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实施近20年,评估它的价值和实际效应具有重要意义。行政诉讼所确立的"民告官"制度、行政纠纷司法解决机制和中国特色的司法审查制度,对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已经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对实现行政法制度转型、促进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产生了实质性的重大影响。在制度层面上,行政诉讼创制的法律制度在过去的20年里不断获得完善和发展,而在观念层面上,20年前的行政诉讼确立的法律思想和制度精神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效力,对于新世纪法治政府建设仍然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 标签: 民告官 行政诉讼 司法审查 行政法转型 法治政府
  • 简介:<正>七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于1989年4月4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已经颁布,并将于1990年10月1日起开始施行。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又一个重大步骤。它对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强化权力制约机制,促进廉政建设,推动治理整顿和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行政诉讼制度建立的时间较短,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对于行政诉讼制度还不熟悉,要有一个逐步习惯、适应的过程。因此,我国行政诉讼从公布到实施有一年半时间。在这期间,应当采取各种形式大力开展广泛深入的行政诉讼宣传教

  • 标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更新观念 行政诉讼制度 国家行政机关 合法权益
  • 简介:调解制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对于司法实践中的纠纷解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2012年开始相继对三大诉讼进行修改,其中对于诉讼调解或和解制度都做出了相应修改,但我国新修改的《行政诉讼》依旧坚持了"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制度"的原则,相比较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更为保守。

  • 标签: 行政诉讼调解 和解 协调和解 完善措施
  • 简介:“双被告”制度实施以来,复议机关和人民法院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诉讼压力,由此也带来了制度实施过程中的诸多新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为《行政复议》的修改提出了新的挑战。尽管“双被告”制度缺乏足够的法理支撑,但国家立法层面基于现实的考量推出的这一制度,为我国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制度的有效衔接拉开了序幕,为我国行政救济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拟在论述“双被告”制度的理论基础和立法初衷的基础上,对复议维持决定的界定、司法审查的对象及举证责任、法院的裁判方式等方面加以分析,以期对相关制度的适用和完善提供借鉴。

  • 标签: 行政诉讼 行政复议 双被告 维持决定 审查对象
  • 简介:我国《行政诉讼》日渐显露出诸多结构性缺陷和深层次矛盾,这些缺陷仅靠司法解释已经无法彻底解决,行政诉讼的修改已成为紧迫课题。已正式提交我国权威法制机关的中国人民大学版专家建议稿认为,我国现行《行政诉讼》的立法精神和基本框架仍然可行,但部分内容已不适应行政法治发展的要求,亟须加以修改补充。为此,中国人民大学版专家建议稿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修改建议,其主要创新亮点是:(1)调整重述了行政诉讼的立法目的;(2)增加了司法最终裁决原则;(3)用"行政争议"替代"具体行政行为"作为界定受案范围和起诉权的基本标准以扩大保护范围;(4)提出了改革现有行政审判体制的改革方案;(5)系统构建了指定异地管辖制度;(6)将电子数据证据作为新的证据类型;(7)确立了诉讼停止执行被诉行政行为的原则;(8)增设调解制度和简易程序;(9)系统构建了公益行政诉讼制度;(10)将司法建议制度正式化并强化其功用;(11)建立赔偿(补偿)专项准备金制度和法院支付令制度;(12)增加执行措施,加大执行力度。

  • 标签: 行政诉讼法 修改 专家建议稿 受案范围 公益诉讼
  • 简介:2015年《行政诉讼》迎来了立法近三十年来的第一次修订。围绕原告资格、受案范围、两审程序、与复议的衔接、救济方式及应否设立行政法院等诸多问题,学界与实务界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对立法寄予厚望。立法机关吸收了部分提议,着力于解决“立案难,受理难,判决难”等突出问题,尤其在立案程序等问题上做出了较大幅度的修订。此外,在探索异地管辖、跨区域法院等专门法院的问题上也预留了空间。新法实施一年以来,案件受理量大幅增长。但囿于诸多因素的局限,修仍保守,在诸多问题上并未清晰彻底的做出回应。本期所组的四篇稿件,所涉及的多是这类悬而未决的话题:关于原告资格的规定,何为“利害关系”及其构成要素亟待进一步探讨;在临时救济机制上,“先予执行”机制仍有待完善;行政诉讼行政复议作为平行的两种救济制度,其制度设计的区分度与衔接机制仍有待于进一步明晰化;而复议机关作为共同被告的新规定,是否经得起理论上的拷问以及为实践所接纳,仍有待于验证。修一年以来,我们可以感受到行政诉讼制度在整体上的向好发展,但深究之下仍留下了不少遗憾。制度的变迁与新法实施的经验,必然会引发对基本理论展开新的探讨,而对域外制度的研究则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观察视角。

  • 标签: 《行政诉讼法》 司法适用 救济制度 立法机关 立案程序 行政诉讼制度
  • 简介:行政裁量权的司法控制是各国行政诉讼重要课题之一。司法审查是监督和控制行政裁量权的重要手段,但我国《行政诉讼》对行政裁量权的司法审查问题并没有作出专项而具体的规定,学界和实务界在该第5条和第54条规定中寻求司法控制行政裁量权的根据。然而,对法律条文的理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造成理论混乱并给司法控制行政裁量权的实践带来了消极影响。探析行政裁量相关规定对《行政诉讼》的修改,将不无裨益。

  • 标签: 行政诉讼 行政裁量权 司法控制 滥用职权 显失公正
  • 简介:2014年《行政诉讼》修改时,正式确立了行政诉讼被告延期举证制度。《行政诉讼》及相关司法解释均未对作为被告延期举证制度之核心构成要件的“正当事由”作精细化规定,导致司法实践中“正当事由”的认定存在混乱,这根源于“正当事由”判断标准的缺失。行政诉讼被告延期举证制度中“正当事由”的准确判决应包含两点:一是一般理性人无法抗御的客观情形;二是被告尽力后也无法预见和避免。应以“自然灾害”“社会突发事件”等“不可抗力”为法定免责事由,同时非被告自身原因的客观事由也可成为“正当事由”,但应从严解释,以促成该制度的良性运转。

  • 标签: 被告延期举证制度 正当事由 不可抗力 判断标准
  • 简介:<正>一、问题的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已于1990年10月1日起正式生效,并开始在全国施行。这部“民告官”的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标志之一。但是,行政诉讼是否适用于军队,人们的认识尚很模糊。其实,就行政诉讼能否在军队适用而言,无非是指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军事机关及其成员能否对地方行政机关

  • 标签: 军事行政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案件 军事机关 军队
  • 简介:行政诉讼庭前和解,是在行政诉讼中通过和解使原告和被告之间的纠纷在进入庭审之前就已经被化解的一个制度设计,其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大量存在。尽管该制度某种意义上有规避法律之嫌,也曾引起学界诸多质疑,但从行政诉讼将纠纷解决作为最高价值、从行政诉讼律关系的平等性、从行政诉讼成本控制、从当事人享有处分权等角度分析,仍然有其正当理由和理论支撑。为了规范该制度的运行,必须在时间节点、提起人、决定权、主持人和裁判方式等环节予以特殊框定。

  • 标签: 行政诉讼 庭前和解 纠纷类型 程序设计
  • 简介:原被告双方对等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构成了行政诉讼制度运作的基础。本文以“诉讼地位平等权”、“要求公正审理权”和“自愿和解权”为核心,考察了行政诉讼中原、被告之间共有的权利形态。诉讼地位平等权表明了在诉讼中法律角色之间的平等;要求公正审理权则同时表明了法院的义务;自愿和解权则是在行政诉讼明确禁止调解之外,由当事人之间达成解决纠纷的另外一种制度安排。

  • 标签: 行政诉讼法 中国 当事人 诉讼地位 平等 司法公正
  • 简介:<正>一、行政诉讼立法概况苏联没有行政诉讼典。苏联的行政诉讼以《对公职人员侵害公民权利的非法行为向法院控告的程序》为龙头,辅之民事诉讼、劳动、发明发现及合理化建议行政违法行为等法律中有关行政诉讼的规定,共同构成苏联的行政诉讼。这种格局,是由于立法时间的先后不同而形成。例如,劳动纠纷审

  • 标签: 行政诉讼法 公职人员 公民权利 法院 程序法 非法行为
  • 简介:本文通过对行政诉讼语义的比较分析和对现有行政诉讼概念缺陷的归纳,结合行政诉讼实践的最新发展,对我国行政诉讼的概念重新作了界定,以资行政诉讼演进之需要.

  • 标签: 行政诉讼 概念 界定 中国 实践 缺陷
  • 简介:<正>案情简介;彭某在某乡街上有三间座北朝南砖墙草顶结构住宅。其住宅西连乡粮站营业间和仓库等建筑物,东连二十二间民宅一天下午与彭某住宅相连的一排房屋最东边一家突然失火,其时,正刮着五级东风,火借风威,一路往西烧来,且越烧

  • 标签: 行政诉讼 民事诉讼 住宅 行政紧急权力 排房 副局长
  • 简介:中国行政诉讼制度正在进行深刻的变革,特别是最高人民法院根据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提出的“和谐诉讼模式”直接为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确立提供了新依据。目前国内学术界不仅在行政诉讼调解相关概念的界定方面没有形成共识,而且对于行政诉讼调解制度本身赞同与否定的声音并存。对行政诉讼调解制度不能简单地否定,应该加强域外相关制度经验的研究和借鉴,树立全面看问题的观点,立足于实践解决问题。

  • 标签: 和谐诉讼 行政诉讼 行政诉讼调解制度
  • 简介:<正>对国家行政机关的管理活动进行广泛的法律监督是政治制度民主化,法制化的重要方面。在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诉讼制度,以此作为国家对其行政机关的活动进行法律监督的主要方式之一,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我国目前尚无一套完善的行政诉讼程序和行政诉讼机构。但是,从近几年来国家陆续颁布的一些法律、法规中,我们可以窥见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雏形。

  • 标签: 行政诉讼制度 国家行政机关 人民法院 行政处理 诉讼中 法律监督
  • 简介:<正>“人民检察院有权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是我国行政诉讼规定的基本原则之一。由于它是一项新原则,缺乏实践经验,法律对行政诉讼如何贯彻这一原则,未作具体规定,实践中有不同认识。为了更好地行使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行政诉讼律监督权,本义试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方式、范围、程序等方面谈点粗浅看法。一、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方式目前在专家、学者的讨论中,对此认识颇不一致。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1、主张检察院可以采用三种监督方式即既可以提起诉讼和参与诉讼,又可按审判监督程序

  • 标签: 行政诉讼法规 检察机关 法律监督者 人民检察院 人民法院 抗诉条件
  • 简介:<正>所谓行政诉讼的基础,是指它作为一项法律制度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各种基本条件,或者说是行政诉讼制度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气候和土壤。行政诉讼的基础,一般包括思想理论基础、政治基础、经济基础和法制基础四个方面。研究我国行政诉讼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有助于正确认识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本质和特点,深刻理解我国行政诉讼的基本精神和内容,进一步完善我国年轻的行政诉讼制度,使之在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

  • 标签: 行政诉讼制度 行政诉讼法 行政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行政权 思想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