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2003~2012年间有100多名大气科学领域的相关专家为《干旱气象》进行了审稿,编辑部从以下4个方面考虑:(1)审稿认真,送审稿件不推辞,不敷衍;(2)审稿周期短,不拖延;

  • 标签: 《干旱气象》 期刊 编辑部 作者 优秀审稿专家
  • 简介:为激励气象科技人员不断创新、发表更多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以及进一步提高《干旱气象》的载文质量,促进学术交流,本刊编委会自2007年起建立年度优秀论文评选制度,并对优秀论文作者进行奖励。2012年度优秀论文评选工作已经结束。

  • 标签: 干旱气象 论文评选 科技人员 学术论文 学术交流 论文作者
  • 简介:简单介绍了湖北省气候特征、2008年天气气候特点和由湖北省气象专家遴选的2008年湖北省17件重大天气气候事件,目的是希望通过公共媒体开展公众评选活动,引导公众关心、关注并参与气象工作。从评选的结果可以看出,公众对重大天气气候事件的判断角度与气象专家的判断角度有一定的不同,公众把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天气气候事件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而气象专家更多地是判断天气气候事件气象要素值在历史记录中的极端数据所处地位置。针对这一结果,作者提出了加强公共气象服务的六点思考,对于气象部门更好地开展公共气象服务有一定借鉴和启发。

  • 标签: 天气气候特点 气候事件 气象服务 评选活动 湖北省 公众
  • 简介:本章中介绍了NSF目前所采用的针对大气科学研究的各种资助模式,并对其优点与不足进行了评估,这些资助模式包括供给个人和研究团队的基金、小型研究中心、大型国家中心、对高校和其他机构资助观测设施的合作协议、NSF内部项目、部门问项目以及外场项目。

  • 标签: 科学研究 合作协议 观测设施 NSF 资助 大气
  • 简介:利用毛乌素沙漠腹地的乌审旗气象局1961-2010年地面观测资料对该地区的雷暴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乌审旗地区50a年平均雷暴日数为24.12d,雷暴日数变化气候趋势系数为-0.06.乌审旗3月开始出现雷暴,7月达到最高值,11月至翌年2月之间无雷暴发生,雷暴平均初日为4月29日,平均终日为9月25日.在80%的保证率下雷暴初日为4月9日,终日为10月8日.乌审旗雷暴多出现在下午,夜间次之,上午最少.雷暴出现的最多方位是西北和正西方向.

  • 标签: 毛乌素 乌审旗 雷暴 活动特征
  • 简介:据美国研究人员11月13日发表的一项报告,随着地球变得更热,闪电活动也更加频繁。全球气温每上升1oC,仅仅美国的闪电事件就将增加约12%。众所周知,夏天的雷电活动比冬天更频繁,但气温对闪电的影响却一直难以量化。

  • 标签: 闪电活动 全球变暖 全球气温 研究人员 雷电活动 美国
  • 简介:1998年省气象局以气政发(1998)2号文通报全省。创建文明气象系统情况”,其中提到“最差的是泉州,文明单位1个,完成目标20%”,实际当时完成总台站数八分之一.通报对泉州局震动大,班子感到压力大.从那时起,泉州局经过两年的努力,在各级领导的领导下,全市8个局(站),有7个被评为县级创建文明单位,一个已经完成县级文明单位申报.验收工作待批。九仙山站一年跳二级,当年度破格推为市级文明单位。全市8个对外服务台(站)被增补为泉州市。创文明行业,建满意窗口”竞赛活动示范点,其中南安市局被省气象局列入省级文明服务示范窗口单位.

  • 标签: 压力 文明单位 泉州市 气象系统 验收工作 文明行业
  • 简介:利用雷电监测定位网2007—2010年4a时间的雷电资料,对金华地区雷电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金华地区雷电活动在时间分布上主要受季节性变化以及昼夜变化影响;在空间分布上主要受到纬度影响,同时也受到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 标签: 金华地区 雷电 时间分布 空间分布
  • 简介:2011年是陕西省雷电天气频发的一年,通过对全年雷电监测资料分析可以看出:全省共发生闪电152818次,集中发生在7—8月;陕北南部、渭北和陕南西南部为陕西省雷电高发区;全省100个县中镇巴县发生雷电最多,武功、杨凌、兴平最少;雷电流强度在20~50kA的闪电占总闪数的69%;陕西雷电以负闪为主,但正闪雷电流强度明显高于负闪,正负闪雷电流强度分布呈单峰型;8月14-17日大范围强雷电天气过程是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西风槽共同影响造成的;蒙古冷涡是7月13—24日局地强雷电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

  • 标签: 雷电 分布特征 天气过程 陕西 2011年
  • 简介:利用卫星携带的闪电探测系统所获取的11年(1995年5月至2006年4月)闪电资料,对全球闪电活动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全球闪电频数约为46.2fls–1(fl为flash简写,表征闪电发生的次数),在30°S~30°N闪电数占全球闪电总数的78.1%,陆地和海洋的闪电密度之比为9.64:1。近海海域面积占海洋面积的近3成,但闪电数占海洋闪电总数的近7成,远海海域闪电的密度很小。陆地和近海海域闪电活动随季节变化呈现出单峰特征,峰值出现在7月。中高纬度大陆东部近海海域闪电频数大于西部,赤道附近区域相反,大陆西部近海海域闪电频数大于东部。闪电活动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呈两峰三谷的特征,两峰分别出现在海拔100~2400m和3300~4600m,3个低谷分别出现在海拔100m以下、2400~3300m和4600m以上,这是在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的影响下,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标签: 闪电活动 海陆分布 季节变化 海拔高度
  • 简介:利用法国动力学气象实验室开发的格点大气环流模式(LMDZ)考察了海陆地形高度对阻塞事件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值模式中地形高度的存在与否可以直接影响到阻塞事件的发生位置,使气候态的阻塞发生区域产生调整。可以看出海陆地形在阻塞形成中起固定阻塞位置的作用,也可以加强阻塞的强度,增加阻塞发生的频率。

  • 标签: 阻塞 地形强迫 数值模拟
  • 简介:本文对内蒙古地区旱涝变化特征与1月太阳活动周期作对比分析,发现这种相关关系对属于小概率事件的全区性多雨年,以及概率较小的西少东多年和西多东少年的长期和超长期预报,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和指示意义。

  • 标签: 太阳活动 内蒙古 旱涝变化 |
  • 简介:2015年上半年福建省雷闪活动频繁,雷闪日为128天,为近12年同期监测数据的最大值,大部分地市初雷闪日比往年偏早;雷闪总次数达19万多次,为有监测数据以来的同期第二大值,仅次于2014年。雷闪高发期在4—6月,其中6月份雷闪次数最多;雷闪高峰时段出现在17:00~18:00,08:00.11:00雷闪活动最弱。雷闪活动主要集中在福州东北部沿海、莆田中部和泉州中北部,但各月集中区又有所差异,呈现自西向东的扩展趋势,其中莆田、福州的雷闪密度最高。雷闪强度分布呈单峰特征,负闪集中在2—14kA之间,正闪集中在4—40kA之间。上半年共发生雷电灾害事件47起,导致5人死亡,5人受伤,造成252件家用设备和公共设备等不同程度损坏。

  • 标签: 雷闪El 雷闪次数 时空分布 雷闪强度 雷电灾害
  • 简介:利用1972~1997年的历史资料,以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厄尔尼诺事件与东海气旋及热带气旋活动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厄尔尼诺事件与东海气旋及热带气旋的活动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对东海气旋及热带气旋的长期预报有着重要指示意义。

  • 标签: 厄尔尼诺事件 热带气旋活动 东海 长期预报 指示意义 历史资料
  • 简介:2007年3月10日,中国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和英国文化协会(在中国以英国使领馆文化教育处运作)在京签署合作备忘录,在气候变化等领域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加强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双方同意在2007-2009年共同举办“气候酷派”系列活动

  • 标签: 合作备忘录 气候变化 环保领域 中国科技部 合作伙伴关系 文化教育
  • 简介:本文用1980-1982年的资料揭示了夏季青藏高原上存在准一周、准半周和准十天的大气短周期振荡.而且这种振荡与高原东部有限区域的低涡活动及下游降水有较好的超前相关。

  • 标签: 大气 振荡 周期 降水 相关关系
  • 简介:2011-2012年冬季欧洲的严寒再次提醒人们出现寒冷气候的可能性。因此,近年来太阳活动的减弱尤为引人注意。Solanki等指出,从2008年开始的太阳活动11a周期第24周,可能与1913年开始的第15周到23周不同,特别与第20周大为不同。图1给出沃尔夫数(黄色)及群太阳黑子数(蓝色)。

  • 标签: 太阳活动 极小 太阳黑子数 寒冷气候 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