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石油呈现严重的供不应求局面,经济社会的发展消耗大量能源,每年石油消耗量不断上升,石油能源的大量短缺以及市场需求的增加,让石油的开采面临着较大压力,与此同时,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石油勘探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为了提升石油地质勘探工程科学化、合理化水平,要深入了解石油地质勘测以及石油储层的体系,不断完善储层评价方法。本文主要围绕石油地质勘测现状以及解决策略进行分析,并对储层评价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简介:摘要:麻黄山西区块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处于天环向斜西部向西缘复杂构造带的过渡部位,局部构造与断裂相对发育。区块东部构造相对完整,西部冲断构造发育;早期勘探目的层是中生界延长组和延安组;
简介:摘要从描述储集层基本特征、分析储集层性质的主控因素、建立储集层成因模式和评价、预测储集层性质这4个层次,研究准噶尔盆地重点勘探目标区的侏罗系储集层。系统总结侏罗系储集层岩石学特征,认为成岩压实作用强弱是控制储集层性质的关键因素;指出相对优质储集层均为剩余原生粒间孔隙型储集层,溶蚀作用对渗透率贡献小;非煤系储集层的孔隙保存条件明显比煤系储集层好,这是三工河组、头屯河组和吐谷鲁群的物性普遍优于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的原因。在确定储集层性质的控制因素和控制机理基础上,建立了煤系和非煤系两大类储集层的成因演化模型。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分地区、分层位评价了储集层,并预测了不同渗透率储集层的深度界线及相对优质储集层的平面分布。
简介:摘要:页岩储层作为一种非常规油气储集体,对其孔隙体系的研究备受关注。充分调研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储层微观体系研究现状,理清了该研究区页岩油储层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芦草沟组主要发育原生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溶孔、局部发育微裂缝,不同孔隙类型储集空间大小差异明显:原生粒间孔隙为1-30μm,粒间溶孔分为溶蚀钠长石和白云石,其中溶蚀钠长石为10-50μm(大者可达100μm),溶蚀白云石2-10μm,粒内溶孔为5-20μm,晶间孔为100-1000nm;在纳米尺度下孔隙半径主要为50-200nm,但很少提及分布在不同基质下各孔隙类型在纳米级别下的孔隙特征及其对储层的贡献率,缺乏上下甜点段孔隙类型及其物性差异对比,完整的孔隙结构体系尚不明确,很难为勘探开发打下良好理论基础,指导勘探开发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