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0 个结果
  • 简介:<正>乘车不买票,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社会顽症,近些年来,在我国不少城市大有泛滥成灾之势。它不仅严重影响了社会风气,败坏了当地人民和城市的形象,而且,在经济上还直接给国家造成了损失。

  • 标签: 社会心理学分析 持月票乘客 售票员 实角 和尚 公交公司
  • 简介:本文分析梳理了儒家思想关于个人健康责任的观点,并将其与西方政治哲学中自由主义、社群主义等流派对个人健康责任的观点进行比较,认为儒家思想既倡导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道德责任,同时个人对他人健康也有关爱与救助的责任,这对于深入思考个人在健康促进中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具有重要的思想启示。

  • 标签: 儒家思想 个人 健康责任自由主义 社群主义
  • 简介:康德从纯粹实践理性出发建构的伦理学存在着缺乏道德动机、德福矛盾等问题,其理论也因此而缺乏现实性。立足于神经伦理学这一视角,以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可以对康德伦理学进行“科学地”解读。

  • 标签: 康德 神经伦理学 认知神经科学
  • 简介:<正>李春秋同志的近著《通俗伦理学》(吉林人出版社1984年9月出版)文字流畅,通俗易懂,内容比较丰富。虽然是一本介绍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通俗读物,但无论形式或内容,都有独到之处,读后感到别开生面,深受教益。在我国伦理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中,如何把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通俗化,这还是第一次,也是一个可喜的成果,值得向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推荐。

  • 标签: 伦理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理论问题 教学工作 突出特点 通俗化
  • 简介:第一章我们的日常判断中存在一些判断,有关"真"(truth)的问题无疑是伦理学所关注的。例如,当我们说"如此这般"的一个人是好人,或者说那个家伙是个坏人;当我们询问我们应当如何做,或者我们这样做是否正确;当我们大胆做出类似判断如"好脾气是一种美德而醉酒是一种恶习"……对于上述问题或判断,我们会论证当我们问"做什么是正确的"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提供判断关于人的品格或者行为之道德性的陈述是正确还是错误的理由,这些无疑都是伦理学的任务。

  • 标签: 伦理学原理 节译 道德性 应当 美德 行为
  • 简介:<正>最近,我有幸读到陈延斌和任越两位同志合撰的《伦理学通论》一书。此书分总论、规范、修身三篇,共十四章,近30万字。1990年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这本教材有不少新意,值得向读者推荐。首先,作者把道德、伦理放在社会文明总体中进行考察,在导论中专设一节详加论述,从而揭示了研究伦理学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

  • 标签: 伦理学 通论 礼貌行为 礼节 社会主义道德 研究伦理学
  • 简介:<正>专门把法律关系和伦理关系(道德关系)结合起来研究,并从法学和伦理学中独立出来的学问,就是法学伦理学。第一,法律伦理学研究的道德,不应仅仅局限于法律职业道德之范围内,还应涉及人们日常法律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如人工授精、安乐死、婚姻法实施过程中的道德问题等。第二,法律伦理学涉及的法律,应包括法律之各个领域,如宪法、刑法、诉讼法等,而不应仅局限于司法或律师问题。第三,法律伦理学研究法律和道德问题时,不能仅仅停留在个别介绍、一般论述上,而是

  • 标签: 法律伦理学 总论 道德问题 道德关系 法学 法律职业道德
  • 简介:近代伦理学是一种自由之伦理学”。可是,从表面上看,自由与伦理是矛盾的:自由是行为主体的自我决定,其意向性是无限的;而伦理、道德则关涉到行为规范,规范则意味着限制。但当我们把自由划分为精神自由与行为自由两种,我们就会发现,精神自由(意志自由)固然是无限的,但精神自由的真正实现是需要有理由的支撑的,所以精神自由便能够自主地确立伦理规范。而行为自由并不是无限的,所以需要有伦理规范施加的制约,制约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更大和更长远的行为自由的实现。一句话,精神自由为了行为自由之故而确立伦理规范,从而对行为自由予以限制,最终以换取更大的行为自由的可能性。于是,自由与伦理学就并不矛盾了,而是和谐地贯通在一起。所谓自由伦理学,便拥有了基于自由的伦理学和为了自由的伦理学这双重涵义。

  • 标签: 自由伦理学 意欲 决定论 意志自由 一阶自由 二阶自由
  • 简介:<正>个性研究在国外伦理学界很流行,但在我国却是一个“冷门”,涉及者甚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是因为个性问题不值得我国伦理学工作者光顾吗?不,我认为个性问题很值得研究,并且它应该成为我国伦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这不是赶时髦,而是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把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作为其重要课题。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实质就在于:用适当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个性规律 个性特征 个性问题 个性形成 道德教育
  • 简介:近年来,技术伦理学在技术哲学的后现象学兴起的背景下出现了“物转向”,即“技术人工物”在“人一技术”交互情境中有着全新的伦理意蕴。机器(人)伦理学研究的兴起可以看作是哲学中“物”转向在科技伦理中的回应,“物”转向后的机器(人)伦理学是对经典伦理学的拓展和对人本主义的超越。聚焦“机器(人)”伦理视角对技术人工物的伦理问题进行深度分析与反思,对于准确把握“物伦理学”的核心问题具有重意义。

  • 标签: 技术人工物 机器(人)伦理学 “物”转向 技术伦理学
  • 简介:费希特伦理学在西方哲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从费希特哲学的内部看,他的伦理学说是以知识学为原则从"自我"推演出来的,因而属于知识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是对知识学基本原理的验证和重要补充;其次,从伦理学的发展史看,费希特伦理学是对康德道德学的继承和发展,它不仅凭借"职责"学说赋予道德法则以实质的内容,克服了康德道德学的形式主义缺陷,而且提出了共同体主义思想以克服康德道德学的个体主义立场,从而标志着近代义务论伦理学向德性伦理学的范式转变;最后,从现代性批判的角度看,费希特的德性伦理学转向意味着他对现代社会中自我封闭的原子式个体的解构和对疏离冷漠的人际关系的批判,并在正义与德性何者优先的争论上主张德性的绝对优先性。

  • 标签: 伦理学 道德学 知识学 现代性批判
  • 简介:<正>想生男孩或女孩,在人口学理论中称为生育性别偏好。我国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在生育方面,实际上指的是偏好生男孩,不愿生女孩的生育观。这种偏好实际上反映了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所形成的一种道德意识。那些迫害、摧残、遗弃女孩的行为就是在这种道德意识驱使下产生的。(一)在道德观念方面,重男轻女者持一种以生男为荣,以生女为耻的荣辱观。特别是在大力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情

  • 标签: 性别偏好 人口学理论 生育观 社会经济条件 家庭成员 婚姻方式
  • 简介:<正>苏联自1985年以来兴起了加速社会—经济发展的改革,改革逐渐波及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触动各种科学,其中包括哲学和伦理学。苏联伦理学界开始对伦理学的状况进行回顾、反思,批判地分析已经取得的成果,思考存在的问题。1986年9月在莫斯科举行了全苏伦理学科学会议。会议是由苏联伦理学学会和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伦理学研究室联合发起的。会议参加者分析了苏联社会的道德状况、伦理学研究的基本趋挚、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问题,研究了伦理学在改革中的任务。1987年在莫斯科由《哲学科学》杂志、哲学研究所伦理学研究室和苏联哲学会的心理调节和自我完善哲学问题组联合召开了园桌会议,讨论了在改革中完善个人的问题。此外,在一些重要刊物,首先是哲学刊物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苏联改革 伦理学研究 道德教育 科学会议 烦琐哲学
  • 简介:国外医学伦理学三题李尧一、手术刀别切掉病人权利二次大战后,医学界仍然存留着重视群体甚于个人的倾向,即医师处理病情、病理之余,常忽略个人。世界医师协会总会于1964年宣布,施于人类的一切临床实验必须获得当事人“自发性的同意”。此理念后来延伸到一般医疗行...

  • 标签: 医学伦理学 安乐死 绝症病人 医生与病人关系 隐瞒实情 人工呼吸器
  • 简介:后现代西方伦理学代表西方伦理学史流变的最新动态,它对现代西方伦理学的超越既有突破后者的道德关怀和道德文化精神的一面,也有修正其伦理学方法论的一面。极端的后现代西方伦理学以批评和否定现代性和现代西方伦理学为主要品格,它侧重于否定和摧毁现代西方伦理学体系。温和的后现代西方伦理学以修正现代性和现代西方伦理学为主要品格,它试图重新确立西方伦理学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地位。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后现代西方伦理学必须兼有“批判性”和“建设性”这两翼。

  • 标签: 后现代伦理学 极端的后现代西方伦理学 温和的后现代西方伦理学
  • 简介:<正>江苏省伦理学会1988年11月14日至17日,在江苏省灌南县汤沟酒厂宾馆召开年会和道德理论讨论会。与会代表围绕着道德的困惑与伦理学的使命这一中心议题,进行了自由热烈的讨论。一、道德的困惑与伦理学的使命陈延斌认为,道德的困惑归根结底是道德观念的冲突。第一,三种义利观即“义利并重”与“重义轻利”、“义利并重”与“重利轻义”、“重利轻义”与“重义轻利”的冲突;第二,新旧观念的冲突,如安贫乐道与勤劳致富,竞争上进和与世无争;第三,平等、公正观与封建等级、特权观的冲突;第四,人的价值观的冲突,表现为忘我与重我

  • 标签: 伦理学 江苏省 使命 义利并重 生产力标准 重利轻义
  • 简介:朱贻庭教授主持的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伦理学大辞典》,于2002年底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国内伦理学研究的一大盛事,也是我国应用伦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大辞典》用词条形式总结并折射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的思想理论,反映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精神,综合反映了伦理学尤其是应用伦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着眼于探讨和解决社会转型时期诸多领域中出现的伦理道德问题。《大辞典》的出版,必将推动我国伦理学学科更加蓬勃地发展。综观全书,《大辞典》具有如下几点特色:

  • 标签: 《伦理学大辞典》 朱贻庭 创新精神 时代精神 传统文化
  • 简介:<正>斯多阿(又译斯多葛)学派是晚期希腊影响最大、历史最长、流传最广的哲学流派。它的出现大约是在公元前四世纪末和三世初纪,基本上与伊壁鸠鲁派同时。但这个学派的历史和变化却比伊壁鸠鲁派要长而复杂的多,大约一直延续到公元后二世纪末期。在西方伦理学史上,这两个流派以分别代表典型的感性主义伦

  • 标签: 学派 伦理学 理性 伊壁鸠鲁派 芝诺 犬儒主义
  • 简介:<正>军事伦理学是近几年来兴起的应用伦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从我们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对这一学科研究得较多的,是西方一些国家,其中以美国最为突出。苏联、东欧一些国家也有这方面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成果,但其深度、广度及成果的量,都远不及美国等西方国家。我国军事伦理学的研究尽管起步较晚,但总的来看还是具有良好的基础的。一方面,这几年我们在军人伦理学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这其中有很多

  • 标签: 军事伦理学 应用伦理学 医学伦理学 军人 理论伦理学 道德哲学
  • 简介:我国伦理学界近来关于德性(美德)伦理的研究,当然有其社会和伦理学发展的国内背景,但毕竟还得益于来自当代荚美伦理学“德性的复兴”之推动,这就提出了“多元视角中的德性伦理学”问题。西方德性伦理学首先是在荚美伦理学界实现“复兴”的,其实质是要求道德生活更具体化、更人情化,更重视个人德性及其在道德生活中的作用,其形式可以概括为“行为分析中的德性伦理学”。但是,鉴于现代化的尚未完全实现,对于发展当代中国“转型社会中的德性伦理学”更为重要的则是麦全太尔的“现代性批判中的德性伦理学”。

  • 标签: 德性伦理学 行为分析 现代性批判 转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