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传统宫腔镜与双重宫腔镜手术系统(HEOS系统)宫腔镜治疗难治性宫内妊娠组织残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难治性宫内妊娠组织残留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接受手术的不同将其分为传统腔镜组与HEOS系统腔镜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术后子宫粘连率、术后月经恢复时间,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子宫内膜恢复良好率。结果传统腔镜组手术时间[(24.38±3.16)min]长于HEOS系统宫腔镜组[(18.71±3.32)min](t=1.336,P=0.027),其术中出血量[(18.41±4.35)mL]多于HEOS系统宫腔镜组[(12.81±3.84)mL](t=1.853,P=0.031),住院费用[(7 461.87±344.92)元]多于HEOS系统宫腔镜组[(6 743.19±298.52元)](t=0.037,P=0.040)。传统宫腔镜组术后子宫粘连率[20.00%(6/30)]明显高于HEOS系统宫腔镜组[6.67%(2/30)](χ2=2.308,P=0.029),其术后月经恢复时间[(31.46±4.12)d]长于HEOS系统宫腔镜组[(26.18±3.72)d](t=1.730,P=0.026),传统腔镜组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子宫内膜恢复良好率依次为20.00%(6/30)、43.33%(13/30)、63.33%(19/30),HEOS系统腔镜组依次为46.67%(14/30)、70.00%(21/30)、93.33%(28/30),HEOS系统宫腔镜组术后1、2、3个月子宫内膜恢复良好率优于传统宫腔镜组(χ2=4.800,P=0.028;χ2=4.344,P=0.037;χ2=7.954,P=0.005)。结论HEOS系统宫腔镜治疗难治性宫内妊娠组织残留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宫腔镜,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ouble plasma molecular absorb system,DPMAS)应用在治疗百草枯中毒所致肝脏损害中的效果与护理技术。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间由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百草枯中毒患者6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男12例,女22例,年龄(44.26±8.48)岁;观察组男13例,女21例,年龄(45.33±8.26)岁。两组均采取DPMAS治疗,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及针对性护理,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检验指标、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校验。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血液中百草枯浓度、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氨(NH3)、白蛋白(Alb)、白细胞介素6(IL-6)均明显小于护理前(均P<0.05),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有效率88.2%(30/34),高于对照组的76.5%(26/3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处血肿或出血、肺部感染、低血压、寒战、凝血的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DPMAS作为人工肝支持系统的一种,应用在百草枯中毒所引起的肝脏损害治疗中,能够有效清除血液中的百草枯及其他毒性物质,改善肝脏功能,在治疗时配合以针对性的护理,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plasma exchange combined with dual plasma molecular adsorption system,PE+DPMAS)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 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HBV-ACL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差异。方法纳入2014年6月至2018年1月于泸州市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并进行PE+DPMAS治疗的114例HBV-ACLF患者,依据不同肝病基础分为A、B和C型;回顾性分析患者PE+DPMAS治疗前及治疗后48 h的实验室指标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评分,以及患者90 d预后情况。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非参数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结果A型(22例)、B型(39例)和C型(53例)患者临床分期以早期(7、17、24例)和中期(8、14、20例)为主。PE+DPMAS治疗前,3组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前白蛋白、白蛋白、肌酐、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原活动度和MELD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E+DPMAS治疗后,A型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MELD评分、前白蛋白、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活动度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104,t=5.555、4.974、4.481、7.984、-5.396、-2.784、-6.752,均P<0.05);B型患者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和MELD评分下降,前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活动度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428,t=4.867、4.405、4.179、6.186、-6.290、-4.533,均P<0.01),C型患者丙氨酸转氨酶、前白蛋白和总胆红素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723,t=-2.525、2.462,均P<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肌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型患者住院时间最短[(17.95±5.92) d],C型患者最长[(25.77±7.02) d] ,B型患者为(21.79±6.7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317,P<0.01)。随访90 d后,A型患者死亡4例(18.18%),B型患者死亡9例(23.08%),C型患者死亡25例(4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15,P=0.013)。结论PE+DPMAS治疗对A型、B型HBV-ACLF患者疗效较好,对处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C型HBV-ACLF患者疗效欠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桥接组合式固定系统(OBS)治疗复杂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骨科中心应用OBS治疗的64例胫骨粉碎性骨折患者资料。男46例,女18例;年龄22~65岁,平均44.3岁;骨折类型:闭合性粉碎性骨折或多段骨折38例,伴有不同程度皮肤软组织缺损、胫骨外露的患者2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20 d,平均13.6 d;根据骨折术后愈合时间、皮肤软组织缺损覆盖愈合情况、术后功能康复情况评估疗效。结果64例患者术后获12~50个月(平均26.3个月)随访。术后3~8个月骨折端开始有明显的骨痂形成,术后9~18个月已达骨性愈合,踝关节及膝关节活动功能无明显受限,皮肤缺损患者在行固定术后3~6周达完全愈合,皮肤完全覆盖骨面。末次随访时按照Johner-Wruhs评分系统评定患肢功能:优28例,良30例,中6例,优良率90.6%。结论OBS对伴有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开放性、粉碎性、多段性等复杂胫骨骨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儿童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病率逐年升高,青少年时期(10~19岁)是其第二个发病高峰。本文报道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介入血管瘤科2021年7月至8月连续收治的3例青少年急诊VTE病例,均完成AngioJet药物机械血栓清除治疗(PMT),2例存活,1例死亡。同时对AngioJet装置在青少年VTE疾病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回顾。
简介:摘要肝癌手术切除率偏低和术后复发率较高是当前临床亟需解决的难题,寻求有效的围手术期治疗方案至关重要。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系统治疗有望打破传统局部治疗的局限性,在肝癌术前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一些新型靶向药物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在肝癌新辅助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同时,有学者探讨了系统治疗方案在肝癌术后的应用,但由于选择患者的标准不同,其有效性仍未达成共识。目前,系统治疗在肝癌围手术期的应用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化流程,对于靶向药物及免疫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知之甚少。本文就系统治疗在肝癌术前与术后的可行性,以及围手术期需要关注的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肝癌围手术期的系统治疗提供新思路。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able-Ready索绑系统应用于不同类型股骨假体的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的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行手术治疗的THA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79例患者,根据初次THA所使用的股骨假体类型,分为生物型假体组(47例)、骨水泥假体组(32例)。t检验或秩和检验、卡方检验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arris评分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χ2=0.855)、年龄(t=-1.132)、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温哥华分型(χ2=0.349)、住院时间(t=-0.872)、骨折愈合时间(t=-1.336)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生物型假体组的手术时间(t=-5.860)、术中出血量(t=-50.128)比骨水泥假体组少(P<0.05)。两组患者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前的髋关节Harris疼痛评分(t=-1.897)、功能评分(t=1.75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年评估Harris评分,疼痛情况(Z=-1.157)、功能情况(Z=-0.540)与受伤前比较,评分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Harris畸形评分(t=-0.858)、关节活动度评分(t=-1.2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随访期间生物型假体组出现共计7例并发症;骨水泥型假体组出现共计6例并发症,两组的并发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6,P>0.05)。结论Cable-Ready索绑系统应用于生物型假体和骨水泥型假体的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基本一致,但应用生物型假体的患者可节约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静脉超声造影联合经瘘管超声造影在肛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79例肛瘘患者,在常规二维超声检查的基础上分别行经静脉和经瘘管双重超声造影检查,记录外口的数目、位置、距肛缘的水平距离,瘘管的走行、与括约肌和肛提肌的关系(Parks分类),内口的数目、位置、距肛缘的垂直距离,分支瘘管的数目、走行,与手术诊断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双重超声造影诊断肛瘘Parks分类的准确性高于常规二维超声检查(92.41% vs 7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47,P=0.022)。双重超声造影诊断肛瘘内口和分支瘘管数目的准确性分别为92.79%、85.71%,常规二维超声诊断内口和分支瘘管数目的准确性分别为76.58%、6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202、4.718,P=0.001、0.030)。结论双重超声造影检查可充分发挥超声造影技术的优势,对肛瘘的Parks分类、内口及分支瘘管的判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弥补常规二维超声的不足,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ngioJet流变抽栓系统(ART)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APE)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连续收治的伴有溶栓禁忌证或溶栓失败的21例APE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大面积肺栓塞(MPE)10例和次大面积肺栓塞(sMPE)11例,均急诊行ART治疗。根据手术造影结果和严重并发症情况观察技术成功率和手术成功率。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患者手术前后休克指数(SI)、Miller指数(MI)、平均肺动脉压(MPAP)及动脉氧分压(PaO2)的变化,评估ART清除肺动脉内血栓的安全性和疗效。结果ART治疗APE的技术成功率为100%(21/21),术中4例患者出现严重心律失常,1例患者出现呼吸困难,1例患者术后出现颅内出血,手术成功率为71.4%(15/21)。所有MPE和sMPE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手术后SI、MI、MPAP较手术前降低,PaO2较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1例患者因病情严重并自动离院外,20例患者顺利出院,随访时间(5.3±1.2)个月,随访期间2例MPE患者分别因癌症和心肌梗死死亡,其他患者无明显肺栓塞症状,肺动脉血栓明显减少或消失。结论ART治疗APE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APE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简介:摘要布鲁杆菌性脊柱炎(brucellosis spondylitis)是布鲁杆菌病的一种,占布鲁杆菌病发生率的2%~53%。近年来我国因养殖业的发展和城市宠物饲养的增加,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有流行的趋势。目前,对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病变特点认识不足,治疗不规范。因此,就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诊断规范、鉴别诊断、治疗规范等问题,结合诊疗的经验及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为临床工作中对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布鲁杆菌性脊柱炎规范的临床诊断还依赖于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诊断。仅从疾病的某个方面进行诊断,容易产生误诊或漏诊。尽管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有一些较为特殊的临床特征,但在临床中有时需与脊柱结核和脊柱肿瘤进行鉴别诊断,尤其需要与脊柱结核进行鉴别。药物治疗是治疗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最基本环节或最主要环节,手术治疗是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重要治疗手段。国内关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缺乏高质量的研究,对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研究多为临床经验总结,缺乏随机对照研究,故进行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多中心研究,对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规范治疗有重要的作用。
简介:摘要尽管近年来胰腺癌的手术切除率与手术安全性显著提高,但患者远期预后仍无显著改善。在目前多学科诊断与治疗的背景下,胰腺癌作为系统性疾病,传统“surgery first”的治疗策略面临质疑与挑战。对于局部进展期、交界可切除及合并有高复发风险的可切除胰腺癌,提倡先行系统治疗即“surgery last”的治疗策略;对于生物学行为良好的可切除胰腺癌,宜行“surgery first”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