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简介:在诸子百家中,只有《老子》的学说具备了较完整的哲学体系。《老子》五千言,明确地表达了他的宇宙观、政治观、道德观、军事观、认识论、方法论等等。
简介:在两个千年交替之际,在提倡正信、反对迷信的斗争中,党和政府重申了保护正当的宗教信仰,反对愚昧迷信的政策。《人民日报》为此发表社论,国家宗教局局长叶小文在接受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记者采访时,也提出了要扶正压邪,扶持正当合法的宗教,镇压歪魔邪道,并指出
简介:四卷,为辽代僧行均撰集.该书收录内典、外典中之俗字、异字,并广引宋代以前之内、外字书加以训解,为辽代重要之字学著作.
简介:6月13至15日,云南佛教圣地鸡足山举行盛大宗教活动。
简介:佛教对于烦恼的认识相当深刻,汉译《杂阿含经》中对于烦恼有许多分类和描述,并与佛教的基本教义、修道体系及解脱目标紧密相连。佛教认为烦恼的本质是心不自在的状态,烦恼的染污性与不善性决定了它可以束缚、逼迫、扰乱人心,因此,早期佛教以断除烦恼、证得涅槃为乐。随着部派佛教对烦恼认识的深化,阿罗汉的地位开始动摇并出现以追求佛果为目标的大乘佛教。大乘佛教的发展逐渐展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拥抱烦恼、在烦恼中觉悟的旨趣与精神。
简介:佛陀在世时,佛弟子以佛陀为精神中心,佛陀涅榘后,信徒就以佛塔作为精神中心了。佛塔并非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寝陵、坟墓,佛塔地宫和天宫的功用是瘗藏佛舍利。舍利瘗藏的供养物即“七宝”,七宝供养属于“财供养”,蕴含了佛家净土光明与智慧思想,赋予了深刻的宗教内涵,因此七宝供养物也成为佛教的圣物。本文试图通过北宋佛塔“地宫”和“天宫”发现的七宝实例,探索北宋社会舍利信仰及其相关文化现象。
简介:[9]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尊者告诸比丘。我说内触法。汝等为取不。时有异比丘从座起。整衣服。稽首礼足。合掌白佛言。世尊所说内触法。我已取也。时。彼比丘于佛前如是如是。自记说如是如是。世尊不悦。尔时。尊者阿难在佛后执扇扇佛。佛告阿难。如圣法律。内触法异于此比丘所说。阿难白佛。今正是时。唯愿世尊为诸比丘说贤圣法律内触法。诸比丘闻已。当受奉行。
简介:台山杂咏之四:颠风作力扫阴霾,白日晴天四望开。好个台山真面目,争教坡老不曾来!《台山杂咏十六首》元氏自注“甲寅六月”。本集卷三十七《暠和尚颂序》:“岁甲寅七月,予自清凉返太原”。依此,则元氏游台山的时间将近一月。甲寅为元宪宗四年(1254年),时元氏已六十五岁。这时的诗作,当如李光庭《辑元氏年谱序》所说,属於元氏第四期。即“己亥还乡,幸完家室,托遗编於腐史,蔚重望於灵光。守先人读书之庐,作诸候高座之客,大抵流连觞榼奔走风光,酬应之作既多,衰伤之音遂鲜。诗穷后工,靡援斯例。此回忻之诗,又一境
简介:中国禅宗的传承一直上溯至昔日灵山会上"拈花微笑"之间传佛心印的释迦牟尼佛的大弟子摩诃迦叶。云南鸡足山则被认为是摩诃迦叶的道场。从"释迦拈花,迦叶微笑"所体现的"传佛心印",到菩提达摩的"祖师西来意",再到中国禅宗"以心传心"的确立,其中既体现了中国禅宗"心"的宗教形成的脉络,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鸡足山在中国佛教中特殊地位的形成。本文就"拈花微笑"、禅宗传法世系的确立与禅学向"心宗"的过渡之互动关系略做探讨,并以此来说明鸡足山在中国佛教中特殊地位形成的佛教中国化背景。
杂阿舍经
杂论《老子》的无为
《杂阿含经》节选译白
杂议宗教与迷信的区别
辽行均《龙龛手镜》杂考
鸡足一跃撼动山
佛教对烦恼的认知——基于汉译《杂阿含经》的考察
七宝杂考——以北宋佛塔出土的瘗藏物为例
《杂阿含经》节选译白(碛砂藏本卷十二:第[9]、[11]、[14]、[16]经)
元遗山《台山杂咏》之四详解——苏东坡和五台山的关系
“拈花微笑”与中国禅宗的“以心传心”——兼论云南鸡足山在中国佛教中地位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