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2019年安徽省高血压和钠盐摄入监测基线调查数据,估算盐摄入。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18~69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相关指标检测。通过问卷询问获得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吸烟、饮酒和身体活动等信息;通过身体测量获取BMI、腰围和血压值。采集24 h尿液,检测尿钠、尿钾、尿肌酐和尿微量白蛋白。使用复杂样本基于设计的泰勒级数线性化法估算不同特征居民的盐摄入,分析盐摄入与血压值、腰围和BMI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 500人,成年居民盐摄入为9.14 g/d,男性盐摄入(9.84 g/d)高于女性(8.47 g/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亚组居民的盐摄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平均盐摄入与SBP、DBP、腰围和BMI均呈正相关(P<0.05)。调整后的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平均盐摄入仅与BMI呈正相关(β=0.053,95%CI:0.028~0.078,P<0.05)。结论安徽省成年居民膳食的盐摄入高于WHO的建议,需采取公共卫生措施减少盐的摄入

  • 标签: 盐摄入量 24 h尿钠 横断面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鱼类摄入与老年人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利用2015年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湖北地区的数据资料,纳入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采用面对面认知筛查项目进行认知功能评价,将鱼类摄入转换为四分类变量,分别为0 g/d、0 g/d<摄入≤50 g/d、50 g/d<摄入≤100 g/d、>100 g/d。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鱼类摄入与认知功能的关联性。结果共纳入335例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42例(42.4%),女性193例(57.6%),在总人群(F=4.19,P=0.006)和女性(F=2.30,P=0.079)中,老年人认知得分随着鱼类摄入的增加而有所升高,在男性无这一趋势(F=1.99,P=0.119)。在调整年龄、性别、城乡、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吸烟、饮酒、每日总能量摄入、脂肪供能比、体质指数(BMI)、高血压史和脑卒中史等混杂因素后,与鱼类摄入最低组(0 g/d)相比,老年人鱼类摄入>100 g/d与认知功能得分呈正相关(β=2.68,95%CI:0.38~4.98);女性鱼类摄入>100 g/d与认知得分的关联更强(β=4.26,95%CI:1.23~7.30),而男性中无这一关联(β=1.70,95%CI:-1.76~5.15)。结论较高的鱼类摄入与老年女性的认知功能呈正相关,而在老年男性中未发现关联。增加鱼类的摄入可能对预防老年女性的认知功能下降有益。

  • 标签: 认知 鱼类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每日膳食钾摄入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纳入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2 248名在扶风县人民医院体检者为研究对象,使用连续3 d持续24 h膳食回顾法获得个人膳食钾的摄入。同时进行体格检查和清晨空腹血样采集,根据膳食钾摄入(mg/d)分为亚组,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膳食钾摄入与MS的相关性。结果所有调查对象平均每日膳食钾摄入为(2 432.87±31.43) mg,男性显著高于女性(t=30.281, P=0.000)。男性吸烟比例、饮酒比例、腰围、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女性(χ2=467.068、478.304;t=16.726、14.844、4.313、5.267, P均<0.05);而女性MS患病率、腹型肥胖比例、高血压、糖尿病、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及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高于男性(χ2=4.700、12.005、30.280、5.170、5.946、3.543, t=6.116,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调查对象的每日膳食钾摄入和MS发病率间无显著相关关系(OR=1.38,95% CI: 0.68~2.79, P=0.364)。当女性调查对象每日膳食钾摄入少于3 600 mg时,每增加1 000 mg/d,其MS发病风险降低12%(OR=0.88, 95% CI: 0.83~0.98, P=0.002)。每日膳食钾摄入增加时,MS的5个组成因素(腹型肥胖、高血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发生均显著下降(χ2=75.02、22.09、146.00、25.54、14.68,P均<0.05),平均每个患者所患MS组成因素个数也显著减小(F=3 119,P=0.000)。结论每日膳食钾摄入与女性MS的发病风险呈负相关,高钾膳食是MS的保护因素。

  • 标签: 膳食钾摄入量 代谢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天津市不同水碘地区孕妇碘摄入及碘营养状况,为高水碘地区制定适宜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6年1 - 9月,在天津市不同水碘地区(≤150、> 150 ~ 300和> 300 μg/L),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别选取90、91、71名孕妇作为调查对象,采集孕妇家庭盐样、饮用水水样和尿样;并采用半定量食物频率调查表,对过去1年中孕妇12类食物的摄入情况进行调查。采用直接滴定法检测盐碘含量,采用硫酸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检测水碘含量,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检测尿碘含量。结果不同水碘地区孕妇食盐摄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 = 2.29,P = 0.318);饮水摄碘(7.50、282.60、544.35 μg/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 223.31,P < 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01);食物摄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 = 2.19,P = 0.334)。各地区随着水碘含量的升高,饮水摄碘贡献率逐渐增大。不同水碘地区孕妇的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13.50、180.55、268.55 μg/L,尿碘与碘摄入总量呈正相关(rs = 0.31,P < 0.001)。结论水碘≤150 μg/L地区孕妇碘营养水平不足(< 150 μg/L),应提高碘盐食用率,防止碘缺乏病发生;水碘> 300 μg/L地区孕妇碘营养水平为超适宜(250 ~ 499 μg/L),孕妇应控制碘含量较高食物的摄入,并及早采取改水降碘措施。

  • 标签: 尿 食物 孕妇 碘摄入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KMC)对早产儿奶摄入、神经行为及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焦作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9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早产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早产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KMC。比较两组早产儿的奶摄入、神经行为发育情况和免疫状态。结果两组早产儿护理前和护理后1 w的全天奶摄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 w观察组早产儿的全天奶摄入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第3天两组早产儿的新生儿神经行为(NAB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第15天和第30天观察组早产儿的NAB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护理前的血清IgG、IgM和IgA的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30 d后观察组早产儿血清IgG、IgM和IgA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KMC的应用可提高早产儿的奶摄入,促进其神经行为发育,并改善免疫状态。

  • 标签: 早产儿 袋鼠式护理 奶摄入量 神经行为 免疫状态
  • 作者: 王倩怡 孙国珍 温高芹 王琴 高敏 彭元元 黄艳玲 顾则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21
  • 出处:《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1年第26期
  • 机构: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护理部,无锡 214400 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210029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南京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南京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办,南京 210029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盐味觉的限盐策略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盐味偏好和钠摄入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4—9月在江苏省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住院的16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83例)和对照组(8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规范化的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方案与健康教育,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不同的盐味偏好值给予每天5.0、6.0、7.5 g的低盐营养餐。采用24 h尿钠值、盐味偏好值(STP)、限钠饮食问卷(DSRQ)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ST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的24 h尿钠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试验组的DSRQ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盐味觉的限盐策略可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盐味偏好和尿钠值,改善限钠饮食的执行现状。

  • 标签: 心力衰竭 盐味觉 限盐策略 钠摄入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严格膳食干预下不同钙摄入对中国健康成年人机体代谢的影响。方法于2015年9—10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招募64名大学生(男、女性均为32名),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的试验设计,对研究对象进行持续35 d的膳食干预研究。将64名对象随机分为补钙组和对照组,每天给予相同的饮食,同时分别给予补钙组和对照组400 mg/d的钙补充剂和安慰剂,并在干预研究的第1、3、5周采集血液和尿液样本,检测血液中钙代谢相关激素[甲状旁腺素和1,25(OH)2D3]、生化指标及其代谢产物。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比较两组对象血液和尿液样本中代谢产物的差异,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对象钙代谢相关激素和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64名对象的年龄为23~28岁,男、女性均为32名;干预前补钙组和对照组的基线特征均衡。补钙组和对照组的血液和尿液中的代谢产物、钙代谢相关激素[甲状旁腺素、1,25(OH)2D3]水平和生化指标(血清钙、血清磷、糖脂代谢和肝肾功能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中国健康成年人300~400 mg/d的钙摄入短期内不会导致机体产生钙缺乏所致的健康危害。

  • 标签: 钙摄入量钙 膳食 随机对照试验 代谢组学
  • 简介:摘要David S Ludwig及其同事调查了不同类型的碳水化合物和健康之间的联系。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妇孕早期膳食维生素A摄入及其来源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联。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7年成都市某三甲妇幼医疗机构产前门诊孕6~14周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采用3 d 24 h膳食回顾法收集孕妇孕早期摄入的所有食物种类及数量,参照《中国食物成分表(2018)》计算膳食维生素A摄入,并按其来源分为动物性及植物性维生素A摄入。按孕早期维生素A平均需要(EAR)、推荐摄入RNI)将膳食维生素A摄入分为低水平组(<EAR)、中水平组(EAR~RNI)和高水平组(>RNI),按四分位数法分别将动物性及植物性维生素A摄入由低到高分为4组(Q1~Q4)。采用log-binomial回归模型分析孕早期膳食维生素A摄入及其来源与GDM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 298例研究对象。孕妇孕早期膳食维生素A摄入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为341.1(227.8,501.0)μgRAE/d,动物性及植物性维生素A摄入分别为139.3(69.6,195.3)μgRAE/d、184.2(99.4,301.1)μgRAE/d。调整混杂因素后,log-binomial回归分析显示,膳食维生素A摄入高水平组孕妇GDM发生风险较低水平组降低[RR(95%CI):0.53(0.36~0.80)];动物性维生素A摄入在Q4组孕妇GDM发生风险较Q1组降低[RR(95%CI):0.66(0.47~0.95)]。未发现植物性维生素A摄入对GDM的影响。结论孕妇孕早期膳食维生素A摄入及其来源与GDM发生有关,膳食维生素A尤其是动物性维生素A摄入充足可能降低GDM发生风险。

  • 标签: 膳食 维生素A 妊娠期糖尿病
  • 作者: 韩晓云 李利娟 杨振 吕新 李钧 杨伟伟 李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30
  • 出处:《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产科,山东济宁 272029,济宁市任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济宁 272000,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心电图科,山东济宁 272029,菏泽市立医院急诊科,山东菏泽 274031,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病案科,山东济宁 272029,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预防保健科,山东济宁 272029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地方性氟中毒地区不同孕期妊娠妇女氟摄入与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的相关性。方法2020年4月收集长期居住于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金乡县、嘉祥县,菏泽市郓城县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妊娠期妇女资料,根据妊娠妇女孕周,分为早孕组(0 ~ 12周)、中孕组(13 ~ 27周)以及晚孕组(> 27周),检测各组妊娠妇女尿氟、血清ALP及骨代谢指标[包括骨钙素(BGP)、β-Ⅰ型胶原C端肽(β-CTX)、Ⅰ型胶原N端前肽(PINP)]水平,采用相关性检验分析不同孕期妊娠妇女尿氟与ALP、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妊娠期妇女372人,早孕组97例、中孕组169、晚孕组106例。3组妊娠妇女尿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0 ± 0.25)、(1.23 ± 0.19)、(1.24 ± 0.30)mg/L,P > 0.05]。3组妊娠妇女血清AL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早孕组妊娠妇女ALP水平显著低于中孕组及晚孕组(P均< 0.05),中孕组妊娠妇女ALP水平显著低于晚孕组(P < 0.05)。3组妊娠妇女血清β-CTX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血清BGP、PIN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其中晚孕组妊娠妇女血清BGP、PINP水平均显著高于早孕组与中孕组(P均< 0.05),早孕组与中孕组妊娠妇女血清BGP、PIN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早孕组妊娠妇女尿氟水平与ALP呈正相关(r = 0.364,P < 0.05),与骨代谢指标BGP、β-CTX、PINP均未见相关性(r = 0.164、0.117、0.136,P均> 0.05);中孕组妊娠妇女尿氟水平与ALP呈正相关(r = 0.417,P < 0.05),与骨代谢指标BGP、β-CTX、PINP均未见相关性(r = 0.127、0.108、0.129,P均> 0.05);晚孕组妊娠妇女尿氟水平与ALP及骨代谢指标均未见相关性(r = 0.179、0.158、0.184、0.149,P均> 0.05)。结论地方性氟中毒地区妊娠期妇女尿氟水平在妊娠期间较为平稳;早孕期及中孕期阶段,尿氟水平影响妊娠妇女ALP分泌。提示在地方性氟中毒地区仍需加强改水降氟措施,以减少过量氟摄入对妊娠并发症的影响。

  • 标签: 妊娠 氟摄入量 碱性磷酸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茶每日摄入与心血管疾病(CVD)死亡率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搜集有关茶摄入与CVD死亡率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0年6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提取文献。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进行剂量-反应荟萃分析,对研究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分析,并对结局指标进行证据体的GRADE分级。结果共纳入21篇队列或病例对照研究,包括1 304 978名受试者,其中CVD死亡人数为38 222例,纳入研究质量评分均≥6分。剂量-反应荟萃分析结果显示,茶摄入每天每增加1杯CVD死亡率下降约3%(95%CI 0.95~0.98,P<0.05),且存在一种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0.05);与不喝茶的人群相比较,每天喝1~8杯茶的人群的CVD死亡率分别降低8%(RR=0.92,95%CI 0.89~0.95),13%(RR=0.87,95%CI 0.84~0.91),15%(RR=0.85,95%CI 0.82~0.89),15%(RR=0.85,95%CI 0.81~0.89),16%(RR=0.84,95%CI 0.80~0.89),16%(RR=0.84,95%CI 0.81~0.88),16%(RR=0.84,95%CI 0.81~0.87),16%(RR=0.84,95%CI 0.80~0.88)。传统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不喝茶的人群相比,每天喝茶大于1杯的人群CVD死亡率可以降低14%(RR=0.86,95%CI 0.81~0.91,I2=73.2%,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与相对应的不喝茶的人群相比,每天喝茶大于1杯的男性CVD死亡率降低24%,女性降低14%,欧美人群降低12%,亚洲人群降低15%,饮用绿茶的人群降低15%,不吸烟人群降低2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饮用红茶的人群降低8%,吸烟人群降低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偏倚分析结果显示Begg=0.42,Egger=0.62,表明漏斗图两侧分布对称,提示不存在发表偏倚。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排除任何一篇文献结局指标效应未发生明显变化,表明结果稳健可信。GRADE评价显示结局指标的证据分级均为低等级别。结论每日饮用茶水能够降低CVD死亡率,推荐每天饮用适量茶水。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死亡率 剂量-反应 荟萃分析 GRADE分级
  • 简介:摘要2016年,山东省胶东地区居民24 h尿钠、钠钾比、人均钠盐摄入M(P25,P75)分别为161.7(120.5,218.9)mmol/d、3.4(2.4,5.0)、9.5(7.1,12.8)g/d,均低于2011年[24 h尿钠、钠钾比、人均钠盐摄入M(P25,P75)分别为193.3(149.2,243.3)mmol/d、4.5(3.3,5.9)、11.3(8.7,14.2)g/d](P值均<0.05);24 h尿钾M(P25,P75)为47.2(34.4,66.5)mmol/d,高于2011年[24 h尿钾M(P25,P75)为42.9(33.6,56.0)](P<0.05);每人每天食盐摄入超过5 g的比例[89.9%(160/178)]低于2011年[90.0%(180/200)]。广义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24 h尿钠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呈正相关[β(95%CI)值分别为0.04(0.00,0.07)、0.03(0.01,0.05)],尿钠钾比与舒张压呈正相关[β(95%CI)值为0.78(0.09,1.47)]。

  • 标签: 氯化钠, 膳食 尿 血压 减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协同护理模式对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控制液体摄入的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血液透析中心96例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协同护理组,每组48例,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生活质量评分及胃功能,比较护理期间两组患者依从性及护理后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表格维度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协同护理组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和胃泌素17(G-17)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协同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协同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比较,患者的透析治疗、用药、饮食、液体摄入等方面的依从性具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协同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改善患者胃功能,还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协同护理模式 维持性血液透析 自我管理行为 液体摄入量 依从性 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统计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生后第1周的实际液体摄入和给药途径。方法这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包含了从2005年到2013年在赫尔辛基大学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953例出生胎龄<32周且体重<1 500克的早产儿。我们通过病人信息系统获得所有肠外和肠内给药的液体及其来源。所有早产儿按胎龄分为3组:23~26周、27~29周和30~31周。结果前3 d的液体摄入超过了欧洲指南。在第1~7天,超早产组的总液体摄入最高,该组的总液体摄入中位数在第3天达到177 ml/(kg·d)(IQR:154~209)的峰值。血管冲洗提供了相当多的液体来源,超早产组的中位摄入峰值为26.4 ml/(kg·d),占总液体摄入的15.6%。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总液体摄入在生后前3 d高于欧洲指南。其中相当一部分液体来自于像盐水冲管这些不为人注意到的来源,我们在计算总液体摄入时应考虑到这一点。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几种大豆产品与全因死亡率以及疾病特异性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研究设计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研究地点日本公共卫生中心的前瞻性研究,包含日本11个公共卫生中心区域。参与者92 915名参与者(42 750名男性,50 165名女性),年龄45~75岁。暴露因素总大豆产品、发酵大豆产品(纳豆和味噌)、非发酵类大豆产品和豆腐摄入的5年调查问卷。主要结局指标全因死亡率和病因特异性死亡率(肿瘤、总心血管疾病、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外伤),来源于居民登记和死亡证明。结果在14.8年的随访期中,出现13 303例死亡。在多因素调整模型中,大豆产品总摄入与全因死亡率无显著相关性。与大豆产品总摄入最低的1/5人群比较,摄入最高的1/5人群风险比男性为0.98(95%可信区间0.91~1.06,P趋势=0.43),女性为0.98(0.89~1.08,P趋势=0.46)。两个性别观察人群中都发现发酵大豆产品摄入与全因死亡率负相关[摄入最高的1/5人群比最低者:男性为0.90(0.83~0.97),P趋势=0.05;女性为0.89(0.80~0.98),P趋势=0.01)]。纳豆摄入与两个性别人群总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率显著负相关。结论本研究发现发酵类大豆产品高摄入与低死亡风险有关。但并未发现总大豆产品摄入和全因死亡率的显著相关性。需谨慎解释这一发现:发酵类大豆产品效用的显著性可能受未调整混杂因素影响而低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极低出生体重(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早产儿生后4 d内液体摄入及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的特点。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9年3月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和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新生儿病房做过CVP监测的VLBW早产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入选早产儿生后均每4~6 h进行CVP测定,并无严重并发症。按临床结局分为BPD组和非BPD组,比较两组患儿生后4 d内液体摄入及CVP。结果共纳入45例VLBW早产儿,其中BPD组17例,非BPD组28例。BPD组生后4 d内的液体摄入稍多于非BP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研究对象生后1~4 d液体摄入与CVP无关(r=0.093,P=0.542)。BPD组生后1~4 d CVP分别为(3.97±0.68)、(4.49±0.75)、(4.55±0.66)、(4.02±1.05) cmH2O,非BPD组分别为(3.66±1.09)、(3.96±0.76)、(3.81±0.69)、(3.91±0.65 )cmH2O,BPD组高于非B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PD组生后2、3 d CVP有升高趋势(P<0.05)。结论VLBW早产儿并发BPD者出生早期存在CVP相对升高的现象,但这种现象与液体输入可能无直接关系。

  • 标签: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中心静脉压 液体摄入量 婴儿,极低出生体重
  • 简介:摘要在生命早期阶段达到较高的峰值骨和强度对于降低未来发生骨质疏松症或降低骨的风险至关重要。种族和性别等遗传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峰值骨的差异性和达到峰值骨的时机。一般而言,与白种人相比,亚洲人的面积骨矿物质密度较低,并且达到峰值骨的时间更早。在不同生活方式的影响因素中,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饮食中钙摄入和体育锻炼对骨骼累积具有积极作用。研究表明,各个年龄段中国人的钙摄入都远低于建议的摄入。为了能够达到其遗传潜能的峰值骨和骨强度,强烈建议中国人群通过促进饮食摄入和(或)服用补充剂来获得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尤其是中国青少年群体。

  • 标签: 峰值骨量 钙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