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犯罪学这门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领域的百科知识式的学科,在性质上属于社会医学,这一命题是理解犯罪学学科性质的新思路,是犯罪学理论研究走出迷思的途径。以“除恶防害”宗旨服务于社会的犯罪学理论和以“除病消灾”为宗旨服务于人类的医学具有相同的思维模式,这是理解犯罪学在学科性质上属于社会医学的主要根据之一。将犯罪问题看成社会疾病,原本就是犯罪学和社会学产生以来就有的思想,但由于传统的思维定式和刑法学理论的强势地位,导致犯罪学理论沦为刑事科学的附庸。因此,它的这一闪光思想未能使刑罚主义在治理犯罪的实践中让位于医学模式,从而形成了犯罪学理论愈发达,犯罪现象愈严重的奇怪现象,这说明犯罪学理论还未达到应有的科学程度和影响显著的社会地位。因此,需要依据犯罪学的性质要求进行变革,以充分发挥其效能和取得医治犯罪的理论主导地位并服务于社会。犯罪学理论和学科,既然属于医治社会疾病的理论和学科,那么,它对于专事处理“犯罪”这一社会病患的刑事法律制度的建立和改革,必然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简介:理论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真诚肯定和坚定信念,在"四个自信"框架体系中,理论自信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当前,在研究范式上,学界热衷于对理论自信的意义和路径研究,而对其阻滞性因素则追问甚少,以致在理论自信问题上衍生出庞杂的"问题链"。事实上,增强理论自信,首先就应正视问题,正视其阻滞性因素,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理论自信的阻滞性因素主要是理论本身"解释力"困顿、权力腐败和贫富差距。它们稀释了理论的说服力,削弱了理论自身的魅力,制约了理论优势的彰显。增强理论自信,当务之急是要增强理论的"解释力",从严治党,遏制权力腐败,进行精准扶贫,消除贫困,缩小贫富差距,增强人民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