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黄日葵同志,是“五四”运动时期站在斗争前列的青年爱国者。是我国早期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之一。他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一批党员,曾参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八一”南昌起义。他也是早期广西党组织的主要领导人。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有很大贡献。因积劳成疾,于一九三○年在上海病逝,终年三十一岁。(一)黄日葵同志(又名一葵、野葵,号宗阳)一九○○年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出生于广西桂平县城厢镇五甲街兴隆坊(今桂平镇新华街)。父亲黄尧轩,是一个善良而好
简介:
简介:王文光,历史学博士,云南大学特聘教授,《思想战线》主编。先后师从中国著名的民族学家杜玉亭教授和民族史学家尤中教授。1986年王文光教授开始致力于研究百越系统的傣族,这是其学术生涯的开始,1989年他把研究领域扩大到了百越民族史,博士学位论文《百越的源流与分布》突破了学界以往对古越人研究的时空范围,运用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语言学、地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范式,提出了"百越民族研究整体论",同时还提出了百越系统民族源流研究中的"僚族承上启下说"。博士论文于1993年被收入广西民族出版社《百越文丛》正式出版。
简介:<正>《黄氏女对经刚》(以下简称“《黄氏女》”)是一部白族民间叙事诗,全诗共2317行,是白族民间长诗中流行最广、影响最深、规模最大的一部。其产生年代之久远,艺术表现之独特,反映社会关系之复杂,情节描写之细腻,人物心理刻画之精微,结构之完整,故事情节之奇幻,在白族民间长诗中实为罕见。它不但是白族民间文学艺术的珍贵遗产,而且是研究白族地区政治、经济、哲学、宗教、伦理、道德、婚姻家庭等方面的珍贵史料。
简介:以田野调查经历作为叙述对象,从方法论的视角,分析和反思人类学海外民族志的实践过程。认为后殖民时代的民族志方法遭遇"角色困境"和表述危机,主要体现在对自我角色的反思和民族志文本的书写体例上,主张采取"个人为中心的民族志"方法,把田野和民族志文本中的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并置",以打破传统民族志的刻板印象。
简介:范围副词"都"起源于东汉,发展和完善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都"反映出它在语义和句法结构两方面的重要发展和创新,为其后取代"皆"准备好了条件.
简介:相思湖畔走出来的小说家──黄佩华凡一平1983年秋,菽静的桂西北山地走出一位青年。他的出走使一条秀丽、幽怨、悲怆的江河在十年后反复奔流、贯穿在一部书里。这条江的名字叫驮娘江,这部书的名字叫《南方女族》。出走的青年是书的著者,也是驮娘江的儿子。驮娘江流...
简介:历史民族志是人类学与历史学互动交融的产物。它强调历史与现实的互动,注重事件或现象的历史、过程与结构,提倡跨文化的比较视野,关注事件或现象的生成动力及发展过程;以历史民族志为指导,中国少数民族研究应将其置于中国历史的广阔背景下,从各民族的主位观念中建构各民族的发展历史;少数民族文化研究应关注文化现象的历史性,在具体历史过程中探究其结构、功能和意义。只有在不同的文化体系比较中,才能准确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内涵,才能厘清文化发展、演变的逻辑,才能深入阐释文化的种种象征意义。
简介:从至元二十三年(1288)起,到大德四年(1300)成书,在大德七年(1303)又进行了增补,计1300卷,是元政府绘制的一部符合元帝国实际疆域的、全国性的地理志和天下总图.扎马拉丁与的修订有着密切关系,他将西方技术引入中国,使中国的地图技术初步具备了由计里画方的传统方法向经纬度方法过渡的可能作出了重大贡献.对于考察中西文化交流和对后代全国地理总志的编订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简介:清末贵州天柱冷水寨侗族文人龙绪昌撰写的《兵燹志略》,详细记载了清朝咸丰、同治年间贵州天柱及其周边县域以姜映芳为首的农民起义军与清军之间长达17年之久的斗争过程。笔者在修撰《冷水寨志》过程中,发现了这部珍贵文献手稿的存在,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整理。现将整理标点和注释的手稿内容正式发表于此,以飨读者,旨在为从事该区域民族历史文化研究的学者提供史料。
简介: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人类学研究状况的归纳分析,阐明了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和民族志的概念、学科体系及演变历史,并对其不同学派的学术观点及其最新发展态势作出了评价。
简介:能叙事才好成事,是表述主体才可能是社会主体。相对比较紧迫的是,海外民族志是疗治中国社会科学严重落后于时代的病症的一剂良药。当其成为中国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领域之后,中国社会科学在学术上也会更上一层楼。
简介: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各民族同胞共同步入了社会主义的大家庭。各民族文学的繁荣发展,形成了多元化、多民族性,绚丽多彩的中国当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史包含着56个民族的文学,在这个多民族的文学花园里,少数民族女作家的创作,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们用执著的创作构建着本民族文化,肩负着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与重塑,成为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重要精神守护者。
简介:介绍早期澳大利亚民族志工作者对世界人类学的贡献及其在原住民研究中所扮演的角色;通过探讨当代澳大利亚人类学家对原住民的研究,希望为人类学在中国本土化和如何建构人类学中国体系提供借鉴和参考。
简介:散杂居民族是我国学术界对散居民族和杂居民族的总称。作为相对聚居民族而言的一种特殊分布样态,散杂居民族历来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自改革开放尤其是近年来社会的急剧变迁,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流动规模激增,流动地域也逐步扩大,散杂居化趋势越发明显。
黄日葵同志传略
《黑龙江省志·民族志》资料长编(上)即将出版
封面学者:王文光教授
从《神曲》想到《黄氏女对经刚》
海外民族志的田野调查与文本表述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副词“都”研究
相思湖畔走出来的小说家──黄佩华
历史民族志对中国少数民族研究的启示
元人扎马拉丁与《大一统志》的修订
清末贵州天柱文人龙绪昌所著《兵燹志略》点注
人类学·社会—文化人类学·民族志分析模式的变迁
凝视世界的意志与学术行动——海外民族志对于中国社会科学的意义
黄晓娟、正蓉、张淑云著的《中国当代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研究》出版
从民族志资料提供者到理论前沿耕耘者——以2008年澳大利亚人类学界对原住民的研究成果为例
散杂居民族志:散杂居民族研究的新进展——王希辉新著《从马背到牛背:散杂居蒙古族社会与文化变迁》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