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2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冷湖气象站2014年6月至10月DZZ4型新型站(现用)与Milos500自动站(备份)5个月的对比观测资料.用粗差率、对比差值、一致率等统计方法进行了资料的对比差异分析,得出观测资料的完整性较好,两自动站仪器观测的风和地温要素资料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他要素观测资料一致程度较高,在风速和地温的资料应用中,应进行订正处理。

  • 标签: DZZ4新型自动站 Milos500自动站 对比分析 冷湖
  • 简介:等值线分析是气象数据分析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该功能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内气象要素的总体特征与变化规律。按照插值、网格化和等值线追踪的思路,利用ESRI提供的ArcObjects组件实现等值线生成的功能;借助ATL技术将等值线生成功能封装成COM组件。以天津市200多个自动气象站的气象数据为例,对组件功能进行测试。实践表明:客户端程序可以成功调用该组件,并生成符合要求的等值线。该组件不受客户端程序语言和版本的限制,可适合基于WebGIS的气象相关系统应用。

  • 标签: ARCOBJECTS 组件 气象等值线 自动生成技术
  • 简介:通过对德州站雨量传感故障统计发现:承水过滤网堵塞。干簧管失灵、定位螺钉太紧、信号线中断等现象。雨量传感故障常出现在20-8时,被杂物堵塞最常见,其原因是:夜间无人守班,仪器故障无法及时发现。所以,为保证降水资料准确,希望观测人员在日常值班过程中,加强对雨量传感的维护,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另外,因在维护雨量传感时,易出现翻斗空翻现象,建议尽量选在无风或风小时进行,若出现空翻现象,下一个正点前,要删除时降水量,然后再对时数据进行质控上传。

  • 标签: 自动站 雨量传感器 常见故障 数据处理 措施建议
  • 简介:传输线缆通用避雷的设计制作,主要是为了解决自动气象观测系统传输线缆难以断开安装避雷的问题,将同一条线缆内交直流电源线、控制线、信号线的过电压保护合成为一个整体而对整条线缆加以保护。通过分析研究通用避雷中限压、箝位、分流的方法及各项参数,并将其端口设计成与线缆的航空接插口配套吻合,制作出功能完善、安装简便的传输线缆综合避雷,使气象观测系统的全方位雷电防护得以实现。这里讲的“通用”,是指该种避雷适合于所有的自动观测站。

  • 标签: 传输线缆 合成功能 峰值耐量
  • 简介:自动站雨量传感出现的雨量偏大或偏小、无雨量显示或雨量时有时无两例故障,分析故障原因,给出修理排除方法。介绍了对雨量传感的硬件维护、错误数据的处理方法。

  • 标签: 自动气象站 雨量 故障分析 排除
  • 简介:对天气现象飑的记录,观测员反映不好掌握,普遍感到《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的“标准”难确定,有的分不清和一些天气过程的区别。笔者在下站的过程中曾多次碰到这样的情况:测站风速猛增,风向突变,雷电交加,大雨骤至,气压踊升,气温陡降,持续时间又短促,应该说是明显的飑。可常常听到观测员们的议论声:“这是锋面过境,雷暴单体过境,还是飑线过境?能不能记

  • 标签: 飑线 天气过程 雷暴单体 地面气象观测 锋面过境 值班日记
  • 简介:RYJ-2与RYJ-4型全自动辐射记录的异同彭劲云(西安市气象局西安·710015)我省现有辐射观测站均配发了RYJ-4型全自动辐射记录(以下简称RYJ-4),与RYJ-2型全自动辐射记录(以下简称RYJ-2)可交替使用。由于RYJ-2台站已使...

  • 标签: 辐射记录器 交流断电 充电方式 人工观测 传感器故障 电池容量
  • 简介:龙海市位于九龙江下游三角洲,既是气候资源优越之区,又是气象灾害频繁而又严重之地,每年突发性灾害天气时有发生,如暴雨、大风、大雾、飑线、冰雹、雷暴等,我们观测员如何在灾害性天气突发时更加准确、客观地观测记载各种天气现象,下面就关于飑线记载谈点体会。

  • 标签: 飑线 点滴 灾害性天气 气候资源 气象灾害 灾害天气
  • 简介:从飑线形成的环流背景、飑线形成的源地与变化、飑线的发展条件、飑线的移动等方面详细分析了2006年6月10日横扫浙江大部地区的雷雨大风、短时暴雨、局部冰雹等强对流的成因,认为这是一次典型的飑线天气过程,相似于浙江历史上强对流天气的统计类型与移动路径,其主要区别在于这次副热带高压不强,暖湿气流层次较低等。分析了飑线预警征兆,认为从环境场、数值预报资料等方面可以寻找有利于飑线发生发展的环流背景,应用卫星云图进行实时监测,并在雷达回波中予以核实。

  • 标签: 飑线 发展与移动 预警 征兆
  • 简介:对来自全球无线通讯系统(GTS)1980—2009年全球台站逐日降水资料进行质量控制和检验评估。有效地过滤了错误和不可靠的观测记录,构建了一新的全球台站逐日降水资料集。利用CMAP和GPCP降水产品进行的检验评估表明,新资料集月降水具有良好的频率分布和空间结构一致性。新资料集与CMAP和GPCP降水的全球平均时间相关系数从质量控制前的0.24提高到0.70左右,均方根误差则从12mm/d减小到1mm/d。在亚洲,新资料集与CMAP和GPCP具有一致的年际变化特征。在全球不同地区,新资料集的季节变化与CMAP和GPCP较为吻合。

  • 标签: 全球地面天气报 逐日降水 质量控制 检验评估
  • 简介:分析了2005年5月5日下午福建中南部飑线天气过程。结果表明:飑线发生在高空槽和地面锋面过境前,福建处于中低空西南急流中。大气层结不稳定、上干下湿配置、逆温层以及地面上的高温、低压系统、露点锋是有利飑线天气发生的条件。飑线下游地区的负变压加大了变压梯度,使风速增大。较强的螺旋度、中尺度扰动低涡系统为飑线过程的动力触发机制。

  • 标签: 飑线 露点锋 变压风尺度分离
  • 简介:从天气形势、气象要素、卫星云图及雷达回波等方面分析了2001年4月28日出现在江西境内、沿浙赣铁路线一带的大风、陆龙卷、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形成机制,指出这是1次典型的飑线天气过程,地面弱冷空气的入侵是本次过程的触发因素;高空低槽、低空急流的存在以及各层次温湿场的分布差异为这次过程提供了有利的天气尺度环境条件;露点锋附近对流绕扰动的发展与地形作用关系密切;高空槽尾端云系与暖区对流单体结合形成的弧形云带是本次过程的飑线云系.

  • 标签: 飑线 天气 分析
  • 简介:应用高空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NCEP的FNL格点资料、FY-2C卫星监测以及西安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等实测资料,对2005—05-30发生在陕西省境内的强对流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是由蒙古冷涡旋转,从后部甩下冷空气与西风槽前暖湿气流汇合,形成了中β尺度对流系统(MβCSs),进而发展形成飚线造成的;动力结构上,陕西飚线较美国Ogura研究的中纬度飚线的人流和出流速度偏小,飑线后部形成的最大上升和下沉运动的速度偏小,高度偏低;雷达观测资料上,强的基本发射率与速度的大值区长时间相伴,并有“逆风区”的存在和发展。

  • 标签: 强对流 MpCSs 飑线 逆风区
  • 简介: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和新型监测资料,分析了2016年6月13—14日华北飑线过程的卫星云图、雷达回波、自动站极大风速风场等特征。结果表明:(1)"0613"飑线过程发生在"上干下湿"的水汽垂直分布环境条件下;在蒙古冷涡影响背景下,河套地区生成的对流云团在前倾结构700hPa与850hPa冷式切变线之间发展合并,形成有组织的飑线系统。(2)在强盛阶段,飑线具有明显的弱回波通道,飑线西段为偏西风与偏东风形成的气旋式切变,东段为强的反气旋式切变;弓形回波顶点处风向、风速辐合显著,飑线内部后侧倾斜向下的入流急流将中层高动能的干冷空气向地面引导,加强了对流风暴的下沉运动,并与后侧倾斜向下的冷空气入流共同作用加强了飑线前侧的气压梯度,是地面大风形成的主要原因。(3)飑线前部低压暖区生成的对流云泡在自动站极大风速风场切变线附近发展合并形成超级单体风暴,其后侧中高层入流将高动能的干冷空气向地面引导,促使地面出流及风暴前沿辐合抬升运动增强,使得超级单体风暴生命维持较长,是山西长治大冰雹持续近4h的主要原因。(4)同一飑线系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其垂直结构、移速及带来的强天气有明显差异。(5)自动站极大风速切变线的生成较雷暴大风带的出现提前30~40min,这对飑线大风预警有指示意义。

  • 标签: 冰雹大风 超级单体风暴 飑线系统
  • 简介:1引言2005年5月5日下午,福建自西向东在短时间内遭受飑线袭击,先后出现短时雷雨大风,局部地区瞬间最大风速达12级,农作物及果树受灾损失严重,并造成多人伤亡。其影响速度之快、风力之强、受灾损失之严重,均为近十年来所少见。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气象站、多普勒气象雷达探测等资料,对本次强对流天气进行诊断分析。揭示本次飑线过程产生的环流形势、动力条件、及其加强阶段回波的空间结构特点。总结本次飑线过程预报体会,指出飑线短时预报的关健时段及提高可预报时间的有效方法,为飑线天气的定时、定量、定点预报服务提供一些有益依据。

  • 标签: 飑线过程 短时预报 自动气象站 可预报时间 强对流天气 雷雨大风
  • 简介:基于2016年2月和8月江西宜春风廓线雷达探测水平风场数据,分别利用扩展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重构法和高斯滤波法对其进行质量控制。结果发现,相比原始观测风场,EOF分析重构法和高斯滤波法均能有效过滤风廓线雷达原始风场的高频脉动。两种方法对比分析发现,对于空间尺度的瞬时扰动,EOF分析重构法质控效果优于高斯滤波法;对于时间尺度的瞬时扰动,高斯滤波法质控效果优于EOF方法。

  • 标签: 风廓线雷达 质量控制 水平风场 EOF分析 高斯滤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