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近百年来,由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和人口膨胀的压力,对环境的破坏日益加剧,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发展也面临困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成为人类一个迫切任务。为达此目的,首先要求人们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转变观念,强化环境意识,树立环境与社会有机统一的自然观、人类持续发展的新观念、资源价值观和环境伦理道德观。

  • 标签: 人类环境 挑战 环境意识 观念转换
  • 简介:<正>在亚洲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当中,东盟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和经济开发成果一直是相当高和相当显著的,仅次于南朝鲜和台湾。目前,在世界经济长期仃滞和贸易保护主义思潮高涨的形势下,东盟国家的经济正在经历严寒的冬季。特别是位于印度支那半岛的泰国,面对着柬埔寨问题、难民问题、以及国内北部和南部地区的少数民族问题,它不仅在经济方面,而且在社会和政治方面都处于困难的处境。本文主要论述泰国的经济问题,根据泰国政俯过去所执行的经济开发政策,分析其存在问题和矛盾之所在,并试作一些展望,探讨一下泰国今后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经济开发政策。

  • 标签: 经济开发战略 泰国 发展中国家 经济增长率 世界经济 东盟国家
  • 简介:2010年以来,随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和'印太战略'逐步推进,它越来越深地介入到中国与东南亚一些国家存在的南海海洋权益纠纷中去,使这一问题逐渐升级,成为影响中国国家安全的重要议题之一。中国为了应对这一安全挑战,不得不对南海政策进行调整。而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政策调整,受到三种因素的共同推动:一是来自单极国际体系的压力,影响到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政策制定;二是单极国际体系压力所引起的中国国内民众和新媒体舆论的反响,影响中国对过去的南海政策和相应政策举措进行适度调整;三是锐意进取的中国新一代领导人主观上想在南海问题上有所作为,主动调整南海政策,并引导民众更好落实这一政策举措。中国调整南海政策,包括所采取的政策举措、国家资源统筹规划和整合、制度安排等三种方法。

  • 标签: 南海问题 南海政策 中美关系 战略博弈
  • 简介:张永福是南洋华侨民主革命的先驱,早年为支持孙中山革命不遗余力.但抗日战争时期,却拥护汪精卫投敌叛国,为世人所不耻.本文论述了张永福的生平及政治活动,分析其拥汪叛国的几点原因,并对其一生作了简要评述.

  • 标签: 张永福 华侨 简评
  • 简介:印度政局动荡和转变的十年成凡ACHANGINGCLIMATE:INDIAINLASTDECADE¥ChengFaThelastdecadesawachainofunrestanddramaticchangesinIndia.Thenationunde...

  • 标签: 国大党 印度人民党 尼赫鲁 印度教徒 政局动荡 印度教教派
  • 简介:中国加入WTO,将会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对企业活动和政府管理产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本文从建立和完善市场法律体系、扩大和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与职能、入世与政府管理三个方面较系统和深入地探讨了中国入世与政府职能转变的问题.就政府职能的转变、管理效率的提高和如何强化政府职能的问题阐述了有关见解.

  • 标签: 中国入世 法制建设 行业协会 政府职能转变
  • 简介:毛泽东在30年代曾认为,形式逻辑是资产阶级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都是反对矛盾性,主张同一性,反对概念及事物的发展变化,主张概念及事物的凝固静止,因而是与辩证法正相反的东西。建国后,从50年代初编辑《毛泽东选集》第1卷时开始,毛泽东就一直关注着形式逻辑问题。在谈话和书信中,他不再把形式逻辑划归资产阶级和形而上学,而是多次表示,形式逻辑没有阶级性,它与辩证法之间没有低级与高级之分,它是一门独立的科学。毛泽东的形式逻辑观由此发生转变。因此,在50年代和60年代,毛泽东对我国的形式逻辑研究给予了大力支持,鼓励和督促出版或再版了包括周谷城的《形式逻辑与辩证法问题》、《形式逻辑与辩证法》和章士钊的《逻辑指要》等在内的一系列逻辑专著,对我国形式逻辑研究的健康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标签: 毛泽东 形式逻辑 辩证法 逻辑观 《逻辑指要》 周谷城
  • 简介:在印度争取独立自由的进程中,激进派领导人钱德拉·鲍斯对中国抗战的态度经历了从支持到反对的转变。鲍斯的激进独立斗争思想是其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并随着印度和国际形势的发展而最终实现。

  • 标签: 钱德拉·鲍斯 印度独立斗争 激进民族主义 中国抗战
  • 简介:本文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探讨冷战后马来西亚政府对华政策转变的原因。本文认为:马来西亚政府对华实施友好政策,目的是为了增进马中经济合作来满足本国经济对海外市场的需求,是为了寻求华人支持以巩固国民阵线的政治地位,以及在国际事务和与美国的外交斗争中寻求中国的支持。中国方面的积极互动,使马来西亚当时的国家利益得到很大程度的体现,并有效地促进马来西亚继续实施对华友好政策。

  • 标签: 冷战后 马来西亚 对华政策 国家利益
  • 简介:马来西亚是古代东西方海上交通必经之地。华人移居马来西亚的历史悠久,人数众多,十九世纪末已形成一个独特的华人社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马来西亚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马来西亚华人社会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华人认同观念的转变便是其中之一。本文拟对战后马来西亚华人认同观念转变的诸因素作一初步的探讨。一、战前马来西亚华人的认同观念战前,马来西亚的绝大部分华人与东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华人一样,把中国看作是自己的国家,关心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他们到马来西亚只是为了谋生,最初并不打算

  • 标签: 马来西亚华人 华人社会 马来亚 海上交通 华文教育 国籍问题
  • 简介:战后几十年来,东盟与日本的关系从初期的若即若离发展到今天的密不可分,其间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东盟国家对日本的态度也经过了排斥到接受甚至认同的转变.尽管如此,在双方关系的发展过程中,东盟国家始终表现出一种矛盾的心态.

  • 标签: 东盟-日本关系 理解 认识
  • 简介:2016年下半年杜特尔特任职以来,菲律宾的南海政策以及对华关系都出现了明显的调整,但对这一政策调整到底能走多远以及这一调整背后的动因仍在探讨之中.南海仲裁案的裁决改变了菲律宾关于南海争端的利益认知,而这为杜特尔特的南海政策转向奠定了最为重要的基础,菲下一步的南海政策目标将调整为如何更好地捍卫其专属经济区权利.

  • 标签: 菲律宾 南海仲裁 杜特尔特 南海争端 认知结构
  • 简介:本文分析印度尼西亚实行民主政体与宪法改革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面临的挑战.从这个目标的倒退或转向都可能造成经济上和政治上的严重损失.亚洲金融危机突出地显示了印度尼西亚体制中那些需要改变的基本成分.当今,印度尼西亚在宗教、种族、地区与社会经济等方面所出现的紧张局势,是苏哈托新秩序政权时期实行独裁统治所造成的后果.只有民主政体能够纠正上述反常现象.印度尼西亚当前向民主体制的转变过程是困难重重的,民主化可以说是一场必要而复杂的长期斗争.

  • 标签: 印度尼西亚 政治发展 民主政体 苏哈托 亚洲金融危机 社会经济
  • 简介:越战前期,加拿大默认并配合了美国军事介入越南,但随着美国军事行动日益升级,它逐渐显示出更加自主的和平外交姿态,还试图在美国与北越之间进行斡旋。为此,加拿大派遣希伯恩使团负责沟通双方,并力促和谈。加拿大总理皮尔逊还发表坦普尔讲话,明确反对战争扩大化。加拿大从默认到自主的越战政策,是国际冷战局势重大变化在西方阵营内的折射,预示着加拿大将走向更独立的外交立场。越战时加美关系的演变是西方非对称性联盟固有结构性矛盾的一个缩影。

  • 标签: 加拿大 越战政策 “默认外交” 希伯恩使团 坦普尔讲话 “自主外交”
  • 简介:9·11事件后,巴基斯坦面临继续支持阿富汗塔利班政权还是加入美国的反恐阵营的艰难选择。巴基斯坦政府在分析了内、外因素后做出了支持美国打击藏匿在阿富汗的恐怖主义组织的军事行动的决定。从新古典现实主义视角分析认为,外部无大国支持其与美国对峙,内部也无实力与美国抗衡的情况下,美国用大棒加胡萝卜政策迫使巴基斯坦追随美国并加入到反恐阵营中。巴基斯坦调整阿富汗政策赢得来自美国的大量援助,同时也导致恐怖主义在巴基斯坦境内蔓延。

  • 标签: 9·11 巴基斯坦 阿富汗 外交政策 新古典现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