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文化交流被理解为在跨文化语境中交谈与清楚表达的能力。它所指的情形是,说话者与倾听者虽然没有共同话语体系,但会有相互交往和理解空间去交谈或倾听。因此,跨文化交流就是在这些情况下使交流得以可能的那些条件。

  • 标签: 文学交流 文化论 跨文化交流 价值 诠释 跨文化语境
  • 简介:正在举行的上海世博会有24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其中包括来自五大洲的180多个国家。这么多国家的人们汇聚在浦江两岸,不仅将展现他们各自现实和理想中的“城市”,而且将表达他们对“让生活更美好”的理解。

  • 标签: 人类进步 价值观 文化 上海世博会 国际组织 国家
  • 简介:卢卡奇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是在美学的视阂中,从微观层面对人的异化问题的探讨。他看到了在发达工业社会,异化已经渗透到了人赖以存在的经验生活层面,而异化的深入是由于从日常生活中分离出来的非日常生活无法重新回归到日常生活中去,使得日常生活停滞不前造成的.他把唯一能使非日常生活回归日常生活的希望寄托在艺术身上,因为艺术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最为微妙,既从日常生活中分离了出来,也没有丧失掉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 标签: 日常生活:非日常生活 审美 艺术
  • 简介:近现代科学以及科学文化在成为主流文化的过程中,反抗、破坏乃至摧毁着其他文化传统。不仅如此。科学主义成为霸权文化,造成了学文化对人文文化的僭越以及科学对人文的僭越。而且,就现代科学文化的内涵分析,一是存在科学的人为“祛文化”现象。如科学对性别、种族等的价值中立;二是负荷了不恰当的社会文化,如消费主义、人类中心主义文化等。鉴此,必须明确科学以及科学文化文化地位,针对其“文化缺失”,进行“文化回复”,使其回归人文和自然。这包括:反对科学霸权,消除科学主义文化的负面影响;认清科学人为的“祛文化”状况,明确科学蕴含文化的内涵及其意义:改变科学以及科学文化不恰当的社会文化负荷.引导科学健康发展等。这是“文化科学”的主要内涵。

  • 标签: 科学 科学文化 人文文化 科学主义 人文 文化科学
  • 简介:2006年,我国著名价值哲学家王玉樑先生出版了一本代表作:《21世纪价值哲学:从自发到自觉》。在该书中,王先生通过对一百多年来中外价值哲学发展轨迹的理性审视和解读,揭示了当代西方价值哲学崇拜自发性的局限,提出了走出价值哲学研究困境的期盼——从自发到自觉。

  • 标签: 价值哲学 哲学研究 评介 实践 21世纪 理性审视
  • 简介:许多人认为共识就是归纳,其实不然。归纳是指用推理或实验来证实的几个特性间的关系。这关系应该是确定不变的。如果一个事件的二次归纳有不同的结论,这不是归纳本身的错误,而很可能是由于推理的错误或实验的不准确。至于共识,则是指一件事物对一群人相当集中的假设效用。如果这事物对这群人的效用可以量化,共识可以界定为这群人所能获得的假设效用之平均值。但如果这群人所获得的效用价值是分散的,那么就没有共识了。因此,有共识与无共识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这个模糊的共识,可确定为一个数值,称为价值。共识的模糊性,从共识延伸到了价值价值本身并不一个客体,并不存有,必须依赖一个作为载体的客体之存有而存在。根据主观主义的价值论,我们或可称价值为准客观的。

  • 标签: 归纳 共识 价值 主观主义 客观主义 准客观
  • 简介:近日在《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7月15日)上看到了褚国飞先生写的采访录《探讨西方核心价值观与儒家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平等对话——访杜维明教授》,采访录介绍了杜先生的最新想法和工作计划,使人不由产生兴趣。他的谈话涉及一些重要而复杂的问题,为进一步讨论提供了机会和可能。下面笔者想谈谈几点意见,但愿对杜先生想法的把握大体上对头,没有过多误解与曲解。

  • 标签: 世界视野 文化对话 核心价值观 2010年 平等对话 采访录
  • 简介:哲学与游戏看似毫不相干,两者却蕴藏着概念关系。首先,借助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性",可以发现游戏与哲学之间诸多相似处。其次,借助休茨关于游戏的定义,也能将哲学归类为游戏。但将哲学视为游戏会面临诸多挑战。游戏中的目的是微末的,而非取效的。但哲学应有一定的实践意蕴。这也就构成了价值难题。即便面临这个难题,仍有诸多方式可以关联游戏与哲学。

  • 标签: 元哲学 游戏 休茨 内在价值 工具价值 游乐之心
  • 简介:价值相对主义否认普遍价值价值一般,只讲价值的相对性、随意性和主观性,其实质是价值虚无主义。从西方哲学史来看,探讨普遍定义的方法,始于苏格拉底,也是柏拉图“相”论的来源。苏格拉底的探索并非相对主义、怀疑主义、虚无主义、不可知论的,而是由怀疑开始而终于确定。

  • 标签: 正义 定义 价值相对主义 价值虚无主义 苏格拉底
  • 简介:近几年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全球化与文化冲突、价值冲突”的讨论是一个热点问题。价值认知、认同与选择的困惑是当今世界遍布“道德困惑”的时代难题,也是新时代的老问题。从人类历史来看,新的时代和大国崛起呼唤引领世界未来的价值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了当今时代走出价值独断主义和价值相对主义“两极”困窘的中国方案。在价值取向上人类生存发展的至上性、在价值主体上的多主体性、在价值目标上的超越性、在价值结构关系上的利益相关性、在价值取向上的未来发展性、在价值构建上的自觉自愿性、在价值行为主体上的宽容性、在价值主体行为上的交流互鉴性以及在人类共性问题治理上的相互协调性共同构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基本价值内涵。

  • 标签: 价值 人类命运共同体 价值内涵
  • 简介:现象学的“被给予”.特别是“人格的被给予”概念适用于有关“文化”的阐释。首先需要考察的是“人格”概念,并以“总体人格”来界说文化:在此基础上再着手探讨“文化先天”的问题;最后,借助东西方跨文化关系的实例,分别从人格的世代生成性结构与“空”这两个方面来展开“跨文化先天”这一论题。

  • 标签: 先天 文化 世代生成性 被给予 人格 舍勒
  • 简介:2014年8月27日下午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举行了“家训家风与文化传承”学术研讨会。作为上海市社联的合作研究项目,同时也是上海市精神文明办和上海市妇联家训家风传承培育系列研讨会的第二场研讨会、上海市妇联第十三届家庭文化节和第四届妇女文化周的重要活动,这一研讨会由上海市精神文明办、上海市妇联和上海市伦理学会、上海市家庭研究会、上海市社区发展研究会、上海市台湾研究会联合举办。上海市妇联主席徐枫、上海市社联专职副主席刘世军和上海市台湾研究会副会长章念驰到会致辞。上海市文明办副主任宋慧、上海市妇联副主席刘琪与会。来自沪、台不同学科和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媒体代表80余人出席了这次研讨会。会议由上海市伦理学会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陆晓禾主持。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家训文化 文化传承 研讨会综述 家风 优秀传统
  • 简介:《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和《善恶的彼岸》以及同时期并未出版的笔记展示了尼采如何克服那种要么选择自然主义、要么选择自由论的单一可能性。(1)查拉图斯特拉关于超人的讲话并非教条或者一种命令,而是劝导和邀请——劝导和邀请人们去尝试更高的人性发展。(2)尼采利用他对同时期的生理科学的解读,发展出将人看作动态的身体—组织的构想。在这个构想中,他将自然主义的动机与一种超越实践联系起来。(3)人类物种的自然—文化—历史的发展,创造了意识的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个性通过审美可以得到验证。这种设计既不是由天性决定的,也不是出于道德需要,而是由一种"可能事物的规范性力量"引起的,而这个可能事物可以通过文化演练而实现。尼采是自由的政治人类学的倡导者。

  • 标签: 尼采 超人 自然主义 自由 文化超越
  • 简介:当代物理学把库仑定律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石之一。18世纪80年代,作为工程师和自然哲学家的库仑用他的扭秤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为一条自然科学定律提供了经验证据。其后,历史学家和物理学家们重复了这个实验,但发现几乎不可能得到可靠的实验结果作为证据来证明这条平方反比律。为什么在18世纪晚期的法国,这个实验可以作为证据?在对该事件证据语境的进一步历史考察中可以发现,在证据概念和有能力提供证据的人之间,存在着某种重要的历史关联。在为需证明的事实提供必要的证据语境方面,库仑在其实验中用到的扭秤装置扮演了尤其重要的角色,因为这个实验工具起到了一种传导宏观的法国启蒙理性文化的作用。

  • 标签: 证据 库仑扭秤 启蒙理性
  • 简介:在全球化的时代,各自代表着不同中心论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形态如何共存?跨文化理解,甚至一种普遍意义上的跨文化哲学是可能的吗?针对这些问题,奥地利哲学家维默(FranzMartinWimmer)设计了"多极对话"(Polylogues)模式,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为哲学的发展和跨文化理解与交流提供了一套哲学实践模式。一方面,哲学植根于具体的文化传统和语言;另一方面,哲思活动本身与文化传统又不完全重合,而是要克服文化传统和历史的偶然性、追求普遍真理和共同哲学。作为跨文化哲学实践策略的"多极对话"既要提防中心主义的普世论,也要排除分离主义的个殊论。

  • 标签: 文化 跨文化哲学 文化中心论 多极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