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慢性肾脏病患者血钾异常的发生率,分析影响因素,并探索血钾异常对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2011年11月至2016年12月,在全国39家医院纳入3 190例慢性肾脏病1~4期患者。通过基线调查获得患者的一般人口学指标、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数据,通过主动监测获得患者截至2017年12月发生终末期肾脏病、心血管疾病事件和死亡的情况。根据基线血清钾离子浓度将患者分为低钾(<3.5 mmol/L)、正常血钾(3.5~<5.0 mmol/L)和高钾(≥5 mmol/L)三组。采用多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低钾组和高钾组对比正常血钾组的相关因素。采用基于竞争风险亚分布的Cox比例风险回归评价血钾与各类终点事件的关联。结果纳入研究对象年龄(50±14)岁,男性占57.6%(1 839/3 190)。患者原发病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59.7%,1 668/2 792),并且多数为慢性肾脏病3~4期(70.8%,2 260/3 190),血钾水平为(4.4±0.7)mmol/L。低钾和高钾的发生率分别为3.7%(118例)和17.6%(561例)。心血管疾病(OR=0.33,95%CI:0.13~0.83,P=0.019)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OR=0.95,95%CI:0.91~0.98,P=0.001)与低钾负相关,而使用噻嗪类或袢利尿剂(OR=2.06,95%CI:1.51~2.81,P<0.001)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OR=1.13,95%CI:1.12~1.16,P<0.001)与高钾正相关。调整心血管和肾脏相关危险因素后,低钾与全因死亡风险相关(HR=2.12,95%CI:1.06~4.24,P=0.034)。结论高钾血症在中国慢性肾脏病患者中比低钾血症更常见。低钾血症独立于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与肾功能水平与死亡风险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NCT)对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率(LNR)的影响,以及分析LNR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胸心外科128例ⅢA-N2期NSCLC患者的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两组,观察组(64例)进行NCT+手术治疗,对照组(64例)直接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和生存情况。根据LNR和N2淋巴结状态分亚组,进行亚组生存分析。并对观察组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观察组在转移淋巴结数量、淋巴结阳性患者率和LNR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8±2.1比4.9±2.4、92.2%比100%、19.1%比22.4%(均P<0.05);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低LNR亚组均比高LNR亚组具有更好的PFS和OS(均P<0.05)。观察组非多站N2淋巴结转移者具有更好的PFS和OS(均P<0.05)。观察组单因素分析显示低LNR患者具有更好的2年PFS和OS(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LNR越高,死亡(HR=2.178,95%CI: 1.025~4.626,P=0.043)和进展(HR=2.130,95%CI: 1.123~4.038,P=0.021)的风险越大。结论NCT能够改善ⅢA-N2期NSCLC患者的预后和降低LNR,LNR有望可能作为评估预后的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他汀类药物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病死率及神经系统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中心注册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至2021年1月,获取他汀类药物治疗创伤性颅脑损伤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及队列研究,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进行资料提取,采用Cochrane手册推荐的RCT偏倚风险评价工具及渥太华量表进行质量评价,应用Comprehensive Meta Analysis V3统计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纳入13篇研究,共计116 500例患者,其中应用他汀类药物(干预组)46 933例患者,对照组69 567例患者。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他汀类药物可降低TBI患者的病死率(OR=0.82,95%CI:0.74~0.92,P<0.01),可明显改善TBI患者神经系统功能预后(OR=0.19,95%CI:0.13~0.26,P<0.01),可降低TBI后炎性指标TNF-α、IL-1β的水平(TNF-α:OR=0.16,95%CI:0.07~0.34,P<0.01;IL-1β:OR=0.08,95%CI:0.04~0.18,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他汀类药物可降低TBI患者的病死率,并改善其神经系统功能预后,其降低体内炎症水平可能是潜在的治疗基础,但仍需更多的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加以证实。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D4阳性T淋巴细胞表达率对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伴癌痛患者疼痛控制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20年1至12月收治的128例Ⅳ期NSCLC伴癌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2例,女36例。入院常规检测外周血CD4阳性T淋巴细胞表达率,将CD4阳性T淋巴细胞表达率≥45%定义为CD4高表达组,<45%定义为低表达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疼痛控制所需时间、阿片类药物应用剂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计算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OS)、无进展生存时间(PFS);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OS、PFS的影响因素。结果CD4高表达组疼痛控制所需时间[M(Q1,Q3)]为18.6(4.6,21.5)h,低于CD4低表达组的28.2(7.1,38.9)h(P=0.012);CD4高表达组吗啡用量[M(Q1,Q3)]为88.6(42.5,295.0)mg,低于低表达组的145.8(82.5,442.5)mg(P=0.010);两组患者在恶心呕吐、便秘、尿潴留、肠梗阻、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D4高表达组的OS和PFS[M(Q1,Q3)]分别为12.5(8.1,13.8)、8.5(3.1,9.4)个月,均高于CD4低表达组的8.6(4.1,12.9)、6.5(2.1,7.9)个月(均P<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CD4高表达是影响患者OS(HR=0.876,95%CI:1.224~6.641,P=0.004)和PFS(HR=0.675,95%CI:1.742~5.930,P=0.031)的保护性因素。结论CD4阳性T淋巴细胞高表达Ⅳ期NSCLC伴癌痛患者的疼痛控制时间更短,吗啡用量更少,OS和PFS更长。
简介:摘要:慢行交通系统作为一种绿色生态的交通方式,已经成为了城市交通体系乃至区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天津正处于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绿色生态屏障区的划定及建设也对区域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问题成因进行剖析,在以人为本、统筹规划、便捷畅通、舒适宜人基本原则下,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及优化建议,以期在绿色生态屏障及城市建设过程中提供参考借鉴,让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成果能够真正惠及全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BI评分预测、判断肝癌(HCC)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119例肝癌根治术后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按照IBI评分标准分为0分、1分和2分组,观察IBI评分和HCC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并结合BCLC分期进行无瘤生存时间分析。结果IBI评分异常增高和0分患者比较,血清AFP水平≥400IU/L、肝内转移阳性、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以及BCLC分期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IBI评分0分、1分、2分者,无瘤生存时间呈显著性递减关系(P<0.05);BCLC分期越晚,其无瘤生存时间越短(P<0.05)。结论IBI评分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BCLC分期具有一致性,可作为判断肝癌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