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改良Borsellino术式治疗儿童隐匿阴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小儿外科2017年7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7例隐匿阴茎患儿的临床资料。本组患儿年龄为(6.59±2.94)岁,范围在2~13岁;术前在无牵引情况下测量阴茎突出耻骨上皮肤长度为(1.42±0.30)cm。所有患儿均行改良Borsellino术,随访时间1~24个月。结果17例患儿手术均成功,术后阴茎长度为(4.58±0.31)cm,较术前明显延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70,P<0.05)。手术时间为(82.06±12.38)min,范围在65~120 min;术后包皮内板水肿持续时间为(9.00±3.02)d,范围在6~14 d。随访1~24个月,患儿阴茎显露良好,患儿及家属对术后阴茎外观满意。结论改良Borsellino术式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治疗儿童隐匿阴茎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并制作改良式采血垫枕装置,并探讨其在体检者静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新沂市中医医院体检中心需静脉采血的体检者90例,将2020年5月静脉采血的体检者作为试验组,2020年7月静脉采血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各45例。试验组采用改良式静脉采血垫枕采血,对照组采用传统采血垫枕装置采血。比较两组静脉采血通路建立的时间、患者的满意度,同时问卷调查40名医护人员对改良采血垫枕装置的评价。结果试验组静脉穿刺时间(21.80±3.56)s,对照组静脉穿刺时间(24.66±4.39)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静脉采血体检者满意度分别为80.0%和6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采血垫枕装置可有效缩短静脉穿刺时间,提高体检者满意度和护士工作效率。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改良式深板层角膜移植手术治疗中晚期圆锥角膜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苏州大学附属理想眼科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中晚期圆锥角膜39例(42只眼)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2组:A组20例(22只眼)行改良式前部深板层角膜移植术(MDALK),B组19例(20只眼)行常规前部深板层角膜移植术(DALK)。术后随访18个月,比较两组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球镜度、散光度、平均前角膜曲率、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同时观察两组术后后弹力层皱褶以及其它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18个月,A组裸眼视力优于B组(t=-2.57,P=0.014);两组最佳矫正视力相近(t=-1.80,P=0.080);A组近视度低于B组(t=2.56,P=0.015)。两组散光、平均前角膜曲率及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术中或术后并发症,MDALK组后弹力层皱褶发生率低于DALK组(χ2=4.89,P=0.027)。结论中晚期圆锥角膜患者MDALK术后较DALK术后能获得更好的裸眼视力、有效降低后弹力层皱褶发生率,更安全可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箭式皮瓣乳头再造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南京市中医院甲乳外科住院接受改良箭式皮瓣乳头再造的患者10例,对再造乳头回缩率、患者满意度及局部皮瓣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评价。结果10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5.10±1.52)min,范围为13~18 min。所有患者随访时间为(14.60±1.07)个月,范围为3~24个月。乳头高度回缩率为(28.53±3.02)%,范围为23.5%~33.2%。乳头直径回缩率为(8.92±1.05)%,范围为7.1%~10.5%。患者满意度为(97.90±1.60)%,范围为96%~100%。10例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愈合不良、切口裂开、皮瓣坏死等并发症。结论改良箭头式皮瓣设计简便,操作简单,疗效满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自体脂肪移植对上睑凹陷的治疗效果,旨在简化手术方法和减少并发症。方法2014年1月至2018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对55例(女54例,男1例;年龄29~70岁,平均43.2岁)上睑凹陷患者行改良自体脂肪填充注射,将以往在上睑皮下深层注入较大团块注射方法改良为在皮下浅层片状均匀地注入细小颗粒的自体脂肪,并对术后效果及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55例患者均在术后即刻表现为轻度上睑臃肿和轻度短时间(7~10 d)睁眼费力,两侧对称情况较好。>8个月随访,47例患者上睑凹陷明显改善,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包括不对称3例、上睑臃肿3例、上睑结节1例、臃肿伴不对称1例。结论改良式自体脂肪移植手术方法操作简单,并发症较少;但上睑臃肿、不对称、结节时有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桥式交叉游离皮瓣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例小腿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23~60岁[(39.6±5.7)岁]。缺损面积为10.0 cm×4.5 cm~21.0 cm×9.0 cm,皮瓣切取面积为12 cm×5 cm~25 cm×10 cm。Ⅰ期切取游离皮瓣覆盖患肢创面,血管与健侧小腿胫后动静脉桥式交叉吻合,其中旋股外侧动脉皮瓣6例,旋髂浅动脉皮瓣1例,背阔肌肌皮瓣1例,同时切取健侧小腿内侧带蒂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或任意皮瓣包裹血管蒂。术后双小腿平行伸直体位。Ⅱ期断蒂后,胫后动脉与远端动脉重新吻合,带蒂皮瓣缝合于原位。观察Ⅰ期术后是否发生压疮及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对该体位的接受程度。Ⅱ期断蒂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末次随访时观察皮瓣外观、质地、患肢功能、对健侧小腿的影响,并采用下肢功能评分(LEFS)评估患肢总体功能及Kofoed评分评价足踝功能。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18个月[(8.3±1.8)个月]。Ⅰ期术后未发生压疮或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患者均对体位无抵抗。Ⅱ期断蒂后皮瓣全部成活。末次随访时皮瓣外形、质地及患肢功能均良好,健侧小腿未受任何影响。患肢LEFS和足踝Kofoed评分分别由修复前的(31.5±6.9)分、(51.0±10.5)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51.7±9.8)分、(84.8±8.1)分(P<0.01)。结论对于小腿软组织缺损,改良桥式交叉游离皮瓣术后患者体位相对舒适,健侧小腿的功能不受影响,皮瓣外观及质地良好,患肢功能恢复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改良的涂刷式膨胀海绵填塞法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以2017年12月到2019年3月于武汉爱尔眼科医院汉口医院接受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慢性泪囊炎256例(286眼)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1例(125眼)术中使用常规膨胀海绵填塞法;试验组145例(161眼)术中使用微纤维止血胶原涂刷式膨胀海绵填塞法。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术后6个月,对照组治愈率为72.00%(90/125),好转率为21.60%(27/125),无效率为6.40%(8/125)。试验组治愈率为83.85%(135/161),好转率为11.18%(18/161),无效率为4.97%(8/16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9,P=0.019)。结论改良的涂刷式膨胀海绵填塞法能够提高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病员裙在妇科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术后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按住院号单号、双号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穿改良式病员裙,对照组穿传统式病员裤。根据患者及医护人员的评价,分别建立4个评价指标,并进行分析。患者的评价指标为保护隐私、导管反折、活动度及舒适度;医护人员的评价指标为引流袋固定、观察手术切口、更换会阴垫和病员裤(裙)保持清洁。结果患者评价结果:观察组保护隐私好、导管无反折、活动度好、舒适度好分别为150例、149例、148例、150例,均优于对照组的34例、127例、67例、59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9.10、21.92、107.70、118.60,均P<0.05)。医护人员评价结果:观察组引流袋固定好、观察手术切口方便、更换会阴垫方便、保持清洁容易分别为150例、149例、148例、150例,均优于对照组的90例、88例、59例、93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5.00、74.76、130.60、70.37,均P<0.05)。结论改良式病员裙是一种简单实用病员裙,在妇科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好,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上睑提肌缩短术治疗轻、中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7年6月至2018年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共收治34例(66眼)轻、中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其中男2例,女32例,年龄(26.6±7.6)岁,轻度49眼,中度17眼。均行埋没导引法改良式上睑提肌缩短术治疗,术中通过引导缝线走行于上睑提肌-米勒氏肌复合体深面,将复合体前徙缝合固定于睑板上。随访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记录术前、术后3、6、12个月时上睑缘遮盖角膜上缘的距离,方差分析法分析上睑下垂矫正效果。结果本组34例(66眼),术前、术后3、6、12个月上睑缘遮盖角膜距离分别为(3.84±0.79) mm、(1.64±0.13) mm、(1.67±0.14) mm、(1.68±0.14) mm。术后测量值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术后各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4例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观察到感染、倒睫、上睑迟滞、暴露性角膜炎、眼睑外翻、结膜脱垂等其他上睑下垂手术的并发症。1例出现重睑缝线脱落,予以修复,余33例患者上睑缘高度矫正满意,形态良好,双眼对称性可,其中2例(4眼)上睑缘高度出现轻微下降,但仍在正常范围,所有患者均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结论改良式上睑提肌缩短术矫治轻、中度上睑下垂,操作简单,可形成稳定粘连,术后远期眼睑功能、形态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婴儿双供肾成人肾移植的改良简化术式的手术方式及临床效果。方法总结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肾移植透析中心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采用改良简化术式进行的4例婴儿双供肾成人肾移植资料。4例均为心死亡供者,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54±22.69)d,体重为(5.6±0.79)kg。受者中男性1例,女性3例,年龄(41.5±5.97)岁,体重(45±3.56)kg。俢肾过程中将双侧供肾缝合固定,使双肾位置相对固定,行供肾腹主动脉瓣-受者髂外动脉、供肾下腔静脉瓣-受者髂外静脉端侧吻合,以降低手术难度、避免血流动力学紊乱。结果4例手术过程均顺利,供肾修整平均历时20 min,移植手术平均历时68.75 min。未出现血管及泌尿系统并发症,随访12个月移植肾功能恢复良好,受者及移植肾远期存活满意。结论改良简化婴儿双供肾成人整块肾移植优化了手术方式,操作简便且降低血管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拔尿管法与传统拔尿管法对尿管拔除时的排尿疼痛、排尿情况、首次排尿时间及首次排尿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术后留置导尿管的14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2例。对照组在术后返回病房时开始夹闭导尿管训练膀胱功能,采用传统方法拔除导尿管;观察组在拔管前根据尿袋内尿液250 ml以上判断患者有排尿反射,用注射器抽尽气囊内的0.9%氯化钠后再往回注0.5 ml,嘱患者自行排尿,将尿管随尿液排出体外。分析比较2组患者拔管时的排尿疼痛、排尿情况、首次排尿时间及首次排尿量。结果观察组尿管拔除时的排尿疼痛、首次排尿时间、自主排尿的发生率分别为(1.47 ± 1.48)分、(20.44 ± 12.98) min、95.8%(69/72),对照组分别为(3.11 ± 1.98)分、(28.03 ± 27.00) min、83.3%(60/7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644 、-2.148,χ2值为6.628,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首次排尿量分别为(258.6 ± 41.57)、(248.14 ± 48.82) ml,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为1.377,P>0.05)。结论改良式拔尿管法,可显著降低尿管拔除时的排尿疼痛,缩短患者首次排尿时间,提高自行排尿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传统开放式甲状腺切除术与改良Miccoli术式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市中心医院和西安市第三医院343例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行改良Miccoli术式,n=169)和对照组(行传统开放式,n=174)。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术后恢复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及随访1年内复发情况。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非正态资料采用M(P25,P75)表示;计量资料根据其分布特征采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分别为26.2 (6.9,40.8) ml和(33.4±8.6) ml,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50.6 (37.5,63.7) ml和术后引流量(35.7±9.5) ml (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为(3.9±2.8) d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的恢复时间(5.1±2.4) d (P=0.001)。两组术后声音嘶哑、皮下瘀斑、瘢痕形成及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个月内复发率7.69%显著低于对照组复发率19.54%(P<0.05)。结论改良Miccoli术式在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时不仅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疼痛轻且患者满意度高等优势,而且还具有较低的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多焦软镜)和单光软性角膜接触镜(单焦软镜)联合验配方式矫正老视的视觉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于2018年1—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招募20例老视观察对象(老视度数+1.00~+2.00 D),分别按多焦法(双眼配戴多焦软镜)、单眼视法(一眼配戴远用单焦软镜,一眼配戴近用单焦软镜)和改良法(主视眼配戴单焦软镜,非主视眼配戴多焦软镜)3种方法验配角膜接触镜。每种方法配戴1周,间隔1周作为洗脱期,分析选用单光框架眼镜和3种接触镜矫正方法矫正下的观察对象双眼远、中、近距离100%及10%的双眼对比度视力(后文中视力均为双眼视力),同时采用VFQ-25汉化版视觉质量量表评估视觉效果。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方法下视力的差异。结果:在远距视力对比中,多焦法视力低于单光框架眼镜(t=3.91,P=0.001)和改良法(t=2.94,P=0.008)。在50 cm处100%和10%对比度时,多焦法(100%:t=-4.76,P<0.001;10%:t=-4.22,P<0.001)、单眼视法(100%:t=-3.50,P=0.002;10%:t=-4.76,P<0.001)和改良法视力(100%:t=-4.22,P<0.001;10%:t=-3.90,P=0.001)均高于单光框架眼镜;在30 cm处100%和10%对比度时,多焦法(100%:t=-4.36,P<0.001;10%:t=-5.48,P<0.001)、单眼视法(100%:t=-7.43,P<0.001;10%:t=-4.03,P=0.001)和改良法(100%:t=-5.67,P<0.001;10%:t=-3.93,P=0.001)视力均高于单光框架眼镜。所有观察对象中有1例认为单光框架眼镜最佳,7例认为多焦法最佳,2例认为单眼视法最佳,10例认为改良法最佳。结论:联合多焦法和单眼视法的改良验配方法能很好地矫正老视,提供不弱于单眼视法和多焦法的视觉效果,更容易被老视患者接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的供肾病理评估体系和改良的术式在成人双肾移植(DKT)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并评估其疗效,以期为扩大标准的供者供肾移植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期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实施的10例按照统一标准实施的成人DKT临床资料,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为(57.9±12.8)岁;体重指数(BMI)为(24.1±4.1)kg/m2;捐献类型中心脏死亡7例,脑死亡3例;获取前血肌酐为107.6(93.3,163.5)μmol/L。所有双供肾均行零点穿刺活检,通过结合Banff标准和Remuzzi评分,优化病理评估体系进行评分,结果提示肾小球硬化左肾为2.0(1.5,2.0)、右肾为1.5(1.0,2.0);Remuzzi评分左肾为(4.4±1.2)分、右肾为(3.6±1.5)分。10例成人DKT受者中,全部为男性;年龄为(43.1±9.0)岁;BMI为(22.2±1.9)kg/m2;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均为阴性。结果10例受者均采用改良的术式,双肾置于髂血管外侧,采用不带瓣方案,上方肾脏的肾动脉首选与髂内动脉吻合,手术时间为(195±54.3)min;出院时血肌酐为125.0(102.0,199.0)μmol/L,肾动态显像结果提示肾小球滤过率左肾(30.0±8.2)ml/min、右肾(29.2±13.9)ml/min,磁共振血管造影结果提示移植肾动、静脉走行规则;手术至出院时间为(22.4±4.7)d。与同期单肾移植(SKT)比较,DKT出院时血肌酐低于SKT,移植物功能延迟(DGF)发生率高于SKT,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KT手术至出院时间长于SKT(P<0.05)。术后并发症中供者来源感染(DDI)2例、DGF 5例,未发生血管和输尿管等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10例受者肾功能维持稳定,无显著波动。结论优化的供肾病理评估体系和改良的肾移植术式应用于成人DKT中,其安全性较高、实施的可行性较好,术后移植双肾功能恢复顺利,但仍需长期随访并评估其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肝素血液透析结束时,应用改良密闭式回血方法以减少凝血发生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透析室接受无肝素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10例,共行无肝素血液透析治疗60例次,对其进行回顾性自身对照分析。其中改良密闭式回血法30例次,纳入试验组;其余密闭式回血法30例次,纳入对照组。观察无肝素血液透析结束时透析器凝血发生情况,对比密闭式回血时间、加压次数的差异。结果改良密闭式回血法的凝血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密闭式回血时间、加压次数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改良密闭式回血法可有效减少透析器凝血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留Scarpa筋膜的双钳夹改良术式在腹壁整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脂肪整形一科收治全腹壁整形手术女性患者26例,年龄26~50岁,平均36.9岁。分为皮瓣钳夹组12例和Scarpa筋膜钳夹组14例。记录两组患者腹壁整形术的手术时间(不包括吸脂时间)、术后血清肿发生情况、术后切口感染情况。结果与皮瓣钳夹组相比,Scarpa筋膜钳夹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36 min,较皮瓣钳夹组(平均手术时间153 min)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术后血清肿以及切口感染情况,术后切口愈合等级均为Ⅰ/甲级。结论保留Scarpa筋膜的双钳夹改良术式可降低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仰卧位对急诊留观患者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效果及舒适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留观病房收治的11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仰卧位及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改良式仰卧位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留观期间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压力性损伤风险评分评价情况、舒适状况评价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1例,对照组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2.426,P<0.05);干预组患者压疮风险评分中的感觉、潮湿、活动能力、摩擦力和剪切力评分分别为(3.36 ± 0.59)、(2.92 ± 0.47)、(3.21 ± 0.52)、(2.61 ± 0.29)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7 ± 0.51)、(2.24 ± 0.38)、(2.76 ± 0.44)、(2.04 ± 0.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74~9.96,P<0.01);干预组患者舒适状况评分中的生理、精神心理维度为(15.41 ± 2.49)、(27.26 ± 3.42)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1.01 ± 1.97)、(22.14 ± 3.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0.46、8.21,P<0.05)。结论改良式仰卧体位护理方式可以降低急诊留观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情况,改善患者的舒适状况,适合在急诊留观患者中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仰卧位对急诊留观患者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效果及舒适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留观病房收治的11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仰卧位及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改良式仰卧位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留观期间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压力性损伤风险评分评价情况、舒适状况评价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1例,对照组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2.426,P<0.05);干预组患者压疮风险评分中的感觉、潮湿、活动能力、摩擦力和剪切力评分分别为(3.36 ± 0.59)、(2.92 ± 0.47)、(3.21 ± 0.52)、(2.61 ± 0.29)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7 ± 0.51)、(2.24 ± 0.38)、(2.76 ± 0.44)、(2.04 ± 0.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74~9.96,P<0.01);干预组患者舒适状况评分中的生理、精神心理维度为(15.41 ± 2.49)、(27.26 ± 3.42)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1.01 ± 1.97)、(22.14 ± 3.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0.46、8.21,P<0.05)。结论改良式仰卧体位护理方式可以降低急诊留观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情况,改善患者的舒适状况,适合在急诊留观患者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