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已经半个多世纪了,但是,德、意、日法西斯给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至今仍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二战元凶希特勒巧舌如簧,用蛊惑人心的手段使自己从一个维也纳的街头流浪汉变成了德国最高统治者。演讲是希特勒夺取权力的主要武器,为了煽动民众的情绪,他使用了大量的心理欺骗术。他在宣传其著名的“强者生存”的观点时就利用了人们的如下心理误区:“虽然言语中有十之九是谎言,可是以十之一的真实为中心来说话时,听者就会

  • 标签: 使用心理 希特勒使用 心理骗术
  • 简介:儿子喜欢读书,可是他对写作没有兴趣,我为此十头疼。有一次,几位文友来家里玩,谈话中恭维起我刚发表的一篇小说。没想到儿子在旁边插嘴说:“这有什么?我也能写出那样的作文来。”我一听,立即鼓励他说:“我知道,你是很优秀的。只要你坚持每天练笔,你写得会比这更好。”

  • 标签:
  • 简介:消费过程中,决策者往往不能正确理解以百比形式呈现的价格信息,出现“百比差异混淆”这一非理性现象.本研究对186名大学生被试开展实验,探讨了我国消费者的百比差异混淆现象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消费者存在百比差异混淆现象,但是这一现象受时间压力和产品价格影响,它主要发生在决策面临时间压力或价格利害不高的情况下,反之则有助于消除百比差异混淆.

  • 标签: 消费决策 百分比差异混淆 产品价格 时间压力
  • 简介:奥尔波特的内在、外在宗教取向二是宗教心理学最有影响力的理论之一,但它是否能够直接在中国应用,是否有不适合之处是一个需要加以研究的问题,本文的目的即在于探讨奥尔波特的内在、外在宗教取向二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本文选取在中国社会具有相当重要性的佛教徒来作为基督徒的参照。通过问卷的形式,本研究发现,奥尔波特的内在、外在宗教取向二思想在佛教徒中主要有五个方面的不适用性。亚伯拉罕系宗教的基本范畴和概念在非基督教文化中不适用;基督教的“真正的信徒”的标准并不一定是其他宗教的“真正的信徒”的标准;奥尔波特的“外在取向”并没有穷尽所有的可能性;宗教取向二理论成立的前提——“有真正的信徒和非真正的信徒两种类型,且二者之间能够明确分开”——可能在佛教中不适用;部分佛教徒的行为并非源自宗教,而是源自他们所处的文化环境,因此对于这一部分信徒,宗教不能用来解释他们的行为,宗教也不是他们行为的原因。

  • 标签: 奥尔波特 内在取向 外在取向 IE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