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奥巴马上任以来,美国和澳大利亚双边安全关系出现了新进展:两国安全合作的战略地位提升,技术层面的合作不断加深,安全政策的协调更加密切,澳大利亚在地区安全秩序上进一步偏向美国。但这种新发展也有一定的战略限度,即避免过度激怒中国。由于密切的中澳经济关系、中澳两国间不存在直接的领土冲突以及相对中立更有利于澳大利亚的地区影响力,澳美安全合作短期内存在这样的战略限度。此外,美国国内政治和外交政策走向的不确定性以及澳大利亚和其他亚太国家关系的发展变化,也是影响澳美安全合作战略限度的因素。两国中长期的安全关系总的来说会朝着更加密切、重要和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但这一态势最终取决于地区力量结构以及中美澳三边关系的变化,原因在于,美澳两国之间的安全合作没有太大的现实障碍,并有相当的动力继续加强安全上的合作。同时,随着澳大利亚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成员的经贸依赖关系的加深,对中国经济依赖度的降低可能成为一个影响澳大利亚外交政策选择的长期重要因素。
简介:关于接受华文教育的人数不断下降的宣传使有些人得出这样的印象,即五十年代是华文教育最繁荣的时期,而到五十年代中期以后,华文教育系统的入学率便开始下降。其结果是,接受华文教育的新加坡人现只占劳动大军的一小部分,华文书面语正在走向消亡。以下的历史调查表明情况并非如此。本文论述的是战后时期的情况。笔者认为,在接受华文教育的人中,绝大多数确实是接受华文教育而成为有文化的人(对那些只上过小学二、三年级的人来说,情况也许不是这样)。针对近年来实行的双语教学制度,笔者试图把那些名义上具有阅读两种语言能力的人与那些实际上能够运用这种能力的人加以区分。也就是说,人们实际上总是偏重于其
简介:国家(汲取)能力对国内冲突复发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和条件性的。这个关系受到方向相反的三个机制的影响:从长远来看,国家能力的提高会增加反叛者军事挑战政府的难度和机会成本;但在短期内,强化汲取能力的努力会增加纳税人的经济负担,导致他们对政府的怨恨和对潜在反叛者的同情;大量增加税收会降低国家和平承诺的可信度,危及冲突后的和平局面。作者通过大样本统计分析证实了这一基本假设。经验检验还发现国家能力对冲突复发的影响基本上是一个国内政治过程。前一轮冲突结果对之的影响尤其强烈。相反,国际维持和平行动和外来援助不仅无助于巩固国家能力对和平的积极作用,反而可能抑制国家能力独立的积极影响。
简介: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需对能源安全概念进行“范式转换”,即能源安全不仅要包括能源供需矛盾、能源供需网络的脆弱性和潜在风险,而且要与环境安全、水安全相结合,形成“广义的能源安全”概念.当前,一系列新因素正在使国际能源格局和能源范式发生重大变化:福岛核电站特大事故严重影响了全球公众对核安全的信心,今后世界各国发展核电会更加谨慎;可再生能源日益发展与普及;气候变暖正在改变能源资源与环境资源相加的自然资源“总格局”;非常规油气资源日益开发、天然气地位上升以及美洲能源供给新轴心崛起;“可燃冰革命”及海洋能源进一步开发.在福岛核事故后,日本能源安全既面临风险,又面临机遇.今后日本能源安全战略的动向主要是:坚持发展核电,但会更加谨慎稳健;积极开展能源外交,实现能源来源多元化;在一次能源结构中增大天然气的比重;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节能;大力开发可燃冰等海洋能源资源.此外,当前日本政府错误的周边外交政策将成为日本能源安全最大的潜在风险,可望长期执政的自民党政权采取的鹰派民族主义政策,终将给日本惹祸,首当其冲的祸害对象就是日本的能源安全.
简介:2014年,中东多种矛盾相互交织,全面激化,使其成为全球政治、军事与安全等冲突爆发的热点地区。期间,巴以冲突升级,叙利亚、利比亚和也门内战频仍,埃及等国政局动荡。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美、英、俄、中、法、德)谈判未能如期达成全面协议,伊核问题未来变数增大。年初异军突起的伊斯兰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横行肆虐,使伊拉克局势濒临失控。目前,中东地区秩序和地缘政治格局处于深刻的变化中。西方基督教世界和中东伊斯兰世界的对立加剧,地区国家力量此消彼长,中东乱局引发的地区外溢效应凸显,民族教派矛盾上升,地区反恐形势严峻。随着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美在中东战略收缩态势愈加明显,并开始回归地区均势外交传统,其他大国纷纷借机介入中东事务,未来多国主导中东的趋势将更趋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