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纲要"课的课程属性,增强授课的问题意识和针对性,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消极影响,这些因素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纲要"课十分必要。历史观教育与价值观教育、近现代两大历史任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两对范畴,以及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的探索,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纲要"课提供了可能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纲要"课的基本思路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以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贯通"纲要"课的教学体系;二是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优化"纲要"课的教学内容;三是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提升"纲要"课的教学效果。
简介: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着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不足"等问题,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课程组多年以来积极探索"导客为主"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教学实效性。"导客为主"教学模式的宗旨是以教导学、化教为学;基本理念是教师实现"四个转变",即自觉地由"讲授者"向"引导者"转变,引导教学活动的中心由"教师如何教"向"学生如何学"转变,引导学生由"教学对象"向"教学主体"转变,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性学习"向"主动性学习"转变;实施方法是从"听、说、读、写、行"五个方面设置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动耳""动口""动目""动手""动足",其关键是进行考核方式改革。
简介:提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向同行',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性质及其培养目标决定的;特殊地说,是提升中国未来承担更大国际责任所需要大规模人才的综合素质的需要,也是弥补当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各自存在的薄弱环节、特别是两者的教育教学理念上存在反差的需要。两者'同向同行'的可能性,从根本上说,是不存在'价值中立'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而言,主动建构两者'同向同行'的可行路径,一是把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切入点,以找到两者'同向同行'的契合点;二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哲学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互动,以共同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发挥'协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