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80例2023年1月~2023年12月在医院就诊的80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方式分为两组,常规组(n=40)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n=40)予以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费用低于常规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EV1、FVC、PEF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并提高其满意度,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广。
简介:摘 要:以阿根廷米轨内燃动车组项目为例,介绍了交-直-交电传动方式并分析牵引手柄档位与柴油机转速值匹配设计,最后在内燃动车组现车运行中对柴油机调速功能进行了验证。
简介:摘要:脊柱骨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72例脊柱创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DVT发生率、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为2.78%(1/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44%(7/36)(P<0.05)。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7d的D-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脊柱骨科术后患者的DVT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
简介:摘要:脊柱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风险因素识别及深静脉集束化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某市第七人民医院骨科病房部分符合纳入标准的329例脊柱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并发下肢DVT患者68例,发生率20.67%,其中近端29例,远端39例。按照是否并发下肢DVT分为DVT组和非DVT组,使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影响并发下肢DVT相关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糖尿病、ASIA评级、创伤、输血量、肌力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均为影响术后并发下肢DVT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合并糖尿病、A级ASIA评分、严重创伤、输血量过多、肌力异常、HHcy为脊柱骨科手术术后并发DVT的独立高危因素,医护人员应积极针对高危患者对应防护,尽量缩短手术时长、减少出血,术后尽早实施功能锻炼等,以降低下肢DVT发生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中,引入品管圈活动(QCC)对降低标本缺陷率的管理机制。方法:成立品管圈,运用品管手法查找手术室病理标本留置不规范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并进行QCC管理。其中A阶段(2022.01-2022.08,未开展QCC活动);B阶段(2022.09-2023.05,开展QCC活动),比较不同阶段管理效果。结果:B阶段下标本缺陷率为8%,A阶段为18%;B阶段下护理质量水平及医生满意度均高于A阶段(P<0.05)。结论:手术室病理标本与手术患者的安全与诊疗息息相关,相关管理工作在其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品管圈活动开展后有利于优化手术病理标本留置流程,进一步保障患者安全,为手术成功保驾护航,也可提高手术病理标本管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外科患者疼痛的护理方法,并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疼痛程度、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方面的差异。方法:研究采用随机取样法,选择了2023年期间的60例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还接受了疼痛护理措施,而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结果:在疼痛程度方面,观察组的平均疼痛程度评分(VAS)为35.2±8.6,而对照组的评分为40.1±9.3,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心理状态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焦虑和抑郁方面的表现显著差异;在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的平均生活质量评分为68.5±9.8,对照组的评分为76.3±10.2,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综上所述,在外科护理中采用疼痛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这些结果对于指导外科护理中的疼痛管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过硫酸盐高级氧化技术在市政废水处理领域具有效率较高、反应速度快、反应无毒害、无二次污染等优点,是一种发展及应用前景良好的新型高级氧化技术。本文归纳了相关技术在市政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综述其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为其在市政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提供一些技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