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我的姥姥是一位慈祥可敬的回族老人,她的大半生都生活在旧社会。姥姥无常的时候享年84岁高龄。当时我还很小,朦胧中只记得,姥姥是一位满头白发体态瘦弱的老人。有关姥姥的故事,我是从母亲那里得知的。

  • 标签: 回族 伊斯兰教 生活经历 马本斋
  • 简介:历史上的第一个复活节,天刚亮的时候,有几位爱主的妇女赶往埋葬耶稣的坟墓.途中,她们最担心的乃是"有谁能帮我们把前的大石滚开?"可是,当她们到了前,抬头一看,那块大石头已经挪开了.

  • 标签: 复活节 天使 基督教 《圣经》 上帝
  • 简介:天然和尚法名函罡,是清初岭南著名的高僧,他道行高邈、识鉴精博,所著经解语录有《楞伽心印》、《首楞严直指》、《般若心经论》、《天然函禅师语录》等皆人载嘉兴续藏本;天然和尚先后主法海云、华首台、光孝、芥庵、别传、棲贤诸刹,徒众数千,且多士绅文人,素质颇高,天然一脉的祖庭番禺海云寺曾选编《海云禅藻集》出版,影响深远,致有“海云诗派”、“海云书派”递延后世。可以说,清初佛教特别是曹洞宗在岭南复兴,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就是天然和尚。

  • 标签: 天然和尚 代表人物 曹洞宗 岭南 清初 语录
  • 简介:基督图像启示教会及基督徒所关心的,即上帝对社会的怜悯、公平、正义,以及最重要的爱。当基督教信仰在人类生活的所有层面上,尝试着推进社会的进步与变革时,在上帝的家中,基督图像所折射出的平安、和睦和公义境界,将会在新的社会时代,与新的社会精神文化图像带给我们共通的灵感。

  • 标签: 基督图像 社会精神文化图像 相互叠化
  • 简介:目前,图像已然成为文化的主导形态。佛堂图像作为藏族独特的集体表象,在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中起着标识作用。本文尝试用视觉文化理论和人类学的田野观察法双重视角,客观呈现藏族家庭佛堂图像体系的构成,阐释藏族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面对纷繁深奥的佛堂图像,如何以主体的身份建构出一套独特的视觉范式,并在对图像的多样化、差异化的解读中,如何塑造自己的社会行动和宗教经验,从而丰富民族性、视觉性的宗教文化研究。

  • 标签: 藏族 家庭佛堂 禁忌 人类学
  • 简介:泉州灵山有伊斯兰教“三贤、四贤”,是唐代来泉州传播伊斯兰教的两位圣门弟子的坟墓。明代著名历史学家何乔远撰著的《闽书》卷七《方域志·灵山》载:“自郡(泉州城)东南折而东,遵湖岗南行为灵山,有默

  • 标签: 圣门弟子 圣墓 闽书 《古兰经》 江长贵 莱麦丹
  • 简介:墓葬是专为亡者而建的地下空间,墓葬内的各种物质和陈设都与社会风俗、宗教信仰等密切相关。因此以墓葬及随葬器物为对象,通过相关的物质形态、空间分布和文字记载来考察道教文化与信仰的存在状况,是研究道教的重要途径和课题。唐是唐代考古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现的数量众多,分布范围相当广泛,并且从早期到晚期的序列较为完整,延续性较强。

  • 标签: 唐代墓葬 道教文化 遗物 宗教信仰 物质形态 地下空间
  • 简介:深柳堂及其后院(又称塔院)中的杨仁山居土塔,就在金陵刻经处内。在国外享有盛誉的金陵刻经处,位置在南京城内东南,现址为淮海路35号,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 标签: 金陵刻经处 居士 文物保护单位 淮海路 江苏省
  • 简介:仁宗曾经与多位禅师探讨禅理,留下记载较多的是与德章及怀琏的交往答对。仁宗与德章禅师交往较早.该时他已具有一定的禅知识;与怀琏的交往稍晚,但正是在这一时期,仁宗在禅理见解上取得较大进展。

  • 标签: 仁宗 参禅 禅师
  • 简介:最近到我退休前服务的教会(加拿大多伦多中华联合教会),翻阅书架上的杂志,其中有一本《金陵神学志》海外版第20期,里头有一篇张文博君所作的文章《想起了菩萨》。他所说的"菩萨",就是前金陵神学院的外国教授煦伯。煦伯也是我在新加坡三一神学院时的教授。他的和蔼与慈悲,真是和中国的菩萨差不多。基督教没有菩萨,那么,我们不妨说他是个"圣者"罢。他在一九三六年由美国卫理公会派到中

  • 标签: 金陵神学院 新加坡 加拿大 卫理公会 多伦多 基督教
  • 简介:高僧传·行满传》所载“行满”为“万州南浦人”是错误的。日本《明匠略传》以及《传法记》等所说行满为苏州人是正确的。行满师承的是天台宗九祖荆溪湛然大师,绝不是石霜门下的高僧。智者院不是行满的栖止之处,其栖止处应为乃师荆溪湛然的所居之处。行满的生年是大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卒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84岁。

  • 标签: 行满 《宋高僧传》 湛然 石霜
  • 简介:作为汉唐丧葬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守门与镇之制不仅是时人为寄托哀思、告慰死者、祈求平安而采取的葬制措施,同时也与同期社会中盛行的道教观念相适应,呈现出浓郁的道教文化色彩。

  • 标签: 守门 镇墓 汉唐 丧葬文化 道教
  • 简介:巴黎耶稣会档案馆藏有晚清上海圣堂天主教士墓碑拓片169种。圣堂墓地由明末来华耶稣会士潘国光建立。清初,潘国光、吴历等著名耶稣会士殁后都葬于此。雍乾禁教时期,该墓地同其他教会产业皆充公易主。1841年新耶稣会返华,天主教会在条约体制之下逐步收回包括墓地在内的多种教产,圣堂由此成为新耶稣会在上海的墓地。旧、新耶稣会在经过时空上的断裂之后在此得到连接。直至清末,墓地陆续葬入包括非耶稣会士在内的教士近二百人。文革时期,墓碑遭毁。将此批拓片与其他史料对比互观,善为考订,对于晚清江南地区天主教史的发掘和书写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耶稣会 圣墓堂 天主教 墓碑拓片
  • 简介:唐宋之际,随着道教雷法的兴盛与发展,在道教的神系中,出现了一大批面目殊异的新神。如被称为北极四圣的天蓬、天猷、翊圣、真武,雷霆三帅的邓伯温、辛汉臣、张元伯,以及温琼、殷郊、天罡大圣、河魁大圣、四溟大神、五方雷将等。这些护法神灵形象特异,且多威猛愤怒之像,这是前所未有的,值得注意与研究。这里,仅就天蓬与天蓬信仰的由来、演变及其造型而论。

  • 标签: 道教神系 天蓬 天蓬信仰 图像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