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细化分工模拟演练在低血压休克患者抢救配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上海长征医院胸心一科工作的医护人员32名,于2018年9~10月期间以分组形式开展医护细化分工模拟演练,模拟低血压休克患者抢救场景,由主治医师、护理人员共同参与抢救过程,2018年1~8月(实施前)、2018年11月至2019年6月(实施后)对医护人员考核结果与急救综合能力进行评价,随机选取相应时期该院收治的低血压休克患者各75例,调查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后医护人员理论知识、基本操作、综合素质考核结果均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医护人员抢救流程评分、仪器/药物使用评分、操作技巧评分、特殊情况处理评分、总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93.33%高于实施前的8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1,P=0.027)。结论开展医护细化分工模拟演练,医护人员考核结果较好,急救综合能力和满意度得到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救护理中分工定位抢救配合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珠海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急诊科收治的需要进行急诊抢救患者1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5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急救护理配合模式,试验组施以分工定位抢救配合模式,对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满意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情况、临床护理总有效率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抢救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较短,抢救成功率、各项满意度与临床护理总有效率均明显较高,住院费用明显较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护理中分工定位抢救配合的应用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与较高的临床价值,不仅能够有效缩短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提升抢救成功率、满意度与临床护理总有效率,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减少住院费用,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严重创伤患者的生理指标构建急诊预后预测模型及评分工具,对其临床应用效果进行验证,为创伤患者在急诊的早期病情评估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是回顾性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11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就诊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严重创伤患者资料,根据患者的预后按7∶3的比例根据预后情况分层随机分配为建模组与验证组。对建模组的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预后预测模型,并将预测模型转化为简易评分工具,通过验证组和为期2个月的前瞻性数据验证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并将本研究构建的简易评分工具预测效能与目前临床使用的修正创伤评分(revised trauma score, RTS)和损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 ISS)比较。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863例患者资料,其中建模组604例,验证组259例。模型共纳入收缩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意识状态(AVPU评分)3项指标,其预测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死亡的受试者操作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receiver operating cure, AUC)为0.938。模型简化评分工具的AUC为0.933,最佳截断值为5分,敏感度86.7%,特异度94.2%;验证组的AUC为0.885,敏感度83.3%,特异度93.7%;前瞻性验证的AUC为0.919,敏感度100%,特异度76.7%。RTS和ISS的AUC分别为0.800和0.833,RTS的AUC低于本研究构建简化评分工具(P<0.05)。结论本预测模型及简化评分工具对严重创伤患者急诊预后的预测效能优于RTS,具有较高的分辨度,适合急诊医护工作者对严重创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
简介:摘要年龄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老年人口的加速增长,老年医学与心脏病照护越来越息息相关。尽管年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一般不伴有其他疾病,但老年患者常伴随与年龄相关的多种疾病。因此,对心血管疾病的管理方案也会因其他共病、衰弱、多重用药、认知功能障碍、机体功能减退和年龄相关的复杂问题而变化。这意味着在管理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时,需要更多的洞察力和技能来应对普遍存在的相关问题。本综述涵盖了治疗老年心血管疾病时可能存在的其他老年问题,特别是在心血管疾病管理方面应考虑的问题。传统的实践指南通常比较适合健康的老年人,用于应对多变的医疗状况、实现特殊照护目标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才会使更多人受益。这需要根据患者的总体状况权衡风险和效益,同时具备在决策时与患者沟通,并在适宜情况下与其他照护者进行交流的能力。这种个性化方案的效果尤为显著,为老年患者提供了改善机体功能和提升生活质量的机会,而这往往是治疗老年患者的首要目标。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产科医护人员对产后出血评估现状,为研发科学、有效、实用的产后出血预警评估工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2019年4月6—13日抽取全国92家医院的产科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其一般资料和产后出血评估现状等。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4 490份,问卷回收后进行审核,检查填写内容的完整性,有效问卷为4 490份,回收问卷的有效率为100%。结果4 490名调查对象中,有4 406名产科医护人员所在的医院进行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评估,占98.1%。不同类别的医院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评估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评估的医院中,77.6%的产科医护人员所在的医院由医生和护士或助产士共同评估产后出血高危因素,62.1%的产科医护人员所在的医院运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评估表进行评估;对孕产妇进行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评估的时机排名前2位为产后评估与产时评估,产科医护人员对出血量的测量方法采用最多的是称重法,产科医护人员认为在开展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评估工作遇到的困惑,"没有合适的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评估工具"排名最高。结论产科医护人员对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评估较为重视,但缺乏连续动态评估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出血量的测量方法也有待统一,各医院管理者及产科医护人员急需适合临床应用的产后出血评估工具。
简介:目的:关于中医护理对骨折患者术后运动功能影响的探究。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2例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个组,每组均36例患者。对照组做常规护理,观察组做中医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恢复相关的时间指标情况;观察两组患者康复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结果:恢复相关的时间指标情况对比中,观察组的首次下床活动、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上的数据显著优于对照数据;康复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对比中,观察组的总发生率2.78%,对照组的总发生率13.89%,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骨折患者在术后做中医护理能够加快患者的恢复,避免常见不良事件的发生,加快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对患者的恢复非常有利。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社区护士中医护理技术的培训方案。方法通过前期调研和小组讨论初拟社区护士中医护理技术培训方案大纲,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对15名专家进行函询,最终确定社区护士中医护理技术培训方案。结果15名专家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80.00%和93.75%,权威系数分别为86%和87%,本方案的二级和三级指标的Kendall's W系数分别为0.428和0.382(均P<0.01)。最终筛选出社区护士中医护理技术培训方案的一级条目5项,二级条目18项,三级条目111项。结论中医护理技术培训方案具有可靠性、科学性和可信度,可为社区护士中医护理技术培训提供理论指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共同决策护理级别的程序优化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入住该院心胸外科的4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级别判定,实验组采取医护共同决策护理级别判定。对比两组护理级别分布、护理措施落实情况、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两组三级护理分布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一级护理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二级护理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措施落实情况整体好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共同决策护理级别可优化分级护理质量,使护理措施有效落实,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协同护理管理在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选取临沂市肿瘤医院2018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102例肺癌化疗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医护协同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癌因性疲乏、自护能力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癌因性疲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癌因性疲乏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自护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自护能力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协同护理管理可以缓解肺癌化疗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程度,提升其自护能力和护理满意度,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临床稳定的早产儿在恰当的时间及时出院,可缩短住院时长、减少住院费用、降低医院获得性疾病的风险。医护人员做好早产儿围出院期(早产儿出院前2周至出院后2周内)的规范化管理,有助于早产儿成功、顺利地回归家庭。本共识集中阐述了早产儿围出院期的管理目标、多学科团队职责及管理内容,提供了早产儿围出院期综合管理意见,供参与早产儿救治、管理的医护人员使用。出院前管理包括以新生儿科医护为主的团队对早产儿进行出院前评估和准备、出院医疗文书准备、家长培训,以及家庭准备指导;出院后的管理依靠多学科医护团队,采用多种形式继续对家长进行早产儿日常护理、喂养、疾病诊治的指导,并进行早产儿随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护人员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5—17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崇明分院、上海市静安区闸北区中心医院4家医疗机构在岗医护人员,依据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统一编订的《全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结合医护人员职业特点自行编制电子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含性别、年龄、学历、职称、是否患有慢性病等基本情况,以及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三方面的健康素养情况,涉及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治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安全与急救素养、基本医疗素养、健康信息素养等6类健康问题,以总分为100分计,得分≥80分认为具备健康素养。共发放问卷870份,排除未完整作答问卷,回收有效问卷826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医护人员健康素养影响因素。结果医护人员总体健康素养水平为64.0%,其中基本知识和理念具备率为79.7%,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具备率为70.8%,健康技能具备率为33.5%;6类健康问题健康素养水平从高到低分别是安全与急救素养(80.5%)、科学健康观(76.4%)、传染病防治素养(60.2%)、慢性病防治素养(70.9%)、基本医疗素养(52.7%)、健康信息素养(5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过去一年身体状况、有无危害健康的生活方式、最高学历和职称是与健康素养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医护人员健康技能、基本医疗素养和健康信息素养水平不高,过去一年身体状况、生活方式、学历与职称是影响医护人员健康素养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共同合作在降低危重患者CRRT管理的风险,以降低危重患者连续血液净化治疗中的管理风险,保证危重患者CRRT运行安全。方法通过成立CRRT质量管理小组,建立医护共同协作的CRRT管理模式,从评估、执行、问题定期反馈等措施的实施,研究2017年8月1日至10月31日该院重症医学科及急诊重症医学科连续收治的需要行CRRT治疗的患者,记录导管置入并发症和CRRT运行并发症,对比2017年5月1日至7月31日CRRT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通过医护共同参与患者CRRT的管理,导管通畅性提升,患者CRRT运行期间低血压发生例次及局部血肿发生例次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医护共同合作参与危重患者CRRT管理能够降低危重患者CRRT运行的管理风险,保证患者的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创建医护教协作的口腔护理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口腔护理人才培养方案。方法将2018年7月—2019年5月进入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实习的护士分为两组,研究组为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产教融合改革试点班进入临床实习的72名学生,采用医护教协同的模式进行培养;对照组为2018年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实习的其他院校的经传统模式培养的74名实习生。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从态度、人际交往能力、管理能力、专业实践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教育/咨询能力、专业发展能力等7个维度对两组口腔护生实习后的核心能力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口腔科实习护士的7项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了助推口腔医学的发展,必须高度重视院校口腔护士的培养,加强医教协同,构建基于四手操作技术的医护教口腔护士培养新模式,制订能够显著提高口腔科护士的核心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力争将研究结果与临床实践教学进行深度对接,将这一创新模式进行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结构模式为框架,构建痨病中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痨病中医护理质量管理提供评价标准和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3—4月选取浙江省某2所三级甲等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的12名结核科医生、护士进行半结构访谈;选择26名护理专家进行专家函询。通过文献研究、半结构访谈、德尔菲法及优序图法构建痨病中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各指标权重。结果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4.62%(22/26)和77.27%(17/22),专家权威系数为0.831和0.843,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236和0.335,最终确立的痨病中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含3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56个三级指标。结论本研究通过多种方法构建的痨病中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较科学、完整、可靠,可为痨病中医护理质量的评价及标准的制订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医护实习生对组织文化理解的现状,为全面培养和管理实习生提供借鉴。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2019年7—11月,选取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习的全日制护理或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对19名医护实习生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运用Giorgi现象学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主题。结果医护实习生对组织文化的理解现状可归纳为2个主题,其中对组织文化的认识主题包括认知与理解不足、自我定位不清晰、文化感知程度不同;应对文化冲突的方式主题包括妥协和陷入困境。结论教学医院应在致力于提高实习生技能水平的同时,重视其认知、心理和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管理,加强医院组织文化的信息传播,增加实习生的归属感和团队感,帮助他们胜任未来的工作岗位并得到自我实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提升门诊导医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在该院门诊患者中抽取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导医服务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挂号与等待检查时间以及导医护理质量,分析两组护患纠纷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明显较高,且导医护理行为规范评分、导医分诊护理质量评分以及导医就诊服务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挂号时间、等待检查时间以及护患纠纷发生率均明显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提升门诊导医护理质量中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值得广泛推广实施。
简介:摘要探讨医、护、技联合路径在耳再造Ⅱ期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西京医院整形外科研究所医护合作借助品管手法,实施医、护、技、患四方的互动平台,对耳再造Ⅱ期手术患者实施前后94例(男62例、女32例,年龄9~27岁,平均19.9岁)在整体诊疗满意度、术后患者或家属对治疗护理知识考核达标率、再造耳监管有效率、并发症发生例数4个方面进行观察。实施后患者或家属在整体诊疗满意度、术后患者或家属对治疗护理知识考核达标率、再造耳监管有效率均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6.11、11.63,均P<0.05)。实施前1例因扩张皮肤过薄发生软骨外露,2例耳附近疖破溃致再造耳感染,1例因卫生欠佳而发生再造耳感染。实施后无并发症发生。对耳再造Ⅱ期手术患者实施医、护、技联合路径对策,可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提高满意度、增加患者医学知识、提高自我监管的有效率、有效预防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