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承继前篇,本文以逐章解读的形式,对帛书《二厽子》下半部分中的疑难词句和其中所涉及的易学问题进行了发掘和疏通,试图解决先秦及汉初易学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简介:
简介:严滩问答是王阳明生前最后一次重要的论学,但学界对于严滩在何处这一基本问题却莫衷一是,或以为在富阳,或以为即桐庐七里濑,本文考证出严滩即严陵濑,在桐庐县西三十五里,前人之说皆误。王阳明《次谦之韵》一诗是对邹守益《赠阳明先生》的唱和之作,《王文成公全书》将此诗排在嘉靖二年浮峰诸作之前,很容易让读者以为,它们是同一时期的作品。受其影响,后来论者将《赠阳明先生》与《次谦之韵》二诗均系于嘉靖二年。本文考证出《次谦之韵》实际写于嘉靖三年八月间。
简介:绪论WernerMahrhalz尝于文艺史学与文艺科学(literargeschichteundliterarwissenschaft)一文中谓学术材料之处理,或出诸体系哲学之观点,或出诸历史实用之观点;以体系言,则即体知其用;以史实言,则即用显其体;本文拟执体系以求诸数论(Samkhya)之说而非作史实变演之考证.
简介:近几年来,我一直通过各种渠道,与几位有相同爱好的朋友一起搜集佛学家吕澂先生(1896~1989)的未刊文稿。2008年初,我得友人李林先生介绍,结识了专门研究唯识学的隆藏法师。在隆藏法师的热心帮助下,我来到北京法源寺中国佛学院,查阅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的藏书目录。我在目录中意外发现有两份吕澂先生的油印讲稿,一份是《印度佛学史》,另一份是《金刚般若经讲义》,
简介:一、六经的知识类型中国最有权威的典籍是六经,中国古代的知识大量地保存在六经中。但六部经典各自性质不例,它们包含、承载的知识类型也不同。《庄子》说:“《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简介:模、楷二树作为周公、孔子墓树,成为与周公、孔子形象密切相关的政治文化符号。以西汉淮南王刘安《淮南草木谱》的记载为开端,模、楷二树并列且各具人格形象特征。模树以树叶的色正为特征,代表了顺应四时的理想王者品格;楷树以枝干的质直为特征,代表了直道而行的理想士人品格。之后,诸多文献中关于模、楷二树的记载出现了迥然不同的差异:模树形象并没有得到新的塑造,楷树形象则从多角度得以发掘,出现了丰富且奇异化的记载。在理解与周公、孔子相关联的政治文化的同时,模树与楷树形象的差异及变迁也应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
简介:《论语·先进》第二章,是对孔子“厄于陈蔡”记述最早、最具权威性的珍贵文献。释文本、朱注本的分章“从郑氏”并不为错,清及近现代学者对朱注的质疑有误;此章传述弟子,可能是有若或曾子。孔门四科十哲的成才与成名,与他们跟随孔子经历陈、蔡之厄有直接的关系。
简介:<正>现《程氏经说》中第八卷《中庸解》,未题何人所著。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目录”载:“明道《中庸解》一卷。”而《伊川大全集》亦载有《中庸解》。但是,《经说》宋刻,原止七卷。陈振孙《书录解题》称:“《河南经说》凡《系辞》一,《书》一,
简介:周易符号和二进制算术符号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代码及其规则.它们分别代表了东西方文化最深层的文化构造原则和最高的集体智能。本文试运用符号学的观点.通过对这两种符号的比较。概括出有标记和无标记、约定性和选择性两种文化代码规则范畴,并进一步揭示出中西文化的差异。
简介:<正>秦汉以后,儒学沿二个方向发展:一是与阴阳五行之术结合,其典型是董仲舒;二是向训诂考据之学发展,其代表有郑玄等。以后,训诂考据之学占了主导地位。魏晋隋唐时期,佛老思想盛行。儒家要想生存发展,必须批判佛老,而要批判佛老,必须从枝叶细节的研究中摆脱出来,针对佛道的理气心性之说,提出自己的本体论。只有这样,才能与佛道抗衡。
简介:本文考察了《周易》古经的成书及流变过程,提出了解释《周易》古经应该遵循的五个基本原则。据此,笔者对《周易》古经中的《离》卦、《兑》卦作出了新的解释。作者认为,《离》卦以狼群袭击人类喻异族入侵。其中的“离”就是狼。狼很可能是异族入侵者的图腾,也是对该族人的称呼。笔者认为,《兑》卦反映了先秦比较常见的巫术之一——“说”。“说”是向神灵祈祷的一种巫术。从出土的占卜材料来看,占卜时若遇到有“忧”或有“祟”,贞人往往建议人们进行“说”以除之。
简介:王弼《易》《老》二注成书先后及年代考辨裴传永王弼字辅嗣,山阳高平(今山东金乡)人,生于魏文帝黄初七年(226),病故于魏废帝曹芳嘉平元年(249),在人世上只度过了二十四个春秋。王弼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其人生的脚步却异常坚实;他尽管英年早逝,可在学术上...
简介:"滏水扬波喜庆盛会,丛台展臂笑迎嘉宾",2005年4月23日至24日,11个省、市的60多位专家学者齐集河北邯郸,参加全国第二届赵文化研讨会.与会学者提交论文60余篇,内容涉及赵文化研究的诸多方面,经归纳、分类,可概述为以下几个方面:
简介:责己与责人是儒家用以处理己他关系或人我关系的重要伦理规范。儒家阐释了作为道德活动的责任伦理主体指向——责己和责人,从特定维度丰富了儒家的责任伦理学和角色伦理学。历代儒家既讲责人又讲责己,但更重视责己;同时,儒家并不否定责人,而是主张敢于责君、敢于劝谏,提出了以责成人之道的思想范式。儒家凸显责己,彰显了重责己轻责人的价值导向。
简介:第二次中韩儒学研讨会在济南召开梁宗华1996年8月12─13日,由山东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第二次中韩儒学研讨会在济南举行。来自中韩两国的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围绕着“中韩儒学与现代化问题”这一主题进行了多方研讨,提交论文20余篇。儒学是中韩两国历...
简介:高校实习生已成为各行业开展工作的新生力量,但又面临各种现实或潜在的权益侵害。对大学生实习期间劳动权益进行有效保护在我国缺乏系统性的制度支持,这源于对高校实习生的“劳动者身份”的困惑。针对高校学生实习活动的具体内容,高校实习生可分类为“劳动者”和“准劳动者”,可实现其劳动权益保护的二元法律构造。前者的劳动权益纳入劳动法保护范畴,后者则借助地方政府政策性文件规章、高校实习协调平台的综合建构,通过具体完善的实习协议保护其劳动权益。
简介:<正>李颗,明天启六年(公元1627年)生,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卒,字中孚,陕西周至人,学者通称二曲先生.《二曲集·历年纪略》云:“先生家世甚微,贫不能早学,九岁始入小学从师发学,读三字经.”后因身体有疾辍读,随母舅读《大学》、《中庸》,旧疾时发时辍.因家贫,不能具束修,故不被学塾收受,只好自读圣书,由《大学》、《中庸》而至《论语》、《孟子》,逢人便问学正句.“自是母为人纺棉得米,则杂以糠秕、野蔬,併日而食.先生拾薪采蔬之暇,
续读帛书《二厽子》
齐鲁文化和儒道二家
阳明杂考二则
数论之量论因中有果论与二十五谛通释
吕澂佛学讲义二种
六经与禅宗知论简析——兼论熊十力的量论
模、楷二树形象略考
《论语·先进》第二章考论
《二程集》中《中庸解》作者考辨
二、“儒家与宗教”研讨会发言摘要
周易阴阳符号与二进制算术符号比较
二程洛学与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从周、张二子看理学对道家的汲取
《周易》古经的解释原则兼释《离》、《兑》二卦
王弼《易》《老》二注成书先后及年代考辨
全国第二届赵文化研讨会概述
责己和责人:儒家责任伦理主体指向的二元结构
第二次中韩儒学研讨会在济南召开
高校实习生劳动权益保护的二元法律构造
李二曲《四书反身录》对传统儒学的反省与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