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目的在于研究原发性肝癌的CT、MRI表现,以便更好地诊断原发性肝癌,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降低致死率,并对这两种影像学技术在诊断和治疗原发性肝癌方面的作用作了初步的讨论。方法:以2021年1月份-2022年1月份在解放军第970医院接受治疗的40例原发性肝癌病人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的比较分析。这些患者住院后均进行过 CT和MRI检查,分别作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参照组40例,对他们进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40名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病人也被纳入了 MRI平扫及增强扫描。通过对两组病人在发病过程中的影像资料进行观察,对比两组病人的病变程度及诊断的正确性。结果:CT和 MRI的总体检出率分别为90.00%和95.00%。将病理检查的结果与40名病人做CT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巨块型病灶检测出24例,结节型病灶检测出10例,弥漫型病灶检测出2例,共检测出36例;对40例患者进行 MRI与病理检查结果的对比分析,巨块型病灶检测出24例,结节型病灶检测出11例,弥漫型病灶检测出3例,共检测出38例。根据原发性肝癌形态分类检出率对比中可以得到CT对弥漫型肝癌的检出率不如MRI。比较病灶大小的检出率,检测指标表明,CT组与MRI组诊断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意义。结论:CT扫描和MRI扫描不分轩轾。对于实质性脏器肝脏来说,MRI的序列多,成像的方式多样,能提供丰富的影像信息,并且没有电离辐射,而CT检查扫描的层厚能达到1mm,而且检查时间短,受体位翻动的影响小,价格相对便宜,技术也比较普及成熟,受机器影响也小,而且重建血管或微小病灶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在选择扫描方式时,要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结合临床实际,以保证扫描工作的顺畅。动态增强 CT与 MRI相结合,能有效地降低误诊率,是一项很有前景的新技术。
简介: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DCP、AFP、AFU和CA19-9联合检测在肝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从研究对象的早晨空腹采3ml血,并以3000r/min速率进行离心处理十分钟,进行生化分析仪检验,取出上清液通过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对患者血清中AFP、AFU、DCP、CA19-9进行含量测定。对阳性率进行比较,对血清DCP、AFP、AFU、CA19-9单独与联合检测评估诊断效能。血清DCP、AFP、AFU、CA19-9其单独与共同诊断原发性肝癌价值相比,联合检测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优于单独指标检测,标志物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准确度。
简介:摘要:肝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分子生物学和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cfDNA(无细胞游离DNA)靶向捕获技术在肝癌早期筛查中展现出巨大潜力。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甲胎蛋白、糖类抗原以及癌胚抗原三类肿瘤标志物进行联合检测时对肝癌的诊断作用。方法:对济南某医院2021年7月到2022年1月收治的90例患者进行数据检测,90例患者分别表现为三种情况:一种为经过对比《原发性肝癌判断标准》进行确诊的30位肝癌患者。另一种为通过良性肝病检测标准进行确诊的肝病患者。还有一种则是例行身体健康体检并得出肝功能正常的研究对象。每类群体人数均为30例,通过化学发光免疫法对三类群体的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以及糖类抗原CA199三种肿瘤标记物在血清中的含量进行检测分析,并对比单一肿瘤标记物检测和三类指标联合检测的肝癌判定效果。结果:经过对三组研究对象的癌胚抗原、甲胎蛋白以及糖类抗原指标进行血清含量的检测分析得出,肝癌组患者的三项指标数据水平处于更高的层次,而且与其他两种患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数据差异;其相应的血清阳性检出率会有更高的水平,比健康组以及良性肝病毒的患者数值要高。相应指标之间的数据存在明显的差异,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小肝癌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针对我院2023年3月~2024年3月收治的小肝癌患者20例作为对象进行分析,对照组采取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实验组采取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的应用价值。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预后肝功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血清标志物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为小肝癌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患者手术治疗有效率和安全性均优于实施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的患者,患者预后得到保障,有效促进肝功能指标的好转。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和甲胎蛋白联合测定对早期肝癌患者的诊断意义。方法:第一步随机选取曲阜市某医院(2020年7月-2022年7月)原发性肝癌患者72人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健康体检工作者72人为对照组。对比了二组血清铁蛋白和甲胎蛋白指标,明确两者的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价值。结果:①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铁蛋白、甲胎蛋白指标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员,差异十分明显;②对两组进行了比较,发现铁蛋白和甲胎蛋白水平较高是原发性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P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HCC)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是HCC最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广泛应用于早期筛查、诊断和预后观察。本研究采用适配体而不是抗体作为AFP-L3 的特异性识别受体,将AFP-L3特异性的ssDNA适配体接枝到磁性纳米颗粒(Fe3O4@SiO2),并对所得到的适配体功能化磁性纳米颗粒(Ap-MNPs)进行了充分的表征和测试。溶液中的Ap-MNPs对外磁场的响应较快,并可在几分钟内完全分离。结果表明,Ap-MNPs对靶AFP-L3具有较好的特异性, AFP-L3的回收率(87.0%)远高于竞争蛋白IgG(38.9%)、HSA(18.5%)和FIB(11. 4%)。基于Ap-mnps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了一种简便、高效的血清中AF蛋白无标记检测方法。本研究表明,适配体是识别和检测生物标志物的理想工具,将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讨论α-L-岩藻糖苷酶(AFU)、甲胎蛋白(AFP)两项指标联合检测在早期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9月-2023年2月岑巩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早期原发性肝癌(PHC)患者30例作为肝癌组,30例酒精肝患者作为良性肝病变组,另选取同院同期体检的30例肝功能正常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三组研究对象血清甲胎蛋白与α-L-岩藻糖苷酶的水平,用F检验和卡方检验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癌组AFU、AF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组和良性肝病变组,良性肝病变组略高于健康人组,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研究对象的联合检测阳性率,肝癌组为93.33%,显著高于良性肝病变组存在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的联合检测灵敏度是93.33%、准确率是85.56%;并且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准确率均高于单独检测的灵敏度、准确率,存在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的联合检测特异性为81.67%低于AFU的特异性为83.33%,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甲胎蛋白与α-L-岩藻糖苷酶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阳性率、灵敏度、准确率,可以为早期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