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4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就美国政委“9·11”后提出的所谓“后后冷战时代”观进行了评析,认为此一提法既是美国政委对当前时代的一种概括,也包含潜在的战略意图,即借机整合世界,塑造反恐新形势下美国主导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对于“后后冷战时代”观,各国虽认识到其中的合理性,但也多少看清了美国背后的战略用心,因而并不积极呼应,致使这一概念未广泛流行。对于中国,“后后冷战时代”观能否成为国际通用的“范式”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体悟其背后的战略内涵,制定更为合理的对外战略。

  • 标签: 9·ll事件 后后冷战时代 美国政委 战略意图 国际政治
  • 简介:1944年7月22日,以包踹德上校为组长、包括美国驻华使馆二等秘书谢伟思等人组成的美军观察组抵达延安.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他们向美国政府报告了延安和解放区的比较真实的情况.中共和美方都表示了相互合作的愿望.这在中美关系史上写下了浓重而奇特的一笔.

  • 标签: 抗战时期 延安 美军观察组 美国 抗日战争 中美关系
  • 简介:上世纪90年代末,王缉思教授曾就中国外交决策过程的研究评论道:“研究客体即中国外交,尤其是其决策过程及运作过程,原始资料匮乏,难以对其建立理论分析框架,这与对西方国家外交政策进行研究不可同日而语。”十年时间转瞬即逝,很难说这种状况已经有了根本的改善。但不可否认的是,前苏联以及中国和美国外交档案的解密工作都有所进展,为类似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更重要的是最近十年也是中国国际关系理论领域内“百花齐放”,译介、学习、论说、反思的重要时期。

  • 标签: 中国外交 外交决策 冷战时期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 决策过程 90年代
  •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面对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国共产党以极大的热情关注民生,在各根据地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善民生的实践。由于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的特殊性,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生实践具有改善民生与争取抗战胜利紧密结合、生产自救与扶助贫弱双管齐下,适应战时需要、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发展民主与改善民生相互促进等鲜明的时代特征。

  • 标签: 抗战时期 中国共产党 民生实践 时代特征
  • 简介:2011年,欧美日各国开始重续被人为拖后了两三年的2008年金融危机,并向社会和政治危机转化,第三世界越来越多地被卷入,人类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要解释这个新的历史时期,还需追溯到35年前毛泽东逝世后的中国政治的转变、冷战时代秩序的崩溃。

  • 标签: 后冷战时代 中国政治 历史观 乐观 金融危机 政治危机
  • 简介:<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前,在美国的全球政策中,中国所占的比重是无可比拟的,即,到那期间为止,对美国来说,首要课题是联合抗苏和维持美—日—中三角关系,而美中经济贸易问题是其较重要的问题。冷战结束、东西方对抗消除的情况下,政治因素不再是决定中美两国关系的最重要的因素。冷战结束后,中国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所占的地政学的、战略性的重要性大大减少了。加上克林顿总统是在美国国内经济最差

  • 标签: 中美两国 贸易逆差 中美经济 最惠国待遇 在华投资 对美出口
  • 简介:<正>在苏联、东欧急速变化的背景下,越南正在谋求改变其自1976年南北统一后,对苏联、东欧依存度很高的经济结构,越南现在推进的以市场经济为目标的经济改革旨在进一步加强独立化的基础。西方各国以各种形式加快了对越南的支援,其速度、规模不断扩大。

  • 标签: 经济改革 越南 经济结构 市场经济 依存度 印度支那
  • 简介:从俄罗斯经济改革看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的若干共性问题庞川(一)国际国内都有人提出,应当把当前世界性的大转轨作为一门学科──过渡学加以研究。就社会主义各国而言,向市场经济转轨,或实行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改革,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从八十年代以来,...

  • 标签: 经济改革 市场经济转轨 俄罗斯经济 计划经济 经济一体化 人民群众
  • 简介:<正>按照联邦经济稳定问题社会委员会1983年3月公布的《小经济的地位和发展》文件,小经济是指:——在一切部门(包括农业在内)从事独立经营,即从事小商品生产或合作生产,或按预约生产的基层劳动组织和劳动组织,其中包括有少数工人劳动的农业;

  • 标签: 小经济 劳动组织 小商品 预约生产 农业 合作生产
  • 简介:中国经济改革20多年,俄罗斯改革十几年.坦诚地说,比较双方的经济改革成就,俄罗斯相去甚远.人们对中国改革可以有不同感受,但是有一点应当肯定: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推动经济发展的长足进步.2000年,中国的GDP相当于1989年的293%.相比之下,同一时期,俄罗斯只达到57.3%,捷克为94.7%,乌克兰为44.3%,波兰为117.8%.

  • 标签: 中国 俄罗斯 改革 经济体制 所有制 农村经济
  • 简介:<正>1982年11月,安德罗波夫成为苏联共产党的总书记。不久,他就明确表示,苏联的经济是他关心的一项大事。他作为总书记的第一次公开发言中就已经给经济状况作出了一番相当坦率的描述:增长速度降低,资金和消费品普遍短缺,至少在国营的企业之中,工人们的过去那些劳动纪律已在逐渐消失。

  • 标签: 经济改革 苏联 经济状况 劳动纪律 消费品 安德罗波夫
  • 简介:意大利共和国(RepubblicaItaliana)位于欧洲南部,包括亚平宁半岛及西西里、撒丁等岛屿,北以阿尔卑斯山为屏障,与法国、瑞士、奥地利、斯洛文尼亚接壤,东、南、西三面分别临地中海的属海亚得里亚海、爱奥尼亚海和第勒尼安海(海岸线长7200多公里),其领土还包围着两个微型国家——圣马力诺与梵蒂冈,面积301333平方公里,人口6080万,主要是意大利人,讲意大利语,西北部与东北部的少数民族分别讲法语、德语和斯洛文尼亚语。大部分居民信奉天主教。

  • 标签: 意大利人 斯洛文尼亚 警察 财政 经济 阿尔卑斯山
  • 简介:<正>本文将就中国的经济改革与苏联的改革进行比较。从引进市场机制等整体来看,可以认为中国的经济改革要比苏联进展顺利。下面就中苏两国围绕经济改革的环境作个比较。一、政治和社会状况的比较在戈尔巴乔夫政权诞生前的苏联,自斯大林孝后,包括被视为最缺乏变化的勃列日涅夫政权时代在内,苏联国内的政治状况、经济和社会都呈

  • 标签: 经济改革 苏联 市场机制 社会状况 斯大林 戈尔巴乔夫
  • 简介:经济主权原则是发展中国家为获取经济独立而提出的。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向国家经济主权提出了挑战,如何调和经济主权与国家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发展中国家正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经济主权让渡论'通过让渡一国非核心经济主权的方式可以解决这个发展难题。

  • 标签: 经济主权 经济全球化 发展中国家 经济主权让渡论
  • 简介:<正>苏联经济在八十年代中,也象过去那样,继续稳定而生气勃勃地增长,并未出现危机,劳动人民获得充分就业。但是,也仍然面临着进一步提高生产力的任务。下面是苏联中央统计局局长、列夫·伏罗达尔斯基教授就八十年代苏联经济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答本国记者问。

  • 标签: 苏联 充分就业 中央统计局 生产力 劳动人民 危机
  • 简介:<正>戈尔巴乔夫当政两年半以来,苏联不断地明确了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确定了改革的基本原则和途径,通过了一系列实施改革的法律和条例,从而展示了改革的整体规划和基本蓝图。正如戈尔巴乔夫不久前指出,“已确定了改革的完整概念”和“根本改革经济管理的纲领”。这也就比较明确地回答了人们所关心的一些关键问题。

  • 标签: 经济改革 戈尔巴乔夫 苏联 基本原则 根本改革 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