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当前,世界局势复杂多变,不少国家之间不断发生各类争端和摩擦.中国周边环境也不容乐观,“和平”一词受到高度关注.2014年5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指出,“和平是人民的永恒期望.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那么,和平对中国有怎样的意义?和平与公共外交有何关系?针对这些问题,本刊采访了“和平之父”约翰·加尔通教授.

  • 标签: 公共外交 和平学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教授 约翰 世界局势
  • 简介:印度尼西亚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近些年,印尼制定了新的海洋发展战略,推出多项政策措施,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朝着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迈进。但印尼要实现发展海洋经济、打造海洋强国的目标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中印尼应以联合开发海洋油气资源、海洋渔业、船舶制造、内海航运及相关产业为重点,深化两国的海洋经济合作。

  • 标签: 印度尼西亚 海洋经济 中印尼海洋经济合作 海洋生态环境 保护滨海旅游
  • 简介:一'中国周边'研究缘起中共十九大通过的新党章确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塑造与阐述习近平思想关于国际关系和大国外交的新理论体系,成为新时代重要的历史性任务。'中国周边'应是这个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92年中共十四大报告将'周边国家'从'第三世界'概念中划出单列后,中国周边外交在整体外交全局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十九大以后的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至少在2035年中国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前)。

  • 标签: 周边地区 周边国家 周边外交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中国周边
  • 简介:一创建'中国周边'的机遇首先,国家从战略层面对'周边'的高度重视,为'中国周边'的创建提供了机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七十年来,历来重视'周边'。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与一批周边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期间虽受'文革'影响有所偏离,但总体上执行了与周边国家和平共处的外交战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重新确立了和平共处外交战略的指导地位,'周边'一词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在中国外交和安全战略研究的文献之中。据学者研究,'周边'一词于1988年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 标签: 周边外交
  • 简介:提出'中国周边'这个概念,在目前还是一个比较大胆的想法。但这个想法并非没有基础,它的基础不仅是几十年来中国周边外交的实践,更建立在古代东亚国际关系的丰富历史经验的基础之上。2003年,韩裔美国学者康灿雄(DavidKang)曾发表文章,指出如果仅仅从基于欧洲的历史经验提炼的国际关系理论来理解亚洲,会导致认识上出现很大的偏差,因为亚洲的经验、亚洲的文化、亚洲国家的行为模式与欧洲国家有较大的不同。为了更好地解释亚洲国家的行为,需要对历史上以及当前的东亚国际关系做更为深入和符合实际的研究和分析,需要从亚洲的视角来理解亚洲,而不能只是把亚洲或者东亚国家之间的关系作为西方国家关系理论的一个普通案例来对待。

  • 标签: 国际关系理论 历史经验 东亚国际关系 西方国际关系 朝贡体系 周边外交
  • 简介:'中国周边'以中国周边国家与地区为特定研究对象,以跨学科研究为主要方法,以服务于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宗旨。'中国周边'属于地区国别研究,致力于揭示和描述中国周边地区的特有发展规律与个性特征。中国立场与中国视角,是'中国周边'内在规定性,也是'中国周边'科学性与客观性的重要保证。'中国周边'研究领域应聚焦三个层面:国别研究、区域发展以及周边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 标签: 周边地区 个性特征 中国周边 周边外交
  • 简介:长期以来,中智两国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但双方关系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商业领域互信的建立,除众所周知的产品质量、诚信、价格之外,双方关系好坏主要取决于四个方面:积极互动、互相理解的程度、身份认同、不成文规则的使用.本文从这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中智两国在商业领域建立互信的途径.

  • 标签: 互信 经济领域 商业领域 双方关系 不成文规则
  • 简介:近年来,朝鲜在国际制裁日益严厉的背景下,依然连年实现经济增长,平壤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面貌。考察朝鲜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会发现其内生动力主要体现为"朝鲜式经济管理方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生产资料市场和消费品市场的扩大推动了商业发展和内需增加,对科技的重视与投入促进了技术进步。但是,由于朝鲜贸易投资环境恶劣,国际贸易与引进外资对朝鲜来说依然只是经济增长的外生变量。鉴于朝鲜产业结构的脆弱性和长期技术投入不足等问题,朝鲜只有将贸易引资等外生变量内生化,提高贸易开放度,扩大招商引资力度,才能充分发挥其技术外溢效应,真正实现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

  • 标签: 朝鲜经济 开放度 内生动力 外生变量
  • 简介:东盟经济共同体(AEC)的终极目标之一是建成“单一市场和生产基地”及“完全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极具竞争力的经济区域”。除了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之外,吸收外国直接投资(FDI)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判断东盟一体化进程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本研究试图考察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发展与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趋势,探讨东盟经济共同体是否实现了成为具有竞争力生产基地的目标,并指出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阻碍因素。

  • 标签: 东盟经济共同体(AEC) 外国直接投资(FDI) 阻碍因素
  • 简介:在国内和区域市场以及贸易协定的相互推动下,东盟与中国的经济一体化正不断加强。尽管区域贸易协定已极大推进了中国跨国企业在东盟地区的参与,但一个重要问题是,东南亚国家的中小企业是否愿意参与并从这一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受益。本文主要考察了中国跨国企业在东盟与当地中小企业的互动。通过对奇瑞汽车的案例研究,本文发现,虽然中国跨国企业的业务受国家'走出去'战略与优惠的区域贸易协定的影响较大,但东道国的国家政策对外国企业的进入也有重要影响。奇瑞在马来西亚的经验显示,中国跨国企业在当地的联系与溢出效应有限,因为大多数企业都极大依赖于其当地伙伴企业的贸易网络。本文认为,奇瑞需调整其区域战略,使其在国际价值链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

  • 标签: 跨国企业 中小企业 地区经济一体化 中国—东盟关系
  • 简介: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是中国"一带一路"的两大重要支点。本文提出了中巴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示范工程的战略意义,梳理了建设中巴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面临的挑战,提出了防止两大经济走廊成为"一带一路"烂尾楼工程的观点。

  • 标签: “一带一路” 中巴经济走廊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烂尾楼工程” 命运共同体
  • 简介:“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与中国的总体外交政策契合无间.实际上,它是习近平主席创新外交策略的具体体现.通过对习近平主席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关于执政思想和外交政策两篇重要演说的对比和综合分析,可以根据中国外交政策目标构建分析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组织性原则.

  • 标签: 中国外交政策 丝绸之路 经济带 习近平 组织性原则 执政思想
  • 简介:公共外交是俄罗斯日益重视的外交方式,而俄语是开展公共外交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后苏联空间,俄语具有相当的历史基础,但也经历了困难时期,俄罗斯政府通过俄语规划的实施不仅推广了俄语,也实现了外交目标,但仍然面临着亟需解决的结构性问题。

  • 标签: 俄罗斯政府 俄语 规划 空间 苏联 公共外交
  • 简介:本文回顾了南亚与东南亚国家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海上丝路")倡议的回应。首先分析了影响这些国家态度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利益、国内政治环境以及地区地缘政治考量。这两个地区的国家在决定如何回应"海上丝路"倡议时,都会综合性地考虑上述三个因素。这些国家对"海上丝路"计划的反应可分为三种类型:高度积极、积极而有所保留,以及态度中立或者说模棱两可。"海上丝路"倡议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中国了解当地情况的水平,以及在行为上是否灵活变通。

  • 标签: 海上丝绸之路 南亚 东南亚 亚洲基础设施
  • 简介:作为即时性、交互性的动态信息平台,微博日益受到各国外交机构的重视,微博外交不仅包含以机构形式出现的官方微博,也包含以个人形式出现的外交官微博.外交官微博主要呈现出信息的人性化与人情味、多话题互动性和高度选择性.进一步地,通过外交官微博传播动机和实际效果的对比,思考的未来发展图景.

  • 标签: 传播动机 外交官 效果分析 表征 信息平台 外交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