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采用反刍兽源附红细胞感染小鼠,研究附红细胞的感染途径及在小鼠体内的消长规律,试图建立附红细胞感染动物模型.方法经小鼠腹腔、皮下接种含有附红细胞的奶牛、山羊血液,脏器悬液和接触感染.结果四种接种方法均获成功,附红细胞在小鼠体内呈现一定的规律性.感染后第8天附红细胞在小鼠的血液可以查见.感染后第15~18天附红细胞的感染率达到高峰.感染后第20d附红细胞逐渐消失.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未见感染小鼠明显的临床症状.结论可以用小鼠建立附红细胞感染动物模型.附红细胞的感染方式有以下几种:腹腔、皮下接种、接触感染.

  • 标签: 反刍动物 附红细胞体病 小鼠 感染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研究电针对椎间盘脱出模型犬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及其对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SEP)的影响。方法比格犬随机分为三组,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球囊压迫法制作椎间盘脱出模型,电针组术后每天电针治疗;对照组进行假手术处理。术前(0d)和术后1、4、7、14d每只犬均使用德克萨斯犬脊髓损伤TexasSpinalCordInjuryScaleforDogs(TSCIS)评分法评分,使用肌电诱发电位仪测量SEP并分析其潜伏期和波幅。结果术后1d模型组和电针组与对照组TSCIS评分相比均显著降低(P〈0.01),术后14d,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4d模型组和电针组的SEP潜伏期相比显著降低(P〈0.05),术后14d,电针组与模型组的潜伏期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d模型组和电针组的SEP波幅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术后14d,电针组与模型组的波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电针能够有效促进椎间盘脱出模型犬的脊髓损伤修复,提高TSCIS评分,恢复SEP波形,缩短其潜伏期,提升其波幅;SEP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脊髓损伤程度,评价电针治疗效果。

  • 标签: 椎间盘脱出模型犬 电针 体感诱发电位 潜伏期 波幅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正常大鼠和心梗大鼠离心脏动作电位和有效不应期的特点.方法用离灌流吸附电极记录单向动作电位,常规电生理方法测量最大动作电位幅度(APA)、复极90%(MAP90)、复极50%(MAP50)、复极20%(MAP20)、有效不应期(ERP).结果(1)和正常大鼠相比,心梗大鼠离心脏左心房电生理参数MAP90(56.3±2.7vs.64.5±8.7,P<0.05)显著延长,ERP/MAP90(0.89±0.2vs.0.78±0.3,P<0.05)减小,基础周期为250ms;右心室的电生理参数MAP90(67.6±14.1vs.134.1±26.7,P<0.001),ERP(55.0±3.53vs.69.0±8.9,P<0.05)明显延长,ERP/MAP90(0.79±0.1vs.0.60±0.1,P<0.05)减小,基础周期为250ms;左心室的电生理参数MAP90(87.2±15.7vs.168.8±31.2,P<0.001)也呈显著延长,ERP(59.0±4.2vs.90.0±17.7,P<0.001),ERP/MAP90(0.65±0.081vs.0.54±0.090,P<0.05)呈显著减小基础周期为250ms;(2)与正常大鼠相比,心梗大鼠的MAP90离散度[(LVMAP90-RVMAP90)(17.0±6.5vs.51.4±28.7,P<0.001)]、ERP离散度[(LVERP-RVERP)(4.0±2.2vs.20.0±7.9)P<0.001]显著增加,基础周期为250ms.结论心梗大鼠心脏不同部位的MAP的复极时间都显著性延长,MAP90和ERP离散度增加,这些电生理特点是促进折返形成、造成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动作电位 离体心脏 不应期 大鼠 生理研究 生理参数
  • 简介:目的观察豚鼠频闪光诱导性近视和形觉剥夺性近视模型中外侧膝状多巴胺(DA)含量的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初步探讨比较不同近视模型的中枢发病机制。方法24只普通级2周龄豚鼠随机分成3组(n=8):频闪光照(FLM)组、形觉剥夺(FDM)组、对照组,各组均饲养8周。在造模前后分别测量各组豚鼠右眼屈光度和眼轴长度,8周实验结束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HPLC-ECD)对左脑外侧膝状DA进行定量。结果造模前,各组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造模第8周,与对照组相比,FLM组和FDM组右眼屈光度变化值(P〈0.001)、眼轴长度变化值(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提示近视建模成功。HPLC-ECD结果显示:豚鼠左脑外侧膝状DA含量FLM组〉对照组〉FDM组;对照组为(37.04±1.18)pg/μL;FDM组为(24.27±3.46)pg/μ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21);FLM组为(45.58±1.98)pg/μ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频闪光诱导性近视模型外侧膝状DA含量增加,而形觉剥夺性近视模型中DA含量减少,说明DA在两种实验性近视外侧膝状中的表达不一致,两种近视模型的发生机制可能不同。

  • 标签: 近视 多巴胺 频闪光诱导 形觉剥夺 外侧膝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