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胃肠激素(gastrointestinalhormone)是一类性质不同的具有激素或类激素功能的多肽,这些肽可将胃肠道的信号传递到食欲相关的脑区进行整合,然后沿神经纤维传递到神经末梢进行释放,从而调节细胞活动。胃肠激素在机体的能量稳态平衡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膳食中三种产能营养素的比例失调或不良的饮食行为会导致机体能量稳态调节失衡。目前研究认为,胃肠激素可能是有效治疗肥胖的新型潜在靶点,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文对ghrelin、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peptide-1,GLP-1)三种胃肠激素与肥胖的发生及发展之间关系进行综述。

  • 标签: 胃肠激素 肥胖 产能营养素 FMRI
  • 简介:HBV感染免疫状态不同,临床意义不同;HBV基因型不同,导致病毒致病性、变异、抗病毒等临床疗效及预后不同。HBV感染临床意义的不同,是宿主与病毒共同作用的结果。将HBV感染免疫状态与HBV基因型结合在一起研究,探索广西桂北地区不同免疫状态下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及HBV感染免疫状态与基因型的关系,并希期望能针对宿主免疫状态、病毒特性,为每一位HBV感染患者制订最好的治疗方案。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免疫状态 基因型
  • 简介:骨桥蛋白(OPN)是一种具有细胞粘附和迁移功能的分泌型磷酸化糖蛋白。在肾脏中有广泛分布,研究发现其参与糖尿病肾病(DN)蛋白尿形成、DN的炎症反应及肾脏纤维化过程,抑制OPN可改善糖尿病肾脏病变。

  • 标签: 骨桥蛋白 糖尿病肾病 蛋白尿 炎症反应
  • 简介:近日,来自中科院生化所和复旦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cancercell在线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进展。LKB1基因能够编码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LKB1,研究发现该激酶可以调节细胞能量代谢、抑制生长增殖和维持细胞极性,而这些都是该基因抑制肿瘤的重要机制。虽然LKB1能够调节细胞生长和能量代谢,但在非小细胞肺癌中,LKB1失活如何协调肿瘤进展与代谢之间的关系仍未可知。在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KrasG12D;Lkb1lox/lox小鼠模型进行了相关研究,发现在肺部恶性腺瘤和鳞状细胞癌中,活性氧(ROS)水平存在差异。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CELL 华人科学家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氧化还原 国际学术期刊
  • 简介:目的:除了血压水平的高低以外,血压波动也是造成人体靶器官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以老年男性人群为研究对象,观察血压波动(BPV)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关联性。方法:本研究选用1461名患有动脉硬化的老年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入选对象分为:非颈动脉斑块组和颈动脉斑块组,根据24小时动态血压测定(ABPM)中收缩压(SBP)、舒张N(DBP)的数据,用”个体血压波动法”测定每个患者的血压波动,分析探讨血压波动与颈动脉斑块形成之间的关联性。结果:①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24小时收缩期血压波动(SBPV)密切相关(8-3±2.1mmHgVS7.9士2.0mmHg;P〈0.001),其中与白昼(6:00.22:00)SBPV有关(8.1±2.1mmHgVS7.7土2.1mmHg:P〈0.001),而与夜间(22:00-6:00)SBPV关系不明显(8,9±3.8mmHgVS8,6±3.7mmHg;P〉0.05)。②与24小时舒张期血压波动(DBPV)有关(5.6±1.4mmHgVS5.4±1.4mmHg;P〈0.05),其中与白昼(6:00.22:00)舒张期血压波动有关(5.4±1.4mmHgVS5.2士1.4mmHg;P〈0.05),而与夜间舒张期血压波动无关(6.2±2.7mmHgVS5.9±2.5mmHg;P〉0.05)。结论:在老年男性人群中,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收缩期和舒张期血压波动均有关系,主要表现在白昼血压波动。

  • 标签: 血压水平 血压波动 颈动脉斑块
  • 简介: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与微粒体甘油三酯转运蛋白(microsomaltriglyceridetransferprotein,MTP)的关系。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高脂组(B组)和MTP抑制剂组(C组),每组各20只。B组、C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确认非酒精性脂肪肝建模成功,C组大鼠给予混有特异性小肠MTP抑制剂JTT-130的高脂饲料喂养,B组大鼠建模过程始终喂养高脂饲料,A组大鼠喂养普通饲料。于第12周,分别测定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含量,以及肝脏TC、TG、磷脂含量。同时测定肝脏中微粒体甘油三酯转运蛋白(MTP)的活性与mRNA表达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A组)相比,高脂组(B组)大鼠血清TC、TG、HDL-c浓度和肝脏TC、TG含量明显提高(P〈0.05),MTP活性及mRNA水平明显下调(P〈0.05)。与高脂组(B组)比较,MTP抑制剂组(C组)大鼠血清TC、TG、HDL-c浓度和肝脏TC、TG含量明显下降(P〈0.05),而MTP活性及mRNA表达量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存在MTP表达下调,特异性小肠MTP抑制剂JTT-130可以有效抑制肠道对TG的转运,不影响肝脏TG分泌,并在降低高脂大鼠血浆TG和胆固醇水平的同时也降低肝脏TG含量。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微粒体甘油三酯转运蛋白 抑制剂
  • 简介:目的:研究瓣膜置换术同期实施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和脑钠肽(BNP)的关系。方法:对60例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行瓣膜置换手术和射频消融手术,根据患者术后6个月内房颤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房颤复发组(AF组)和房颤未复发组(SR组)。两组患者在性别、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和射血分数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七天抽血测定血浆中BNP,分析患者术后BNP水平与房颤复发的关系。结果:6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房颤复发组患者术后的BNP水平明显高于房颤未复发组,差异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BNP在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预测上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为临床干预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瓣膜置换 射频消融术 房颤 脑钠肽
  • 简介:目的:探讨B超联合FISH实验室诊断技术分析胎儿稽留流产与染色体非整倍体关系并对其他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方法:采用FISH技术对广西267例B超诊断为稽留流产孕妇的胎儿绒毛组织行13,16,18,21,22,X,Y染色体数目检测,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采用SPSS13.0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67例稽留流产胎儿绒毛组织中,染色体数目异常95例,异常率35.6%,数目异常以三体最常见,其次为四体,少见部分单体;异常病例样本中存在多种染色体混合嵌合体现象,如混合嵌合三体(2n+1/2n),混合嵌合四体(2n+2/2n),混合嵌合单倍体、三体、四体(2n-1/2n+l/2n+2/2n)等;稽留流产与患者年龄、流产史、孕周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染色体数目异常与染色体混合嵌合均是稽留流产的重要原因,同时稽留流产发生与患者高龄、多次流产史、早期妊娠密切关系

  • 标签: 稽留流产 FISH技术 染色体非整倍体 高龄孕妇 流产史 早期流产
  • 简介:目的:探讨右室间隔部起搏患者起搏QRS波时限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植入右室间隔部起搏的双腔起搏器患者(111例),起搏器平均植入时间(4.52±3.65)年,通过常规体表心电图测得完全起搏时QRS波时限分为四组:A组为QRS≤120ms(21例);B组为120ms〈QRS≤150ms(30例);C组为150ms〈QRS≤180ms(34例);D组QRS为〉180ms(26例),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获取左房内径(LAD)、收缩末期左室内径(LVESD)、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及LVEF,同时检测患者的血清氨基末端脑肭肽前体(NT-proBNP),分析起搏QRS波时限与以上各指标的关系。结果:D组患者LAD、LVEDD、LVESD、IVST及IVPWT较其他三组明显增大,同时LVEF显著下降,NT-proBNP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现随起搏QRS时限的不断增宽,不同组别的LVEF是依次降低(中位值分别为66.5%、60.3%、52.7%和45.8%),而血清NT-proBNP水平是依次增大(中位值分别为143.7pg/ml、261.8pg/ml、599.4pg/m和971.2pg/ml)。直线相关性分析示起搏QRS波时限与LAD(r=0.141,P〈0.05)、LVEDd(r=0.678,P〈0.05)、LVEDs(r=0.439,P〈0.05)、IVST(r=0.165,P〈0.05)及LVPWT(r=0.189,P〈0.05)有显著线性关系,呈正相关。起搏QRS波时限与LVEF负相关(r=-0.684,P〈0.05),起搏QRS波时限与NT-proBNP的对数正相关(r=0.368,P=0.029)。结论:对于右室间隔部起搏的双腔起搏患者,起搏QRS波时限是一个可初步判断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指标,其起搏QRS波时限延长可能会恶化患者的心脏结构及功能,可结合NT-proBNP进行动态观察,对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心功能恶化和心衰的预防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起搏QRS波时限 右室间隔部 心功能 氨基末端脑肭肽前体
  • 简介:M2型丙酮酸激酶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器官非特异性肿瘤标记物,在多种恶性肿瘤,尤其是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M2型丙酮酸激酶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致癌机制以及应用前景等。

  • 标签: M2型丙酮酸激酶 宫颈癌 癌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对卒中后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分别在发病后第1和7天,采用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对9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检测血清hs-CRP水平,并选取40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随访并记录患者1月、3月和6月mRS评分。结果: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②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1d和7d血清hs-CRP水平与1月、3月和6月mRS评分,均有明显的相关性。与入院1d血清hs-CRP水平相比,入院7d血清hs-CRP水平与mRS评分相关性更好。③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相比,有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7d血清hs-CRP水平明显升高。结论:与入院1d血清hs-CRP水平相比,入院7d血清hs-CRP水平对卒中后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更好。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超敏C-反应蛋白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BNP和D二聚体对老年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的关系及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10年1月-2012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心功能不全程度分为无症状组、心功能不全II级、III级、IV级3,另取健康体检者为对照,比较各组间BNP、D二聚体水平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各患者组BNP和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P〈0.05);BNP与心功能不全分级、LVEDD、LAD呈直线正相关关系(P〈0.05),与LVEF呈直线负相关关系(P〈0.05);D二聚体与心功能不全分级、LVEDD呈直线正相关关系(P〈0.05),与LVEF呈呈直线负相关关系(P〈0.05),与LAD直线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BNP水平1000pg/mL以下治疗有效率80.2%,疗效优于1000pg/mL以上者(Riditz=15.245,P=0.000),D二聚体5μg/mL以下者治疗有效率85.4%,疗效优于5μg/mL以上者(Riditz=26.354,P=0.000)。结论:BNP和D二聚体与老年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和超声心动图指标密切相关,可以作为疾病预后预测。

  • 标签: 脑钠肽 D二聚体 心功能不全 预后
  • 简介:目的:明确血浆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的变化能否预测婴幼儿先心病术后急性肺损伤(ALI)的发生。方法:纳入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年龄≤36月的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婴幼儿患者的相关资料,检测体外循环(CPB)术后2h、12h、24h、48h和72h的血浆NGAL水平,分析NGAL与术后发生ALI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61例,术后发生ALI患者9例(14.8%)。所有患者CPB术后5个时间点的变化趋势为:CPB术后2hNGAL浓度开始升高,均值为27.28μg/L,至12h达到最高峰,均值为30.61μg/L,24h开始下降;其中12h、24h和72h与前一时间点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分组显示,NGAL浓度变化趋势主要在ALI组:ALI组患者12h、24h、48h和72h的NGAL浓度与前一个时间点比较,变化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NGAL峰值浓度出现在12h,其均值为40.82μg/L;而无ALI组患者NGAL浓度只在24h和12h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ALI组患者5个时间点的NGAL浓度均比无ALI组患者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浆NGAL在早期预测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发生ALI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肺损伤、婴幼儿
  • 简介:目的:探讨UCP2-866G/A和ADIPOQ+45T/G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130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和128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分别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和聚合酶链反应-高分辨率溶解曲线(PCR-HRM)方法检测UCP2-866G/A和ADIPOQ+45T/G的基因多态性,并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两基因间的交互作用。结果:在两组间分别进行UCP2-866G/A和ADIPOQ+45T/G基因多态性的单独关联分析,两变异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在两组间的分布及遗传模型关联分析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变异位点联合分析发现,UCP2-866G/A的GG、GA分别和ADIPOQ+45T/G的TG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中存在正向交互作用(P=0.000,ORI=OR(AB)/(ORA×ORB)=30.533/(0.549×0.116)〉1;P=0.007,ORI=OR(AB)/(ORA×ORB)=13.914/(0.525×0.116)〉1。结论:该研究显示:UCP2-866G/A和ADIPOQ+45T/G单一基因的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病风险无关,而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可能增加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 标签: UCP2 ADIPOQ 基因多态性 2型糖尿病 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