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作为改革开放、社会转型期的代价,“弱势群体”浮出水面,并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 标签: 弱势群体 改革开放 社会转型期 经济发展
  • 简介:中国现代历史进程的特殊境遇,造就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美学史话问题,即"朱光潜现象":前期朱光潜以创作为主,后期则转向了翻译。这也是其整个美学历程的最大变化。从创作到翻译,朱光潜的美学理想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呈现,不仅与他的前期思想巧妙接续起来,而且奠定了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的坚实基础,展示了"朱光潜现象"的独特韵味和张力。

  • 标签: 朱光潜现象 以译代言 曹禺现象 思想转型
  • 简介:相较于社会研究所的其他成员,马尔库塞对现象学运动的了解更为全面,判断更为准确。一方面,马尔库塞准确地指出了舍勒的客观一形而上学现象学与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着重强调了海德格尔的一般此在现象学对胡塞尔先验现象学的突破。另一方面,自1928年加入海德格尔圈子之后,马尔库塞就对现象学特别是海德格尔的一般此在现象学持有一种批判的态度。这种批判归结为一点就是:海德格尔仅停留于对一般此在之历史性的生存论分析,而跳过了历史此在的物质内容,因此,在他那里,具体哲学最终仍是一种“先验哲学的变种”,一种“虚假的具体”。

  • 标签: 马尔库塞 先验现象学 客观-形而上学现象学 一般此在现象学
  • 简介:国际金融危机后,“马克思现象”再一次在西方世界生成,西方人每每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都会不约而同地想起这位伟大的思想家,这一次也不例外。“马克思现象”的生成不是偶然的,有其必然性,它说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情势还没有被超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剖析、对世界发展趋势的预测还依然有效,马克思提供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永恒的价值,马克思主义依然是全世界人民追求正义与进步事业的一面旗帜。国际金融危机后的“马克思现象”给我们以重要的启示,我们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反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马克思主义无用论”以及“指导思想多元论”。

  • 标签: 国际金融危机 马克思现象 意识形态
  • 简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有其自身的运行轨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明显带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适应的特征。它始终和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富强、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社会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具体地说,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具有以下特点:作为一种普通的西方思想被引入近代中国:作为意识形态指导思想在中国得到传播发展;作为社会变革的实践理论在中国传播;在中国的传播颇具中国化倾向。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传播 中国化
  • 简介:现象学方法之所以被纳入我们的视野,原因在于:其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完全发生在观念和文化领域的事件,而是发生在世界范围内的存在领域的事件或现象。马克思主义只有引起了某一国家或民族范围内现实生活的深刻变革和社会的进步发展,才有可能真正被该国家的人民所接受和理解,并转化为该民族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才能实现"化"或"被化"。其二,现象学的意向性原理、面对实事本身和注重观察的原则、本质直观与权能分析的思想、关于对象性与主观际间构建的理论、关于价值评价与对象感知的理论、关于经验共享与文化认同的思想等,对于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具有相当的恰适性,都可以作为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力工具。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现象学 意向性 本质直观 经验共享
  • 简介:近年来,浙江省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社会活力最强的地区之一,"浙江现象"已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的改革开放等角度,分析了浙江省人民在党和政府的引导下,自主创业,自我积累,自愿联合,自强不息,走出了一条富有浙江特色的经济社会发展道路.

  • 标签: 社会主义 “浙江现象” 人民群众 经济发展 生产力 生产要素
  • 简介:本文从政治的生命现象学的新视野,结合当代学术前沿所探讨的生命政治和生命现象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从“现代生命政治的诞生”、“卢梭对个人身体的生命政治探索”、“马克思解剖资本主义的生命政治策略”、“对人及其政治性的探索”及“劳动就是生命政治的决定性要素”五个部分,阐述卢梭与马克思的政治生命现象学的不同特征,重新考察了卢梭和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思想,为重置两位思想家在近现代政治哲学史上的特殊理论地位开拓可能的前景。

  • 标签: 马克思 卢梭 生命现象学 生命政治 劳动 生存
  • 简介:梅洛-庞蒂的思想是20世纪的非马克思主义者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的讨论之一。具有特殊意义的是,他对“韦伯式马克思主义”的阐述和对“革命暴力”的论证,其目的在于把理想的马克思主义从已经贬值了的现实的布尔什维主义中拯救出来。

  • 标签: 梅洛-庞蒂 含混现象学 存在主义 马克思主义 布尔什维主义 人道主义
  • 简介:针对"思想进步,艺术退步"的观点,本文首先就具体语境,对这里提及的"思想"进行了界定。这里的"思想",事实上就是政治倾向。本文指出,"思想进步"是否会导致"艺术退步",核心其实是"文艺与政治关系"的问题,并且以郭沫若、曹禺及老舍等人的创作,从正反两个角度说明,政治倾向并非一定导致作品的艺术水准的退步,关键在于作家的思想能否化为艺术创作所需要的"诗情意念"。从"情感论"的角度来看,"诗情"内涵着思想的因子,具有深刻性、具体性、整一性、反观性的特点,能够自然而然地化为艺术形象的血肉,而单是思想或世界观是不足以决定创作的。过于看重思想观点对于文艺的重要性,是个认识误区。

  • 标签: 思想 政治 诗情 思想论 情感论
  • 简介:技术创新在当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但它本身又可能是一把双刃剑。技术专家体制的社会背景、组织和意识形态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和东方后资本主义社会中似乎完全不同,但其基本目标和价值又很相像。苏联模式是国家主义,其基本弱点在于过分集中且服务于官僚统治精英的利益。南斯拉夫模式是国家主义和自治的结合,其特征是工人和经理在企业层次上起一定作用,但官僚在更高层次上起更大作用。技术专家体制的哲学是一种缺乏社会责任的哲学。一种批判的社会哲学既要为技术进步提供各种可能,又要铭记技术考量最终必须服从于人道主义考量。

  • 标签: 当代社会 技术专家体制 技术创新
  • 简介:在毛泽东博大精深的自然科学与自然哲学的理论体系中,对“技术革命”的倡导和论述是核心内容却又容易被忽视。笔者试通过对毛泽东。技术革命“理论与实践主要内涵与特征的考察分析,探讨它的科学价值、深刻意义及其于今有益的启示。

  • 标签: 技术革命 毛泽东 理论与实践 自然哲学 自然科学 科学价值
  • 简介:<正>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产是“历史的发源地”,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生产发展的历史。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生产力是“全部历史的基础”。列宁也提出,“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毛主席曾指出,评价一个政党作用的大小及好坏,“归根结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

  • 标签: 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工作 马克思主义 直接生产力 人类社会发展 生产发展
  • 简介:资本主义社会导致了“人的问题”,即人不但丧失了自由个性,而且由于片面发展而成为机器附属物和简单的生产工具,因而导致了人失去了社会生活所应该蕴含的价值和意义。“人的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直接原因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导致的“异化了的分工”。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要解决“人的问题”,一方面要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彻底消灭“异化了的分工”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需要借助“综合技术教育”,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综合技术教育的“多元”本质能够促进劳动者在不同部门之间自由流动,进而恢复其自由个性;它的技术(工艺)内容则能够让人的社会关系日益丰富,进而为恢复人的意义提供社会基础。

  • 标签: 人的问题 分工 综合技术教育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 简介:国有企业和技术创新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但在改革中却把二者结合起来思考并加以运作。本文依据近现代市场规则以及国企性质和特征,阐述了国企作为公益性社会组织与作为竞争性经济组织的矛盾,分析了国企作为历史和现实中的社会存在是否具有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合理前提与条件。认为,国企虽然具有作为公益性社会组织存在的必要,但在实践中维护国企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在逻辑上仍然要求国家或社会直接承担创新投资的风险和收益,这不仅不利于积极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形成以民间资本为投资和收益主体的技术创新的格局,而且有悖于改制的初衷,进而指出了国有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风险和出路。

  • 标签: 国有企业 技术创新 市场规则 资源配置 民间资本 投资
  • 简介: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是意识形态”的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斯·韦伯的合理性思想、霍克海默科学技术的“合理性等同于政治统治的合理性”,以及马尔库塞“社会生产过程也是意识形态的产生过程”等思想。哈贝马斯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政府干预的视角,认为科学技术掩盖了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合法性危机,成为新的合法性基础与社会意识形态统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关系问题。这对于我们发挥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关注社会现实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技术观,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与科学技术发展的互动共进具有重要启示。同时,哈贝马斯夸大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和混淆意识形式与意识形态的区别值得警惕。

  • 标签: 哈贝马斯 科学技术 意识形态 互动关系
  • 简介:党的十七大以来,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也面临着创新驱动与科技支撑不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大学及科研机构的技术成果转化和扩散能力较弱等突出问题。必须从战略层面整体谋划技术创新政策,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和科技优先发展战略,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机制,积极推进大学技术创新扩散,不断优化市场环境和创新环境,完善国家和区域创新网络。

  • 标签: 国家技术创新体系 创新政策 创新驱动 创新型国家
  • 简介:在以工业文明主导的现代社会,人类普遍面临着审美经验贫乏的现实。本雅明认为这根源于艺术品光韵的退隐。机械复制带来艺术作品光韵的消逝,而技术却可以将其再现。本文以《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为蓝本,分析艺术品在膜拜与展示两种价值之间运动的原理,以求得艺术品光韵再现的契机,进而重获审美经验的可能性。

  • 标签: 摹仿 光韵 技术 机械复制 艺术自律
  • 简介:“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1〕———邓小平这一铿锵有力的论断,为我们指出了怎么样依靠科技进步去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

  • 标签: 科学技术事业 三代领导人 邓小平 技术关键 毛泽东 社会主义工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