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古代中国对陆地和海洋的探索与利用或许在国家战略中偶有轻重之别,但在文明层面却无主从之分。由于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经略海洋的需求与能力的互动关系,使得古代中国的海洋经略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三次历史周期。本文认为,古代中国的海洋经略同世界上其他涉海大国一样,都遵循着普遍性的历史逻辑:一是国家的海洋需求决定着海洋经略的地位:二是国家的海洋能力决定着海洋经略的效果;三是海洋经略可能实现海洋强国的塑造却无法阻止海洋强国的衰落。与此同时,古代中国的海洋经略历史还在经济基础、政治安全与文化传统层面存在着与西方截然不同的特殊性逻辑

  • 标签: 中国 古代 海洋经略 历史逻辑
  • 简介:2016年澳大利亚颁布了新版的南极战略,其在进一步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以强化地缘优势的同时,也重申将继续维护南极条约体系的有效性,并在南极治理问题上扩大国际合作。澳大利亚这种兼顾地缘政治逻辑和全球治理逻辑的南极战略,不仅能更有效地维护自身利益,也对抑制霸权治理逻辑、促进国际南极合作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澳大利亚 南极战略 全球治理模式 地缘政治模式 霸权模式
  • 简介:毛泽东在30年代曾认为,形式逻辑是资产阶级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都是反对矛盾性,主张同一性,反对概念及事物的发展变化,主张概念及事物的凝固静止,因而是与辩证法正相反的东西。建国后,从50年代初编辑《毛泽东选集》第1卷时开始,毛泽东就一直关注着形式逻辑问题。在谈话和书信中,他不再把形式逻辑划归资产阶级和形而上学,而是多次表示,形式逻辑没有阶级性,它与辩证法之间没有低级与高级之分,它是一门独立的科学。毛泽东的形式逻辑观由此发生转变。因此,在50年代和60年代,毛泽东对我国的形式逻辑研究给予了大力支持,鼓励和督促出版或再版了包括周谷城的《形式逻辑与辩证法问题》、《形式逻辑与辩证法》和章士钊的《逻辑指要》等在内的一系列逻辑专著,对我国形式逻辑研究的健康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标签: 毛泽东 形式逻辑 辩证法 逻辑观 《逻辑指要》 周谷城
  • 简介:东南亚恐怖主义的形成有其特殊条件,是多种矛盾层累式构造的结果。东南亚各国历史上复杂的政治经济结构、族群社会结构带来的社会矛盾和族群矛盾构成了东南亚恐怖主义的基座。伊斯兰复兴运动衍生的极端伊斯兰意识形态以及基地组织在东南亚的扩散和“演进”成为东南亚恐怖主义成长的关键因素。美国发动的全球反恐战争给穆斯林带来选择困境,爱好和平的穆斯林同样需要抵制西方社会对伊斯兰教“污名化”的侵袭,反而为极端组织的成长提供了生命力。因为情势的不同,东南亚各国的反恐陷入集体行动的困境,固化了层累式构造的矛盾,影响了反恐行动与反恐合作。

  • 标签: 恐怖主义 东南亚 层累构造 集体行动困境
  • 简介:在当代中国国家安全体系中,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与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国家政权、国家制度的同构性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一切的一体性决定政治安全(政权安全)之根本地位.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维护政权安全作为政治安全的核心问题和首要问题,而政权安全的实质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安全.执政安全的标准就是确保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绝对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仅是历史的选择,更来源于为人民谋幸福而集聚起的民心民意,执政安全决定于人民安全,即保障全体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不被侵蚀和破坏.因此,从根本上讲,当代中国政治安全的终极问题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国民政治权利的安全.它不仅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更与中华民族的复兴和人民的福祉休戚相关.

  • 标签: 国家安全 政治安全 政权安全 执政安全 人民安全
  • 简介:自2010年以来,美国逐步加大了介入南海争端的力度。其突出的表现是以强化南海航行自由为核心,通过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等多种手段对中国施加压力,逼迫中国在南海问题的立场上后退。美国强化南海航行自由既有其历史的逻辑也有其现实的考量。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美国强化南海航行自由是其历史上"汉密尔顿主义"和"威尔逊主义"传统延续和发展的必然结果。从现实来看,以美国在南海地区的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受到影响为借口,以实现该地区所谓的航行自由和秩序稳定为目标,以实施综合性的海洋战略为保障是美国强化南海航行自由的现实考量。但随着当代国际海洋制度的发展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美国强化南海航行自由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越来越站不住脚。

  • 标签: 南海 航行自由 历史逻辑 现实逻辑
  • 简介: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国家安全界对气候变化形成比较统一的认识,即气候变化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潜在威胁.与这种认知形成、加深相伴随的是,美国的国家安全体系逐渐开始将气候变化因素纳入其战略规划与日常实践.特朗普执政后,美国安全政策中的气候因素不仅没有淡化或终结,相反,在某些方面或在某种程度上还有强化的迹象.但是,这种强化趋势却出现了新的变化,并通过以下两种方式突显出来:第一,军方对气候变化的侧重点从长期威胁转向近期威胁、从间接威胁转向直接威胁、从全球性灾难转向特定灾害.第二,军方应对气候变化的手段从减排和适应并重转向侧重适应.支撑上述变化的不仅是基于现实的安全利益考量,也是美国决策者内部的矛盾及调和使然.未来,预计美国军方的气候政策进程仍将持续,但是,美国军方的气候政策是否会产生“外溢效应”,进而向上传递到联邦政府决策,仍旧取决于政府与国会之间的博弈.

  • 标签: 气候安全 气候变化 气候风险 美国军方 特朗普政府
  • 简介:当下日本与三个国家存在领土纠纷,其中在中日钓鱼岛问题和日俄北方领土问题上都出现过搁置争议的提法。同样是搁置争议,日本的处理方法却截然不同,日本一面承认在北方领土上的搁置争议,一面又不惜篡改历史档案以否认中日间存在搁置争议的共识。这种罔顾事实的极端功利主义是日本外交的一个基本特征。然而事实永远只有一个,罔顾事实的谎言使得日本在钓鱼岛问题和北方领土问题上的陈述自相矛盾。从这一点入手,揭穿日本政府的谎言将为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扫清障碍。

  • 标签: 钓鱼岛 北方领土 搁置争议 《关于钓鱼岛的问答》
  • 简介:城市化的建设要靠人来进行,城市化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要靠人来制定,所以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观念;在推行城市化进程中,大城市的主导作用不能抹杀,要重视城市经济带的连环影响,发展区域城市的经济实力;要重视城市的内涵发展,关注城市内部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质量的提高,在城市化进程中,注意协调其外延和内涵的合理发展.

  • 标签: 以人为本 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内涵
  • 简介:<正>人们要观察与认识世界,就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思维方法,尽管在大多数场合,对这些方法的选择并不是事先有意识地进行的。素以思维深刻而著称于世的印度人亦不例外。本文力图简要地勾画出古代印度人在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几种基本思维方法,以期能进入对印度哲学的更深层的认识。一、直觉思维方法印度哲学最初的系统发展始于奥义书。奥义书时期印度出现了一大批哲学家,他们提出

  • 标签: 逻辑思维方法 古代印度 奥义书 印度哲学 哲学家 辩证思维
  • 简介:苏联亚太政策的调整是苏联对外总政策调整的一部分,它不仅是策略上的变化,而是基于国内加速发展战略和全面改革的需要。用戈尔巴乔夫的话来说,苏联的外交政策要同国内改革'共呼吸','尽一切可能为加速苏联社会经济发展创造最有利的外部条件'。因此,可以认为,苏联对外

  • 标签: 加速发展战略 共呼吸 社会经济发展 政策调整 战略均势 战略考虑
  • 简介:古代东亚秩序的形成与维系,同历史悠久的朝贡体系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要有效揭示古代东亚秩序的内在逻辑,应当.j比判地借鉴以历史主义见长的英国学派的分析方法,探讨朝贡体系的运行机制和内在本质。在古代,中国与朝鲜长时段的朝贡体系实质上是一种由中国主导并以其特有文化为基础、周边诸政权普遍认可和积极参与的特殊国际制度。就中国而言,完全独立的政治体制、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等级制的世界观,使其对外部的需求仅限于其他政权对其至高无上地位的承认及其对相关制度安排的服从。而对周边诸政权来说,只有与实力超强的中国建立朝贡关系,它们才能获得合法性和安全保障,并取得与中国贸易的机会,从而实现生存与发展两大目标。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缺乏文化共识的前提下,由地区强国主导,可以促成某种功能性的国际制度,使地区秩序得以维护,并在交往过程中反向促成文化认同。这一结论修正了英国学派关于共有文化与国际制度的关系的观点。

  • 标签: 东亚秩序 朝贡体系 英国学派 共有文化 国际制度
  • 简介:学术界关于南海争端与中国国家安全的研究,大多基于对象国政策、南海地区权力格局以及中国政策的动态分析,缺乏对于中国南海战略思维和政策的系统梳理。中国南海战略思维包括搁置、大局和寻求共识等多维度的内容,同时对于争端本质倾向于和平的看法。它经历了从基于战略理性的单边默契到文化认同的单边默契的演进,体现了螺旋式变化的特点。中国南海战略思维的固化受到特定政策效果的正反馈、道德正义性以及政治文化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而在力量与实力对比发生变化,外生环境的震动与刺激和领导集体的战略决心增强的情况下,它会发生积极的调整与变化。剖析中国南海战略思维的内涵、特性及其演变,能为理解中国外交的微观基础以及处理好中国的相关争端提供理论启示和实践价值。

  • 标签: 战略思维 单边默契 搁置 大局 共识 南海争端
  • 简介:1989年10月20至23日,苏联亚非团结委员会在莫斯科举行'当前世界中的发展中国家'国际会议,讨论在苏联提出'新思维'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发展和变化的前景。有54个国家的84名代表出席会议,大多是政党、组织和团体人士。现据一印度代表在印度《政治与经济周刊》1989年第48期上的报道简介与会者发言情况如下。一、亚非团结委员会主席、苏联前副外长贾丕才主旨发言:

  • 标签: 国际分工 经济分工 世界经济 亚非国家 发展中国家经济 外国直接投资
  • 简介:美国“国际评估与战略研究中心”中国军事问题专家理查德·费舍尔和《航空周刊》编辑比尔·斯卫特曼联合撰写的《评估中国军事能力》文章出炉,在美国国内引起巨大反响。该文无视近年来中国军队的军事能力在过去基础上有所提高后在参与各国军队应对各种安全威胁、打击海盗、展开国际救援等方面做出的贡献.极度夸大中国军力,竭力渲染中国军事能力对地区乃至对美国形成威胁,宣称美国需针对中国军事能力在军事战略和军事投资项目上做出调整。文章引起的反响反映了美国人那种强烈危机感、民族优越感和以权力为中心的思维特点,或许也是美国政治斗争和军队利益的需要。

  • 标签: 美国 中国军力评估 “中国军事威胁论”
  • 简介:关于接受华文教育的人数不断下降的宣传使有些人得出这样的印象,即五十年代是华文教育最繁荣的时期,而到五十年代中期以后,华文教育系统的入学率便开始下降。其结果是,接受华文教育的新加坡人现只占劳动大军的一小部分,华文书面语正在走向消亡。以下的历史调查表明情况并非如此。本文论述的是战后时期的情况。笔者认为,在接受华文教育的人中,绝大多数确实是接受华文教育而成为有文化的人(对那些只上过小学二、三年级的人来说,情况也许不是这样)。针对近年来实行的双语教学制度,笔者试图把那些名义上具有阅读两种语言能力的人与那些实际上能够运用这种能力的人加以区分。也就是说,人们实际上总是偏重于其

  • 标签: 华文教育 语言能力 双语教学 新加坡华人 五十年代 新加坡人
  • 简介:近些年来,印度在亚太地区的外交活动相当活跃。从大国外交、双边外交到多边外交.印度都开展得颇有声有色,尤其是多边外交备受青睐。本文试图对印度在亚太地区的多边外交进行分析.主要阐述其参与亚太多边机制的战略考虑、根本动机以及战略影响。

  • 标签: 印度 亚太地区 多边机制 战略思维
  • 简介:国家(汲取)能力对国内冲突复发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和条件性的。这个关系受到方向相反的三个机制的影响:从长远来看,国家能力的提高会增加反叛者军事挑战政府的难度和机会成本;但在短期内,强化汲取能力的努力会增加纳税人的经济负担,导致他们对政府的怨恨和对潜在反叛者的同情;大量增加税收会降低国家和平承诺的可信度,危及冲突后的和平局面。作者通过大样本统计分析证实了这一基本假设。经验检验还发现国家能力对冲突复发的影响基本上是一个国内政治过程。前一轮冲突结果对之的影响尤其强烈。相反,国际维持和平行动和外来援助不仅无助于巩固国家能力对和平的积极作用,反而可能抑制国家能力独立的积极影响。

  • 标签: 国家安全 国家(汲取)能力 国内冲突 冲突复发
  • 简介:1998年5月11日和13日,印度在其西部博克兰地区连续进行了5次地下核试验。这是印1974年5月18日首次核爆炸24年后再度进行核试验,标志着印度已由“核门槛”国家发展为“核武器”国家。印度的核能力(一)核材料与核武器生产能力核机构与核设施早在19...

  • 标签: 核武器 印度 核能力 巴巴原子能研究中心 快中子增殖反应堆 原子能委员会
  • 简介:交叉科学研究的一部力作──《侦察思维学》评介黄石我是犯罪侦察战线上的一个老兵。在长期侦察实践中,尤其是在刑事犯罪日趋智能化的今天,我深感必须打破传统的犯罪侦察研究模式,丰富、深化理论研究成果,才能给侦察实践以更有力的指导。从交叉科学的角度研究犯罪侦察...

  • 标签: 交叉科学研究 思维学 侦察主体 思维方式 侦察创造思维 辩证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