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牛首山胜景高陡矿坑岩质边坡为佛教圣地的百年工程。通过室内试验、现场试验以及工程类比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了岩土工程计算分析参数。采用赤平极射投影法定性分析了节理组合条件下岩质边坡开挖前、后均易出现局部崩塌现象。采用极限平衡法计算分析岩质边坡稳定性,得到在一般工况、暴雨工况和地震工况条件下,开挖前、后岩质边坡整体均处于稳定状态。采用有限元-无限元法分别数值模拟了自然和地震工况下,开挖后岩质边坡处于稳定状态,结果表明中震和大震条件下开挖边坡处于欠稳定状态。提出了高陡矿坑岩质边坡稳定性控制措施:采用锚索(杆)加固岩质边坡使岩质边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采用喷锚和主动防护网进行边坡防护使岩质边坡不再出现局部崩塌现象。数值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加固后的边坡在各种工况条件下均能保持稳定状态。
简介:本文介绍锦屏水电站一级电站大坝右岸坝肩边坡支护中使用的压力分散型锚索的可靠性,及在大坝坝肩路段右侧边坡治理工程的地质情况,阐述了压力分散型锚索应用时遇到的问题,进行压力分散型锚索可靠性试验和经过可靠性试验后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简介:上世纪80年代初,锚素加固工程要求安装观测锚索,大变形岩体的加固要用无粘结锚素,工程需要催生了我国的无粘结锚素。当时还没有无粘结钢绞线,只能用光面钢绞线自制,因此,无粘结锚索很不规范。90年代初我国水电建设引进了无粘结锚索的规范结构和施工工艺,并迅速得到推广。然而,在工程应用中过于简化,把双层隔离层改为单层,把充满并可随时补充防锈油脂的防护帽用混凝土或水泥砂浆替代,永久性难以保证,给工程的安全埋下隐患。无粘结锚索的钢绞线不与围岩粘结,锚素对岩体的加固完全依赖其拉力,锚索的拉力又仅仅依靠夹片对钢绞线的夹持力,在上百年的高应力作用下,夹片及其夹持的那段钢绞线产生了徐变和锈蚀,必将减小锚索对岩体的支护力。在用无粘结锚索加固的公路边坡中,因雨水冲动格构下的风化石和泥土,锚索失去了拉力,边坡缺少支护力而失事的工程已不止一例。
简介:上海市共和新路高架工程中山北路站至延长路站区间隧道联络通道及泵站(以下简称联络通道)位于两站区间隧道中部,其上方地面为三层民房和学校操场。联络通道由与左右线隧道正交的水平通道及通道中部的集水井组成(如图1所示)。通道为直墙圆弧拱结构,集水井为矩形结构,通道和集水井均采用两次衬砌,其中初衬厚度为200mm,通道墙、拱和集水井内衬厚度为400mm,通道底板和通道与隧道连接处(喇叭口)内衬厚度为1000mm。通道开挖轮廓高约4.23m,宽3.2m,喇叭口处高4.83m,宽4.4m;集水井开挖轮廓长4.2m,宽3.2m,深2.2m。
简介:欧洲及美国相关文献对锚杆腐蚀机理、类型及环境侵蚀性的研究较为全面具体及深入。本文介绍的9部相关文献的主要结论有:(1)锚杆腐蚀主要表现为金属锚筋的腐蚀。金属腐蚀机理大致为金属在水和氧气条件下产生原电池、发生还原反应。原电池主要类型有微电池、氧差电池及浓差电池等;(2)锚杆基本腐蚀类型分为全面腐蚀、局部腐蚀及应力腐蚀/氢脆产生的裂缝三类,有时应考虑细菌腐蚀、疲劳腐蚀及杂散电流腐蚀等;(3)水泥浆体形成的碱性环境可生成钝化膜为锚筋提供保护,但碳化反应、裂缝及侵蚀性离子能够破坏钝化膜;(4)土层的结构、pH、电阻率、含水量及渗透性、侵蚀性离子、各种污染物、杂散电流等因素决定了地层是否对锚杆有侵蚀性,侵蚀速率很难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