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当代西方政治理论普遍认为自由的民主制度若要避免堕落,除必要的制度的设计(如三权分立和两院制立法机构等)外,还需要有公民美德和公共精神.然而,两百多年前的康德认为正义国家的产生不需要以公民美德为前提,甚至“一个恶魔的民族也能建立共和”.康德此语只是冰山一角,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哲学、伦理学和政治哲学的内容作为支撑.只有将这些作为支撑的内容揭示出来,康德“一个恶魔的民族也能建立共和”的断言才会脱去其突兀的表象.

  • 标签: 康德 恶魔的民族 共和国 公民美德 历史目的论
  • 简介:18世纪90年代初期,存在着关于在康德摧毁古典形而上学以后能否建立一种基础哲学的争论。荷尔德反对建立这种基础哲学,他从费希特的主体问题出发,认为费希特作为哲学原则的"我是我"不过是被描述成区分的意识。在对费希特的"绝对自我"的批判中,他揭示出:意识只有通过"我"与自我的区分才可能,而主体和对象的区分不是最原初的,因为它的前提是一个既先于主体也先于客体的"统一体"——"存在";自我意识不能再被看作哲学推论的原则,"存在"也永远不能被意识所领会。荷尔德通过对判断与自我意识的批判试着在一切思考关系以外设定一个"存在"。

  • 标签: 荷尔德林 费希特 德国唯心主义 绝对自我 《判断与存在》
  • 简介:“具体的形上学”是杨荣先生对自己三部著作及其思想的概括,据撰写的先后顺序依次为:《伦理与存在——道德哲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存在之维——后形而上学时代的形上学》(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2009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再版时作者改为《道论》);《成己与成物——意义世界的生成》(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 标签: 当代中国哲学 形上学 杨国荣 上海人民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
  • 简介:本文讨论杨荣教授所著之《伦理与存在》、《道论》到《成己与成物》三书②,主要分两部分,其一为对三书“写作特质”的外部观察与定位,其二为对其中核心术语“本体论”一词的使用意义之考察。

  • 标签: “本体论” 写作特质 杨国荣 概念使用 教授 伦理
  • 简介:一、难得的短暂历史机遇期内召开的哲学盛会1957年1月22-26日,为了进一步在社会科学领域贯彻"百家争鸣"方针,"中国哲学史座谈会"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召开。这次会议是在1956年春"百家争鸣"方针提出到1957年夏反"右派"斗争之间难得的、短暂历史机遇期内召开的,它是中国当代哲学史上一次罕见的哲学争鸣会议,其锋芒直指独断主义、"左"倾教条主义。会议的主题聚焦在:如何看待唯物、唯心两条路线之间的关系?是对苏式教条主义理论亦步亦趋,还是应当深入地探讨中国哲学的传统与特色?中国哲学遗产应该如何继承?冯友兰先生提出的"抽象继承法"、贺麟先生强调的"唯心主义哲学中有好东西"等观

  • 标签: 唯心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史 座谈会 真问题 抽象继承法 求解
  • 简介:在中国哲学领域,杨荣已然确立自己作为卓越学者的地位。另一方面,他对西方哲学的熟稔与把握常令我们这些以西方哲学研究为主业者汗颜。在中西哲学两种传统方面所拥有的坚实功底为其从事哲学比较提供了独特视角。他最近的著作《存在之维:后形而上学时代的形上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即是一本比较哲学的杰作。

  • 标签: 形上学 形而上 杨国荣 学时 西方哲学研究 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