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犯罪记录的存在虽在一定程度上对预防犯罪起到警示作用,但对偶有失足,触犯轻罪的未成年人而言,却有可能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不利于其犯罪后重新回归社会和有效改造。在我国现有法律体系下,尝试对轻微犯罪的未成年人建立犯罪记录的消除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犯罪记录 未成年人 轻罪记录消除
  • 简介:目前,我们的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还在完善阶段。虽然在某些执法部门已经实施,但还有待于制度化、科学化。完备的执法过程记录,是提高执法质量的重要保证,对解决争议和置疑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依法治国的方略下,推行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是保证执法公平公正的重要手段。我们在实施这一制度上,都应为推动法治进步而不断努力,这也是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

  • 标签: 行政执法 执法过程 程序 记录
  • 简介:伦敦西北部的威尔斯登近期发生的一起反恐怖袭击事件中,一名被枪击女子的律师指责警察未携带执法记录记录下这一事件。事件发生在4月27日,星期四,一支精英反恐部队进入案发地,喷射了催泪瓦斯,然后朝一名女子开了枪。一名16岁的男孩、一名20岁的男子和一名20岁的女子也在这次事件中被捕。在医院接受治疗三天后,被枪击的女子因涉嫌策划恐怖袭击

  • 标签: 反恐警察 执法记录仪 指责未
  • 简介: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经过实践探索,已经得到法律确认。但这一制度在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适用范围过窄,法条衔接不够,缺乏考验期,查询主体过广,封存程序过于原则,不同法律之间有冲突等。对封存制度的完善,在尽快出台司法解释、修改有冲突的法律、联合出台文件外,对该制度的实施办法,应从提起程序、封存程序、法律后果、材料保管等方面进行完善。

  • 标签: 未成年人犯罪 犯罪记录 封存制度
  • 简介:对失足少年的处罚,并不仅仅是简单地定罪量刑,更重要的是在于挽救失足少年,预防他们重新犯罪.为更扎实地开展挽救失足少年的工作,促使失足少年顺利回归社会,笔者认为试行未成年人犯罪记录之限制公开,在预防未成年人重新犯罪,帮助失足少年尽快回归社会,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不仅有其深刻明晰的社会意义和现实需要,也是为完善我国少年司法制度提供理论依据的有益实践.

  • 标签: 未成年人 犯罪记录 限制公开
  • 简介:福建省清流县5名曾经失足的少年日前领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犯罪记录封存告知书。这意味着他们从此摘掉“少年犯”的帽子,和其他同龄人一样继续持“清白”档案,在升学、就业时享有与普通人同等的权利,免除前科报告义务。

  • 标签: 少年犯罪 清流县 福建省 封存 法院 “礼物”
  • 简介:国家犯罪记录数据查询制度具有公共利益维护和犯罪人权益保障的双层功能,是我国急需建立的基础性司法制度,以现有的行政机关人员数据和司法机关的犯罪行为数据为基础,进行资源整合,建立国家犯罪记录信息数据库,并通过数据库管理规则和查询规则的立法规范化,建立高效、完善的中国犯罪记录查询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犯罪记录数据库 犯罪记录查询 犯罪信息 查询规则
  • 简介: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如何理解和适用,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争论。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是一种法律事实,封存是对该事实的程序性处理,不能因此而否定对行为性质的实体认定及其处罚。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内容和范围,对准确认定行为的性质及其处罚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应当视为未成年人具有"隐私"性质的事项,体现的是对未成年人人格的尊重,维护的是未成年人的利益,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不得被披露或者被利用。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查询,应当符合刑事司法办案和国家重大利益的需要,且不得与封存目的相冲突。从刑法解释角度分析,犯罪记录封存与犯罪记录消灭本质不同,不能混同。司法实践,基于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不同理解而作出自矛盾的判例,暴露出该制度的弊端,而需要接轨国际条约,借鉴域外制度,建立中国化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及其消灭制度。

  • 标签: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 法律属性 封存 查询 司法适用
  • 简介:近些年来,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得到了全社会日趋广泛的关注。2011年3月,随着刑法修正案(八)出台,对失足未成年人的宽宥与挽救政策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刑法修正案(八)中对累犯制度和前科报告制度的修改,也使得未成年人轻罪记录消灭制度初现端倪。在当今的国情下,建立这一制度对于未成年犯的顺利改造、再度融入社会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理论的层面出发,结合比较法的借鉴和基层法院的实践经验,对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的概念定位、制度构建以及改革方向等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希望能对其进一步的探索与改革有所裨益。

  • 标签: 未成年人轻罪 犯罪记录 前科消灭 刑法修正案(八)
  • 简介:摘要:为了维持社会稳定,调处农村纠纷,鄂北一个小镇自2005年起建立了一种当地称为“逢四说事,有话就说”的纠纷调解制度。本文通过分析其中一个村庄的纠纷调处记录,认为该机制能够有效地调解村民日常生产生活中发生的利益冲突,符合中央关于“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的要求,对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有积极意义。但该机制耗费了村干部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农村税费改革之后,不少村庄面临治理资源短缺的情况,其可持续性受到挑战。此外,该机制的法制化程度也有待进一步提升。

  • 标签: 村民自治 村民调解委员会 纠纷调处 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