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采用曲妥珠单抗(H)+帕妥珠单抗(P)联合多西他赛(T)+卡铂(C),即TCHP方案新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乳腺疾病中心接受TCHP方案新辅助治疗并完成手术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新辅助治疗期间利用MRI行临床疗效评价,手术后病理采用Miler-Payne标准评价。分析TCHP方案在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中的疗效。结果10例HER-2阳性患者符合入组标准,均为女性,中位年龄48岁。初始TCHP方案9例,TCH方案1周期后因帕妥珠单抗临床可及更改为TCHP方案1例。病理完全缓解率(pCR/G5)80.0%(8/10),未出现影响治疗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TCHP方案是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有效的新辅助治疗方案,不良反应可控。
简介:摘要滤泡性淋巴瘤(FL)是常见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亚型之一。随着对FL靶向治疗研究的深入,Ⅰ型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作为FL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使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提升,但是仍有部分患者由于耐药或者治疗相关不良发应,出现复发或者疾病进展。奥妥珠单抗是首个人源化Ⅱ型糖基化工程CD20单克隆抗体,可单独或者联合其他药物应用于初治或者复发/难治性FL患者。与利妥昔单抗相比,奥妥珠单抗的抗FL活性良好,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且患者耐受性良好。采取奥妥珠单抗治疗FL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输注相关反应(IRR)、血细胞减少等。笔者拟就奥妥珠单抗治疗FL的作用机制、用药方案、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等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奥妥珠单抗临床治疗FL患者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恩美曲妥珠单抗(T-DM1)是曲妥珠单抗、连接头和微管抑制剂组成的抗体偶合物。T-DM1结合了抗体的高效靶向性与细胞毒性药物的高抗肿瘤活性优势,降低了细胞毒性药物的脱靶不良反应。T-DM1应用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和晚期乳腺癌的解救治疗,极大地改善了乳腺癌患者的预后。越来越多有关T-DM1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及其他实体瘤的临床试验正在开展,期待有更多的阳性结果。
简介:摘要恩美曲妥珠单抗(T-DM1)是曲妥珠单抗、连接头和微管抑制剂组成的抗体偶合物。T-DM1结合了抗体的高效靶向性与细胞毒性药物的高抗肿瘤活性优势,降低了细胞毒性药物的脱靶不良反应。T-DM1应用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和晚期乳腺癌的解救治疗,极大地改善了乳腺癌患者的预后。越来越多有关T-DM1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及其他实体瘤的临床试验正在开展,期待有更多的阳性结果。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基于奥妥珠单抗和基于利妥昔单抗的方案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PubMed、Embase、美国血液学会年会会议录、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会议录以及ClinicalTrials数据库中应用含奥妥珠单抗或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B-NHL的相关研究,依据用药情况将患者分为奥妥珠单抗组和利妥昔单抗组。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共纳入7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4 235例患者(滤泡淋巴瘤1 43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 102例,其他B-NHL患者703例),奥妥珠单抗组和利妥昔单抗组分别有2 121例和2 114例。在可评价的4 162例患者中,奥妥珠单抗组患者客观缓解率(ORR)高于利妥昔单抗组[75.1%(1 565/2 083)比72.7%(1 512/2 079);OR=1.19,95% CI 1.01~1.41,P=0.03]。奥妥珠单抗组患者无进展生存(PFS)优于利妥昔单抗组(HR=0.86,95% CI 0.75~0.99,P=0.03)。在可评估不良反应的3 542例患者中,奥妥珠单抗组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利妥昔单抗组[61.8%(1 098/1 776)比54.2%(958/1 766);OR=1.50,95% CI 1.29~1.74,P<0.001],其中奥妥珠单抗组3~4级输液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7.5%(158/1 776)比3.1%(65/1 766);OR=2.56,95% CI 1.91~3.45,P<0.001]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34.1%(597/1 749)比29.4%(511/1 738);OR=1.27,95% CI 1.09~1.47,P=0.002]均高于利妥昔单抗组。结论应用基于奥妥珠单抗方案治疗的B-NHL患者ORR和PFS均优于基于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的患者,但在选择方案时应考虑不良反应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多西他赛+顺铂+氟尿嘧啶(TPF)方案诱导化疗后放疗联合尼妥珠单抗靶向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80例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先行3个周期TPF方案诱导化疗。诱导化疗后试验组予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联合尼妥珠单抗靶向治疗,对照组予VMAT联合奈达铂同期化疗。结果治疗结束后3个月疗效评价,试验组完全缓解(CR)率为85%(34/40),部分缓解(PR)率为7%(3/40);对照组CR率为93%(37/40),PR率为5%(2/40)(P=0.608)。试验组在消化道反应、血小板减少症、肝功能损伤方面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25、0.030、0.034)。结论VMAT联合尼妥珠单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与同期放化疗相比有相似疗效,但不良反应更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食管癌同步放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治疗的不良反应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15—2020年间使用同步放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治疗的30例患者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2.5个月,总客观有效率为93%。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3%、57%、41%,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5%、47%、32%,无局部区域复发率分别为83%、53%、37%,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75%、51%、36%。≥3级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3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16%。结论局部晚期食管癌同步放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初步结果显示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超分割调强放疗同步化疗和尼妥珠单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广东省开平市中心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64例中晚期鼻咽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均在放疗基础上同步化疗和尼妥珠单抗治疗,观察组行全程超分割调强放疗,对照组行常规分割调强放疗。观察两组患者近期疗效、Karnofsky评分、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急性放射反应及晚期放射损伤情况。结果放疗后6个月,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9%(31/32)比75.0%(24/32),χ2=6.335,P<0.05]。放疗结束时及放疗结束3个月时,观察组Karnofsky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5±3)分比(71±3)分,t=5.891,P<0.05;(80±4)分比(77±4)分,t=3.201,P=0.002]。全组患者耐受性良好,未见4级急性放射反应,均按计划完成放疗。观察组口腔黏膜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1.9%(7/32)比50.0%(16/32),χ2=5.497,P<0.05]。观察组重度口干、颈部软组织纤维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6.2%(2/32)比28.1%(9/32),χ2=5.379,P=0.043;3.1%(1/32)比21.9%(7/32),χ2=5.143,P<0.05]。随访时间14~2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7个月。两组总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3,P=0.557),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时间优于对照组(χ2=3.954,P=0.044)。结论全程超分割调强放疗同步化疗和尼妥珠单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可耐受。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尼妥珠单抗联合根治性放疗治疗局部晚期不可手术的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于2015年3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33例局部晚期不可手术的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方案均为靶向治疗(尼妥珠单抗)联合根治性放疗,加或不加化疗,分析疗效和安全性。主要观察终点为最佳疗效和总生存期(OS),次要观察终点为最佳疗效持续时间(DOR)和无进展生存期(PFS)。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患者生存率。统计患者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果33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20例,部分缓解(PR)5例,病情稳定(SD)5例,疾病进展(PD)2例,无法评估1例,客观有效率为75.8%(25/33),疾病控制率为90.9%(30/33)。全组患者平均OS为54.5个月,5年OS率为57.0%;总体平均DOR为57.2个月,5年DOR率64.4%;总体平均PFS为54.4个月,5年PFS率为59.8%。疗效评价为CR、PR和SD的患者5年OS率分别为83.6%、20.0%和0(χ2=20.07,P<0.001),5年DOR率分别为85.0%、20.0%和0(χ2=16.89,P<0.001),5年PFS率分别为84.0%、20.0%和0(χ2=15.91,P<0.001);CR患者的OS、DOR、PFS均明显优于PR和SD患者(均P<0.05)。口咽癌和口腔癌患者5年OS率分别为62.5%和40.6%(χ2=1.67,P=0.197),5年DOR率分别为73.3%和44.0%(χ2=1.34,P=0.247),5年PFS率分别为68.8%和40.9%(χ2=1.13,P=0.28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口咽癌患者仍表现出一定的优势。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口腔黏膜炎和血液学毒性,多为1~2级;2例(6.1%)患者出现皮疹,2例(6.1%)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考虑与尼妥珠单抗相关;所有不良反应对症处理后均缓解。结论对于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患者,选择尼妥珠单抗联合根治性放疗有较为满意的有效率和生存率,安全性好,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单纯化疗与化疗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和尼妥珠单抗新辅助治疗用于不可切除局部进展期或转移性阴茎鳞状细胞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1年6月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单纯化疗(化疗组)或化疗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及尼妥珠单抗新辅助治疗(三联治疗组)的33例Ⅳ期不可切除阴茎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男性,年龄[M(IQR)]49.0(13.5)岁(范围:30~70岁),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化疗组(16例)和三联治疗组(17例)。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和中位总体生存时间,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的客观缓解率、病理缓解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随访时间为28.1(19.2)个月(范围:1.5~33.4个月),三联治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长于化疗组(30.0个月比8.2个月,χ²=3.998,P=0.046)。三联治疗组的中位总体生存时间尚未达到,化疗组为15.2个月(χ²=3.298,P=0.069)。三联治疗组的客观缓解率(13/17比6/16,χ²=5.125,P=0.024)和病理学完全缓解率(6/7比0,P=0.001)均高于化疗组。三联治疗组的主要Ⅰ~Ⅱ级不良反应为脱发(16例)、贫血(15例)和恶心(14例),化疗组则为贫血(14例)、脱发(12例)、食欲下降(12例)和恶心(11例)。三联治疗组与化疗组3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7比6/16,χ²=0.308,P=0.579)。两组均未观察到5级不良反应及治疗相关性死亡事件。结论与单纯化疗相比,化疗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和尼妥珠单抗新辅助治疗可改善晚期不可手术阴茎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且不良反应与单纯化疗相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湖州妇幼保健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联合环磷酰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曲妥珠单抗治疗。两组均以3周为1个疗程,共6~8个疗程。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化疗前后Karnofsky评分、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53(CA153)水平变化及心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控制率(77.50%)高于对照组(55.00%)(χ2=4.528,P<0.05);观察组化疗后Karnofsky评分为(83.19±5.37)分,高于对照组的(75.28±3.78)分(t=7.618,P<0.05);观察组化疗后血清CEA[(6.01±1.34)ng/L]和CA153[(35.12±9.08)U/L],均低于对照组的(8.32±1.67)ng/L和(49.28±8.27)U/L(t=6.823、7.292,均P<0.05);观察组Ⅱ级以上心脏并发症发生率(30.00%)高于对照组(7.50%)(χ2=6.646,P<0.05);而两组心源性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的近期疗效良好,且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但其Ⅱ级以上心脏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故而需进行心功能安全筛选。
简介:摘要1例67岁男性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化疗联合免疫治疗(伊立替康+奈达铂+替雷利珠单抗,21 d为1个周期)。治疗1周后患者咳嗽明显好转,无痰中带血。治疗2个周期后因出现Ⅳ度骨髓抑制,暂停化疗和免疫治疗,改为放射性治疗(放疗)。第29次放疗后患者出现阵发性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丝,伴气促,无发热。血气分析示Ⅰ型呼吸衰竭;胸部CT检查示新增双肺网格状模糊影,以右肺为甚。停止放疗,重启化疗,患者咳嗽、咳痰等好转,但气促逐渐加重。患者间质性肺炎病变累及双肺而非局部性,排除放射性肺炎;病原学及影像学检查排除病毒及非典型病原体感染,考虑为替雷利珠单抗所致的免疫相关性肺炎合并感染。给予大剂量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和英夫利昔单抗抑制免疫反应,先后给予美罗培南、莫西沙星、伏立康唑抗感染,辅予吸氧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咳嗽、咳痰、气促逐渐消失,氧合指数改善,胸部CT复查示双肺间质性改变范围逐渐缩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瑞利珠单抗相关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情况和临床特征。方法研究对象选自2020年6月至2021年9月在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住院接受卡瑞利珠单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收集符合纳入标准患者的电子病历,记录其一般情况、卡瑞利珠单抗用药情况、联合用药情况和应用卡瑞利珠单抗前后甲状腺功能(甲功)检查结果;对发生甲功异常的患者,应用Naranjo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估量表进行药物与损伤的因果关系评价,根据评价结果为"肯定"和"很可能"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甲功异常的临床特征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71例,22例(31.0%)发生卡瑞利珠单抗相关甲功异常(因果关系评估结果均为"很可能"),首次发现甲功异常时诊断为甲功减退(甲减)和甲功亢进(甲亢)者各11例,甲亢患者中有3例后期演变为甲减,甲减和甲亢发生率分别为19.7%和11.3%。22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7例;年龄47~78岁;肺癌10例,胃癌4例,食管癌3例,肝癌和乳腺癌各2例,腹膜大网膜间皮瘤1例;卡瑞利珠单抗单药治疗者3例,联合化疗和/或靶向药物治疗者19例;甲功异常发生在卡瑞利珠单抗治疗的第1~6个周期,15例(68.2%)发生在第1~3个周期。最初诊断甲减的11例患者中6例无明显症状,5例有乏力症状(1例合并淡漠),4例为亚临床甲减;严重程度4例为1级,7例为2级。最初诊断甲亢的11例患者均无明显症状,其中5例为亚临床甲亢;严重程度均为1级;有3例患者在继续卡瑞利珠单抗治疗3、6和7个周期后演变为甲减,严重程度均为2级。22例患者均未停用卡瑞利珠单抗。1级甲减和甲亢患者未给予干预,3例甲亢患者甲功自行恢复正常,其余患者甲功无明显变化;10例2级甲减患者接受了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2例甲功恢复正常,5例好转,3例无明显变化。结论甲功异常是卡瑞利珠单抗十分常见的不良反应,既可表现为甲减,也可表现为甲亢,并可由甲亢演变为甲减,严重程度多为1~2级,一般不需要停药。对发生2级甲减患者应给予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