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校园安全问题是美国教育界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即便在同一所中学,学生对校园安全可能也会有不同的体验。与女生相比,男生的人身安全感较低而社会-情感安全感较高。与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相比,非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更加缺乏人身安全感,而在社会-情感安全感方面差别不大。与参加课外活动的学生相比,不参加课外活动的学生虽更加缺乏人身安全感却享有较高的社会-情感安全感。对于学校物理环境评价较高的学生,具有较高的人身安全感和社会-情感安全感。对于不同母语和年级的学生而言,学校物理环境对他们人身安全感的影响不同。与之相似,对于不同性别、年级、种族和课外活动参与情况的学生而言,学校物理环境对于他们社会-情感安全感的影响不同。学校物理环境对美国中学生校园安全感影响之实证研究结论对于我国校园安全建设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

  • 标签: 校园安全 人身安全感 物理环境 美国 中学生
  • 简介:心理矫正、家庭治疗介入少年司法审判,源于司法实践中相当多的少年犯实施犯罪源于心理问题,心理矫正、家庭治疗可以广泛适用于存在心理问题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庭纠纷中涉少民事纠纷,帮助其克服心理问题。可以在庭前、庭中、庭后这三个不同的阶段通过不同的方式在案件办理过程中穿插心理矫正与家庭治疗的内容。但在实践中,由于缺乏专业支持,心理矫正工作的大规模推行还比较困难。

  • 标签: 少年审判 心理矫正 家庭治疗
  • 简介:对于作为人性教育的一环的“道德治愈”的讨论,必须以对“道德性”和心理或性格问题的关系的理解为前提。所以,本文首先考察心理学上的性格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长处和短处,同时把最近流行的“意义治疗”当作道德治愈的“理论基础”。在这样的理论基础之上,我们有必要对儒家思想进行关注。儒学把很好地控制自己并且向道德本性回归作为最终目标,所以非常重视使人能以真实的自我去生活的修养方法。把儒家的修养论用现代的学术用语去表达,可以叫做哲学性治疗或心理咨询。实际上,儒学内部也曾在治疗的角度上解读修身,并且可以找到通过治愈学习者的内心实现恢复人的道德本性的事例。儒学中说的“心病”,其含义是和身体疾病以及精神疾病截然不同的,是把它理解为道德本性的丧失,并把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欲望,意识到自己的真实自我,并且恢复真实自我作为问题的解决方案。所以本文中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讨论了“道德治愈”的可能性。

  • 标签: 道德教育 人性教育 儒学 心理治疗
  • 简介:结构家庭治疗方法是一种通过改变家庭动力与家庭组织并进而促进家庭中个人改变的治疗方法,其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本文主要研究了嘉定区高危社区青少年所处家庭的架构,尤其是其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介绍和分析了运用结构家庭治疗方法开展小组工作的情况。

  • 标签: 社区青少年 结构家庭治疗法 家庭结构
  • 简介:少年刑事司法改革应当服从刑事审判工作全局,也要充分体现少年司法工作的特殊性和专门性。所以,在未成年人刑事和解过程中,应当秉承未成年人“优先保护、全面保护”的司法理念,建立并利用未成年当事人面对面和解对话会这一模式,在积极维护被害人的利益,修复被损害的社会关系的同时,帮助未成年被告人(被害人)彻底回归社会,实现未成年人刑事和解的目的和价值。

  • 标签: 未成年人 刑事和解 对话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