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中国西南边疆地区山高水险,民族众多,环境复杂,边疆治理和备边尤为需要舆图的支撑,从唐代李德裕编《西南备边录》开始,历代都在编绘相关边舆图,但目前保留下来的最早的边舆图是明代的。清代有关边舆图众多,主要分成边疆民族治理和边界界务两大类,清前期以边疆民族治理类为主,清末民国则以界务舆图类为主。清代民国时期西南地区的边舆图主要集中在大小金川、苗疆、康藏、滇缅、中越界5个方面。总的来看,元以前的边舆图中的备边概念中的"边",不过是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政权之间的"边"的概念,即"中原与边疆"之边,呈现为一种传统的国家观下的"内边",多为一种文化边界、军事边界,"界"的概念存在,但并不重要。元以后的"边"既有传统国家观下的文化边界的"边"的概念,即中原统一王朝与周边边疆各民族之"边"的概念,也有一定中国统一王朝与境外国家、民族政权的"外边"概念,并逐渐有了明确的"界",但直到清代中叶,"界"在现实国家政治、军事运作中地位并不突出。只是在清中后期,现代国家建构下的"边"的概念才完全形成,才完全演变成一种政治边界,"界"才成为边疆话语中的核心,故清后期的"界务图"往往成为边疆地图中的核心所在。
简介:微博大V问政是不同于一般微博问政的特殊网络政治参与形式,本文在新浪微博选取30个微博大V用户及其发布的30个微博问政议题,通过微博数据挖掘和内容分析追踪问政微博的影响路径及其相互关系。通过研究发现,在微博问政过程中,大V用户兼具信息源、信息桥和意见源的角色,并在少数核心账号的关联下形成一个话语精英网络,其相互之间互动频繁且能够在共同议题上形成集群效应;在问政微博的影响扩散机制上,大V问政呈现出伞状发散、多级发散、卫星发散、滚雪球传播以及借力推广等多种路径,不同路径下微博问政所引发的舆论"燃点"、影响力"峰值"以及传播中枢存在着差异,并在大V用户与其他大V用户、与普通公众账号互动等过程中表现出情感互动、社会讨论以及理性互动等三种阶段性交互的各自侧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