月5日来自国内35家研究中心口服药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3∶1的比例根据区组随机方法分配至锐舒霖®30组和诺和锐®30组。治疗24周后,比较2组受试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标准餐后2 h静脉血糖(2hPG)的变化,以及低血糖事件和不良事件发生率、门冬胰岛素特异性抗体阳性率。有效性指标分析采用全分析集和符合方案集,安全性指标分析采用安全性数据集。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受试者588例,完全符合方案病例528例(锐舒霖®30组395例,诺和锐®30组133例),全分析集和安全性数据集583例(锐舒霖®30组439例,诺和锐®30组144例),符合方案集515例(锐舒霖®30组386例,诺和锐®30组129例)。经过24周治疗后,锐舒霖®30组和诺和锐®30组的HbA1c分别下降1.73%±1.27%和1.77%±1.40%,FPG分别下降(2.34±2.69)和(2.68±2.84)mmol/L,2hPG分别下降(4.37±4.59)和(4.81±4.43)mmol/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时,锐舒霖®30组和诺和锐®30组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74.3%(326/439)和68.1%(98/144)]、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8.1%(299/439)和66.7%(96/144)]与门冬胰岛素特异性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1.9%(228/439)和50.7%(73/144)]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锐舒霖®30和诺和锐®30控制血糖的总体疗效相当,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在临床上有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肠促胰素是由胃肠道产生的内分泌因子,包括胰高糖素样肽-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其主要作用是增加葡萄糖刺激后的胰岛素分泌。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肠促胰素效应是减弱或消失的。单独应用GIP不能降低T2DM患者血糖,但其与GLP-1联合使用时,产生协同作用,通过对胰岛β细胞双重作用来增强胰岛素分泌,对大脑两种受体信号通路的激活产生更强烈的抑制食欲作用,同时GIP增强脂肪组织的脂质缓冲能力,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提高降糖、减重和降脂的疗效,且不良反应更少。该文回顾了GIP和GLP-1在治疗T2DM中的协同作用,尤其是GIP在调控脂质代谢方面复杂性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