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5 个结果
  • 简介:随着2012年8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2)第2部分第4卷第3册的出版,马克思在1857—1881年间写下的《资本论》的所有草稿已全部面世。这为我们重新审视马克思经济学著作的形成过程和整个创作时期提供了多种可能性。文章以MEGA的文本为基础,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一,如果马克思改写《资本论》第1卷,会从哪些方面着手;二,马克思如何研究数学问题以及数学研究在其政论文章和《资本论》手稿中怎样反映出来,文章认为马克思从1857年起就在撰写经济学著作的同时系统地进行数学研究,他对数学的研究始终与经济研究相关。

  • 标签: 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资本论》 数学研究
  • 简介: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到《资本论》第1卷的不同版本,马克思在写作计划和思想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调整。认真梳理这种变化过程,挖掘这种修改的理论意义,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大纲》和《资本论》之间的思想联系,而且也是我们准确定位它们历史地位的必由之路。在这方面,罗斯多尔斯基的《马克思(资本论)的形成》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从结构调整、《大纲》与《资本论》的思想关系、《资本论》第1卷第1版与第2版的比较分析入手,客观评估罗斯多尔斯基的理论贡献和不足之处,可以清晰揭示从《大纲》到《资本论》第1卷的发展历程,澄清它们之间的思想联系与差异。

  • 标签: 《大纲》 《资本论》第1卷第1版 《资本论》第1卷第2版 罗斯多尔斯基
  • 简介:《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7年12月-1848年1月底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同时,《共产党宣言》也为马克思社会资本思想的创立做出了重大贡献,《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社会资本思想的初步形成。从社会资本的视角研究《共产党宣言》对于深化这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文本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共产党宣言》 社会资本 共产主义者同盟 纲领性文献 恩格斯
  • 简介: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和存在方式。虚拟资本这个概念是马克思在分析资本的具体形式时提出来的,并且在《资本论》第3卷第5篇中进行了比较集中的论述。之所以称之为'虚拟资本',是因为它是想象或者虚构出来的、没有价值的,但是却能够给它的持有者带来收入的资本。虚拟资本资本发展的必然现象,同时也是资本积累的有效形式。虚拟资本的产生没有改变资本追逐利润的本性,但是却改变了资本追逐利润的方式。'虚''实'并存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资本论》中的虚拟资本理论对于我们今天正确认识和处理'虚''实'关系、防止经济脱'实'向'虚'、加强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 标签: 《资本论》 虚拟资本 政治经济学
  • 简介:生态文明虽然是对大工业资本时代在场方式的某种超越,但是背后仍然可能隐藏着资本创新逻辑的故事。在以大工业资本为主导地位的旧全球化时代,资本逻辑曾经是反生态的,资本疯狂逐利曾经是造就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然而,以后工业文明为主导的新全球化时代,资本创新以各种节约型、高科技、生态化产业为主导,表现为一种生态资本主义。生态领域绝不是阻挡资本逻辑深度进入的天然屏障。只要有利可图,资本必将成为推动生态建设的强大历史动力;生态产业成为资本创新逻辑的必然产物。绿色资本主义不仅完全可能,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全球现实。深绿思潮是生态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生态社会主义预言“生态是资本主义天然屏障”的判定是对资本创新逻辑的严重误读。但是,生态发展的最终目的与资本的生态逻辑之间依然存在着本质上的对立。我们需要全面历史地重新反思生态文明与资本创新逻辑之间的辩证关系。

  • 标签: 生态的资本逻辑 资本的生态逻辑 批判
  • 简介:资本以其强大的创造力不断丰富现代休闲的物质基础,拓展新的休闲方式和休闲空间,促进了休闲的空前发展.然而,资本逻辑在本质上却是反休闲的:资本的'效用原则'排斥休闲的超验价值与精神关照;资本的'合理性原则'导致休闲时间被'深度利用'而趋向匆忙化;资本逻辑的消费强制催生消费主义休闲;资本逻辑对自由时间的隐形侵占则带来新的'无闲'等等.扬弃资本逻辑是克服休闲异化的最终出路,但在与资本共生的当下,需要权衡资本与休闲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通过对资本设置横向边界,尽可能使休闲复归其本然样态.

  • 标签: 休闲异化 资本逻辑 效用原则 合理性原则 休闲消费
  • 简介:<正>中长期资本输出可以看作是衡量国内市场集中度的一个好的指标。我们将把目前的情况与列宁在《帝国主义》和《帝国主义笔记》中描述的情况做一个比较。不妨从列宁的《帝国主义》出发开始统计比较:"在1893年",霍布森(Hobson)写道,"英国的海外资本投资约占整个联合王国总财富的15%"(在1915年,这一比例增加了2.5倍)。霍布森接着说:"扩张的帝国主义花费了纳税人大量的金钱,对制造商和交易商只有很小的价值……但却

  • 标签: 资本输出 帝国主义 商品出口 列宁 民族国家 直接投资
  • 简介: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等五个文本为基础,根据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的双重逻辑,即生产逻辑与资本逻辑的联系与区分,对马克思分工理论的哲学意义进行新的探讨。在生产逻辑的视野内,马克思对分工的理解并没有真正与古典经济学区别开来。在资本逻辑中,社会分工与工场内部分工的区分、分工对于资本生产的意义才得以真正呈现出来。

  • 标签: 生产逻辑 资本逻辑 分工 资本权力
  • 简介: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阐述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根据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分析,论证了资本主义为共产主义取代的历史必然性,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牢固的理论基础。

  • 标签: 《资本论》 马克思 社会资本 资本主义社会 经济运动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
  • 简介:资本是马克思研究的重点内容,也是当代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马克思的资本理论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内容十分丰富,对今天如何正确认识、对待、利用资本都具有指导意义。马克思以后的各个理论流派对资本认识的拓展,丰富了这一概念的内涵,在现实中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的视角进行分析。资本的发展脉络和理论延展归根到底要回到实践中去审视资本,在充分认识其二重性基础上合理利用资本

  • 标签: 马克思 资本 二重性
  • 简介:社会资本通过包括信任在内的社会要素来决定经济制度与经济结果。信任、规范和网络是构成社会资本的关键要素。虽然社会资本的生产是不平衡的,虽然不平等、歧视和贫穷会抑制社会资本的发展,但在全球化背景下,具有自身价值的社会资本是有意义的。

  • 标签: 社会资本 信任 经济制度 发展 不平衡 关键要素
  • 简介: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资本论》在中国的命运与中国革命历程紧密相联。起初,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了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而学习西方,在介绍社会主义学说的同时引入马克思的《资本论》。资产阶级革命派借鉴《资本论》思想,阐述其革命思想和建国方略。在社会主义论战中,《资本论》被各派知识分子用来分析中国国情、探索发展道路。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成为学习、研究、宣传和运用《资本论》的主力军。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是运用《资本论》思想探索革命道路的成果,其合理性为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所证明。

  • 标签: 《资本论》 中国革命 社会主义 新民主主义
  • 简介:毛泽东所面对的资本主义具有相当的复杂性.民主革命时期,他正确地提出了区别对待国际资本主义和区别对待国内资本主义的总政策,引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社会主义时期,他认真地思考过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问题;然而,却未能正确解决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和限制资本主义这对矛盾,最终陷入思想和现实的冲突.

  • 标签: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革命 民主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时期 发展资本主义 区别对待
  • 简介:马克思学说的当代意义首先是方法论性质的,而《资本论》无疑最为系统而深入地展现出马克思方法的本质特征。作为辩证法,《资本论》方法首先表现为历史的观点或历史批判的方法。由于历史进程是通过特定的实体性内容展开并具体化的,所以辩证法不可能是任何一种意义上的形式方法,这就意味着,决不能将《资本论》的方法和论点凝固为抽象的公式,并对其仅仅作外部反思的运用。

  • 标签: 《资本论》方法 意义 当代 马克思学说 历史批判 法的本质
  • 简介:作为拉美左派的一支,解放神学不仅承接了青年马克思改变世界的热情和期望,而且进入了对《资本论》的精耕细读。这使解放神学在喧嚣过后依然能够坚守解放精神。解放神学认为,《资本论》那里有一种资本本体论和生命形而上学。资本是说明资本主义运作的根本概念,是将商品、货币、生产资料、雇佣劳动等吸收为实现自身增殖的各个环节的总体,而作为人类生命表征的活劳动则是马克思据以批判资本的支点。解放神学还在《资本论》中找到了一种可以为拉美解放提供启迪的依附论。

  • 标签: 拉美左派 解放神学 《资本论》 杜塞尔 马克思
  • 简介:正在改变着人类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实践的网络与资本主义之间有着复杂的互动关系,一方面它是资本生产的逻辑与新自由主义政策推动下快速发展的,另一方面它也促成资本主义向弹性化、全球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从而成为全球资本主义兴起的最重要工具之一。在新型的全球资本主义条件下,网络为消除旧有矛盾提供了某种契机,但也加深了某些方面的旧有矛盾和引发新的问题,在这一意义上,它又成为全球资本主义矛盾的催化剂。

  • 标签: 网络技术 全球资本主义 制度变迁 社会矛盾 新自由主义政策
  • 简介:本次讲座从分析《资本论》的3卷4册结构的形成过程出发,首先介绍了《资本论》第1卷德文第1版的创作过程和背景,指出了这个版本在篇章结构上的独特之处以及恩格斯的批评意见,由此引出从德文第1版到德文第2版等版本的发展。作者认为马克思运用崭新的辩证法,将《资本论》三大手稿中的基本经济范畴加以整合,创造出一个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理论结构,并对这个理论结构进行了具体评价;讲座重点对劳动价值理论(特别是劳动二重性学说)、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积累理论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强调了资本积累过程带来的是工人阶级生活的恶化,从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起源的原始积累可以得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灭亡的结论;在讲座的最后,作者利用相当的篇幅分析了《资本论》在语言上的成就,指出这部伟大的理论著作同时也是一部艺术作品,而且包含了丰富的实证材料。

  • 标签: 《资本论》第1卷德文第1版 篇章结构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劳动价值理论
  • 简介:列宁的信仰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信仰领域一支奇葩,是催开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生根、开花、结实的精神动力之源,是当今世界上马克思主义主流信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列宁成就其光辉事业的内在标尺和根据。通过解析现有资料发现,列宁信仰思想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这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首先是家庭的民主氛围、新教的信仰环境对列宁信仰思想影响颇深;父母、姊妹的榜样示范对列宁的影响巨大,这在其以后的革命生涯中表现明显;当时的沙皇专制环境及民主革命著作的思想塑造,为列宁自身的“为民”情怀奠定了深刻的信仰基础。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信仰 列宁 原因 社会环境 精神动力 民主氛围
  • 简介:学术界对邓小平理论何时开始形成的问题观点各异,至今尚未取得共识。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忽略了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邓小平理论所具有的特殊性;要么把它看作是个纯学术问题,忽略其政治层面的意义;要么把它看作是个纯理论问题,而与实践割裂开来;要么把它看作是纯个人的思想,无视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其实。邓小平理论不单是个学术问题,而且是个政治问题;不单是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个实践问题;不单是个人的理论,而且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所以,只有从政治层面与学理层面、理论创造与实践活动、个人论著与党的文献多重结合的要求出发,才能确立一个科学衡量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准,从而建构起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立体坐标。

  • 标签: 邓小平理论 中国共产党 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