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ymagic-4D多元精华液(miniHA、乙酰化透明质酸钠、透明质酸钠、透明质酸钠交联聚合物)对敏感皮肤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试验于2019年4月2~30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化妆品皮肤科学实验室,纳入敏感皮肤女性受试者33名,年龄18~65(43±9.5)岁。采用左右面部对照方法,每日早晚洁面后,试验侧用新型透明质酸Hymagic-4D,对照侧用大分子透明质酸。试验前、试验7 d、14 d、28 d随访,内容包括医师评估、无创皮肤生理指标测量、VISIA图像采集及受试者自评。结果使用产品7 d、14 d、28 d,试验侧皮肤测量a值分别为8.54±3.08、8.87±3.21、8.39±3.21,低于对照侧9.48±3.09、9.51±3.30、9.03±2.95,两侧比较,t=7.00,P<0.05。7 d、14 d、28 d,试验侧皮肤粗糙度评分、干燥度评分、红斑评分均比使用前明显降低(P<0.01),且明显低于对照侧(P<0.01)。皮肤含水量、经表皮水分流失、pH值、L值、乳酸刺痛试验总分,两侧面部皮肤较均使用前明显改善(t=4.75,P<0.05),两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0 ,P>0.05)。结论透明质酸Hymagic-4D对敏感皮肤人群具有一定的屏障修复和辅助红斑消退作用,在减轻敏感皮肤的炎症方面优于透明质酸。

  • 标签: 皮肤 透明质酸 炎症 敏感性皮肤 皮肤屏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面部敏感皮肤防晒化妆品进行筛选与评价。方法2019年6 - 8月在重庆市中医院职工中招募40例乳酸刺痛试验阳性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4种敏感皮肤用防晒化妆品(标记为产品Ⅰ、Ⅱ、Ⅲ、Ⅳ)的人体皮肤封闭型斑贴试验。将40例受试者平均分为2组,分别于面部使用安全性较高的2种产品,于使用前、使用后2周和4周评估红斑、水肿、脱屑情况,采用仪器无创检测经皮水分丢失、皮肤角质层含水量、皮肤黑素含量、皮肤油脂含量。分别于受试者背部涂上述2种产品,采用紫外日光模拟仪进行防晒指数(SPF,12例)及长波紫外线防护指数(PFA,11例)测定。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非参数资料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结果斑贴试验显示,防晒产品Ⅲ仅发生1例1级反应,产品Ⅳ未发生阳性反应,安全性高于另外2款产品。主观安全性评价显示,使用产品Ⅲ、Ⅳ4周时红斑程度均低于使用前(Wilcoxon符号秩检验,Z = 4.73、4.82,均P < 0.05)。客观功效性评价显示,使用防晒产品Ⅲ、Ⅳ前及使用2周、4周时表皮失水率、角质层含水量、黑素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使用产品Ⅲ、Ⅳ4周时表皮失水率(30.05 ± 1.47、30.37 ± 1.28)、黑素含量(112.58 ± 7.34、103.47 ± 5.48)均低于使用前(均P < 0.05),角质层含水量(62.35 ± 2.67、63.72 ± 2.54)均高于使用前(均P < 0.05)。使用4周时,产品Ⅳ组黑素含量(103.47 ± 5.48)与产品Ⅲ组(112.58 ± 7.3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8.45,P < 0.05)。产品ⅣSPF值、PFA值(51.8 ± 2.9、10.1 ± 1.2)均高于产品Ⅲ(31.5 ± 2.6、7.4 ± 0.7,t = 15.34、24.66,均P < 0.05)。结论综合应用封闭型斑贴实验、长期试用试验、防晒指数测定等方法可评价面部敏感皮肤防晒化妆品的安全性和防晒功效。

  • 标签: 防晒剂 评价研究 有效性研究 防晒系数 敏感性皮肤 安全性
  • 作者: 任佳欣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8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南部县人民医院,四川南充 637300
  • 简介:目的:分析对面部敏感皮肤中护理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到6月入院治疗的84例出现敏感皮肤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划分为两组。常规组患者使用常规的保湿修复方式,观察组则在这一基础上采取美容护理干预的方式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焦虑抑郁状态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整体有效率要求比常规组高出很多,通过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患者产生的抑郁和焦虑评分显著要比常规组低出很多(P<0.05),显示观察组中患者个人恢复状况理想。结论:使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且患者个人的皮肤改善状况以及焦虑抑郁状态改善情况十分理想,具备理想的推广意义。

  • 标签: 面部敏感性皮肤;护理干预;医学护肤品
  • 简介:摘要焦虑障碍是一类常见的精神障碍。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内感知敏感,即机体对心率、呼吸、血压等一系列生理活动的反应敏感,与焦虑障碍的易感性密切相关。了解内感知在焦虑障碍发生中的作用,对于了解该病的发病机制和指导治疗有着重要作用。本文系统综述了内感知敏感在焦虑障碍的发病机制,内感知敏感升高与杏仁核异常激活相互作用,导致病理性焦虑情绪的产生;此外,岛叶也可通过调节内感知调节情绪反应。同时,内感知还与基因及神经递质有关,这可能也是重要的焦虑障碍的生物标志物。基于内感知调节在治疗焦虑中的应用,可通过呼吸聚焦调节呼吸内感知、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调节内感知相关脑网络以及使用脑电内感知生物反馈等治疗方法改善内感知,从而缓解焦虑症状,起到治疗作用。综上,内感知敏感异常在焦虑障碍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针对内感知治疗焦虑障碍的方法有多种,但相关治疗机制不清。所以,今后的研究需深入探索内感知在焦虑中的作用机制,以及探讨相关治疗的作用机理。

  • 标签: 焦虑障碍 内感知敏感性 发病机制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含寡肽及生物多糖护肤品对敏感皮肤屏障功能改善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19年12月至2020年7月,于北京同仁医院皮肤科门诊诊治的敏感皮肤志愿者30例,男3例、女27例,年龄18~57岁,平均34岁,病程1~10年,平均5.75年。入组当天用含寡肽及生物多糖产品导入治疗1次。在治疗前、治疗7 d及28 d后进行VISIA皮肤图像分析仪分析、皮肤生理指标测定、受试者自我症状体征改善评估,研究者评估,并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评估产品安全性。结果VISIA数据显示,治疗后VISIA红色区绝对值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其中治疗28 d后与治疗前相比,红色区有明显改善(P<0.05)。皮肤生理测试显示,治疗后含水量与治疗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受试者经皮失水量值与基线对比有明显改善(P<0.05)。研究过程中,未发生与产品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含寡肽及生物多糖护肤品可提高敏感皮肤角质层含水量,降低经皮失水量,对皮肤屏障功能有一定改善作用,安全性较高。

  • 标签: 皮肤 敏感性皮肤 皮肤屏障 皮肤含水量 经皮水分丢失 寡肽 生物多糖
  • 简介:摘要放疗在宫颈癌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宫颈癌的放疗敏感通常与基因、RNA调控、肿瘤微环境、药物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近期众多研究不断探寻这些因素在宫颈癌放疗增敏中的机制,并在基础或临床方面不断取得进展。

  • 标签: 宫颈肿瘤 辐射耐受性
  • 简介:摘要抗菌药物敏感试验(AST)是一种体外定性或定量测定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细菌能力的实验。随着耐药病原体的增多和耐药机制的变异,传统药敏试验逐渐无法满足临床快速诊治的需求,因此基于待测病原体表型、基因型及其他耐药机制的药敏快检技术正在不断发展。本文论述了AST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所有新技术对临床诊治指南的指导意义均应进行多方面评估和规范化。

  • 标签: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表型 基因型
  • 简介:摘要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而言,放疗是重要的局部治疗方法之一。但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放疗抵抗往往是影响疗效的最大障碍,也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寻找放射敏感标志物,对于发现其具体抵抗机制,改善疗效及预后有重大的意义,并可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放射增敏治疗提供思路及依据。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辐射耐受性 蛋白质类 RNA,长链非编码 微RNAs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21激活蛋白激酶6(PAK6)表达与乳腺癌放疗患者放疗敏感的关系。方法以MDA-MB-453乳腺癌细胞株为未转染组,小干扰RNA(siRNA)为对照组,细胞转染PAK6 siRNA为观察组,采用Western印迹及QRT-PCR检测各组PAK6表达情况,并分别给予每组单次0、1、3、5 Gy的放射治疗剂量,采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监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中酶切Caspase-3蛋白水平。结果未转染组与对照组PAK6蛋白、PAK6 mRNA水平均高于观察组(P均<0.05);未转染组与对照组在0、1、3、5 Gy放疗剂量下乳腺癌细胞增殖高于观察组(P<0.05),乳腺癌细胞凋亡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酶切Caspase-3表达水平高于未转染组与对照组(P<0.05);相对未转染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细胞存货分数降低,放疗增敏比为1.774。结论干扰乳腺癌细胞中PAK6表达,能抑制乳腺癌细胞增生,促进乳腺癌细胞凋亡,增加乳腺癌患者放疗敏感,其机制可能与PAK6的表达水平会影响酶切Caspase-3蛋白水平有关。

  • 标签: 乳腺癌 P21激活蛋白激酶6 放疗 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化红外光谱仪(ATR-FTIR)分析敏感皮肤与正常皮肤角质层成分的差异,探讨该技术在敏感皮肤发生机制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招募在上海市居住≥ 6年的148例志愿者,通过问卷调查、乳酸刺痛试验和辣椒素试验,将受试者分为正常皮肤组和敏感皮肤组;同时,记录乳酸刺痛试验和辣椒素试验中受试者的总刺痛评分和总灼痛评分。应用ATR-FTIR检测角质层成分,包括天然保湿因子(NMF)、角质层脂质、游离脂肪酸(FFA)和β/α比值;同时应用其他无创技术测量经表皮失水率(TEWL)、角质层含水量、角质层脂质、皮肤pH值和3种周围感觉神经纤维的电流感觉阈值和浅表皮肤血流灌注量等皮肤生理参数。分析角质层成分与总刺痛评分和总灼痛评分的Spearman相关系数,以及与皮肤生理参数的Pearson相关系数。结果73例志愿者完成全部试验,其中敏感皮肤组34例,男15例,女19例,年龄(41.8 ± 8.9)岁;正常皮肤组39例,男19例,女20例,年龄(42.8 ± 9.4)岁。敏感皮肤组和正常皮肤组角质层NMF分别为30.90 ± 7.38、37.01 ± 8.77(t = 3.193,P < 0.01),FFA分别为14.90 ± 6.75和20.45 ± 11.76(t = 2.422,P < 0.05),β/α值分别为3.17 ± 1.03和2.67 ± 0.56(t = -2.595,P < 0.05),角质层脂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1.458,P > 0.05)。皮肤生理参数中,敏感皮肤组TEWL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组(t = -3.496,P < 0.001),而5 Hz电流感觉阈值和表皮致密度显著低于正常皮肤组(P < 0.05),角质层脂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相关分析显示,NMF、FFA和β/α与TEWL(r值分别为-0.405、-0.562、0.503,均P < 0.01)和总刺痛评分(rs值分别为-0.401、-0.285、0.316,P < 0.01或0.05)均呈良好的相关性,同时,表皮致密度与NMF(r = 0.402,P < 0.01)和β/α比值(r = -0.369,P < 0.05)也呈良好的相关性。但NMF、FFA和β/α与角质层脂质、3种感觉神经纤维的电流感觉阈值、浅表皮肤血流灌注量及表皮厚度之间均无相关性(均P > 0.05)。结论敏感皮肤与正常皮肤角质层NMF、FFA和β/α存在显著差异,且NMF、FFA和β/α与部分角质层屏障功能生理参数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因此,ATR-FTIR是一种有效评价敏感皮肤屏障功能的手段。

  • 标签: 皮肤生理学过程 皮脂 敏感性皮肤 角质层屏障 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化红外光谱
  • 简介:摘要疼痛敏感和疼痛诊疗密切相关,且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文章介绍实验室定量感觉测试(Quantitative Sensory Testing, QST)以及疼痛敏感调查问卷(Pain Sensitivity Questionnaire,PSQ)两种疼痛敏感评估方法,通过测定冷、热、压力及机械痛等痛觉阈值或个体根据过往经验和/或主观想象对描述的不同类别疼痛强度进行评分以预测个体的疼痛敏感,全面分析P2X受体和儿茶酚胺O甲基转移酶等多个基因的相互作用,以及焦虑、抑郁、性别、睡眠、年龄、饮食、BMI、种族、社会和医疗经历等疼痛敏感的影响因素,以期能够准确评估个体的疼痛敏感,为精准化镇痛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疼痛敏感性 基因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如何提高肿瘤放射敏感是目前放射治疗面临的瓶颈之一,靶向治疗是目前可选的放疗增敏手段中特异性高、不良反应小的一种方式。ErbB家族蛋白是一类参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并能影响肿瘤放射敏感的重要靶点蛋白。本文将从DNA损伤修复、细胞再氧合、细胞周期再分布及肿瘤再增殖四个方面阐述ErbB家族蛋白与肿瘤放射敏感的关系。

  • 标签: 肿瘤 ErbB蛋白 放射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炎症性肠病患者的护理敏感结局指标体系。方法以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及护理结局分类为理论依据,采用Delphi法对27名炎症性肠病护理领域的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构建炎症性肠病患者的护理敏感结局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3.33%、96.43%,意见的提出率分别为42.86%、18.52%;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64、0.899,第2轮函询一级指标的协调系数为0.175~0.308。最终形成15个一级指标、33个二级指标、97个三级指标的炎症性肠病患者护理敏感结局指标体系。结论基于奥马哈系统及护理结局分类构建的炎症性肠病患者护理敏感结局指标体系科学、合理,能够为炎症性肠病患者护理服务的开展提供指导。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德尔菲法 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 护理结局 敏感性指标
  • 作者: 于淼 张晶 陈玉迪 刘擘 宋晓婷 刘晶 张雪 赵作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9-15
  • 出处:《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0年第09期
  • 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皮肤病分子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34;北京大学护理学院 100191,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 100029,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皮肤病分子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34
  • 简介:摘要目的检验中文版瘙痒患者生活质量问卷(ItchyQoL)的信效度以及敏感。方法对英文版ItchyQoL进行翻译、回译和文化调试,确定中文版问卷条目。2019年1-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门诊纳入218例皮肤源性瘙痒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在患者入组时和入组后2周使用中文版ItchyQol问卷、皮肤病学生活质量指数(DLQI)、数值评定量尺(NRS)进行评估。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中文版ItchyQoL的结构效度,Cronbach′s α系数估计问卷内部一致性。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中文版ItchyQoL与DLQI、NRS评分的相关性(聚合效度)以及中文版ItchyQoL、DLQI、NRS变化量的相关性(敏感)。结果中文版ItchyQoL共计22个条目,包含"症状"、"功能活动"和"情绪"三个维度,这些维度的Cronbach′ s α系数分别为0.946、0.883、0.953,提示内部一致性极好。在入组后2周时,NRS与ItchyQoL总分强相关(rs = 0.700,P<0.01),与"情绪"、"功能活动"、"症状"维度评分均呈中度相关(rs分别为0.452、0.673、0.692,均P<0.01);DLQI与ItchyQoL总分强相关(rs = 0.887,P<0.01),与"功能活动"、"症状"维度评分呈强相关(rs分别为0.886、0.750,均P<0.01),与"情绪"维度评分呈中度相关(rs = 0.674,P<0.01)。与入组时比,2周后ItchyQoL问卷总分的变化量与NRS变化量呈中度相关(rs = 0.642,P<0.01),与DLQI变化量呈强相关(rs = 0.757,P<0.01);ItchyQoL问卷中"症状"与"功能活动"评分的变化量与NRS变化量分别呈中度相关(rs分别为0.648,0.549,均P<0.01),"情绪"评分变化量与NRS变化量呈弱相关(rs = 0.225,P<0.01);ItchyQoL问卷中"症状"与"功能活动"评分的变化量与DLQI变化量均呈强相关(rs分别为0.755,0.703,均P<0.01),"情绪"评分变化量与DLQI变化量呈中度相关(rs = 0.401,P<0.01)。而且,入组2周后不同NRS和DLQI评分组间患者中文版ItchyQoL问卷总分和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文版ItchyQoL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我国皮肤源性瘙痒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估。

  • 标签: 瘙痒症 生活质量 问卷调查 结果可重复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沉默解耦联蛋白2(UCP2)联合辐照对Siha细胞辐射敏感的影响,为宫颈癌放疗增敏提供新的靶点。方法将UCP2 siRNA转染入Siha细胞后进行X射线照射,通过集落形成、CCK-8、流式细胞实验来验证UCP2对Siha细胞辐射敏感作用,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和活性氧(ROS)的产生来进一步探讨相关机制。结果RT-PCR和Western blot表明Siha细胞经辐照后UCP2表达增加。成功构建UCP2沉默模型,沉默组(siUCP2)D0、Dq、N、SF2分别为1.54、1.31、2.31 Gy和0.52,空白对照组(mock)分别为2.50、3.64、4.30 Gy和0.83,阴性对照组(siNC)分别为3.34、2.16、1.91 Gy和0.69,沉默组较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放射增敏比分别为0.62和0.46,并且沉默组细胞增殖活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13.2,P<0.05);辐照后沉默组细胞凋亡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3.14,P<0.05);照射后12 h,沉默组的ROS产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19.10,P<0.05);照射后24 h,沉默组的Siha细胞线粒体膜电位较对照组显著降低(t=8.87,P<0.05)。结论UCP2沉默后的Siha细胞辐射敏感增强,并且可能会成为宫颈癌细胞辐射增敏的新靶点。

  • 标签: 宫颈癌 RNA干扰 解耦联蛋白2 细胞凋亡 辐射敏感性
  • 简介:摘要组蛋白修饰在细胞DNA损伤修复过程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组蛋白修饰可以在参与招募DNA损伤修复因子、创建染色质开放结构和建立组蛋白抑制性标记等方面影响细胞对辐射的应答。同时,调控组蛋白修饰方式可以影响DNA损伤修复的过程,进而影响辐射敏感。本文就组蛋白修饰影响DNA损伤修复过程与辐射敏感的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组蛋白修饰 DNA损伤修复 辐射敏感性
  • 简介:摘要微RNA是一种单链非编码RNA,可调控基因表达,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放疗是其最主要的治疗方式。然而临床中大量存在放疗抵抗现象,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放疗的效果和发展。大量研究表明,微RNA可通过多种途径调控肿瘤放疗敏感。本综述旨在探究微RNA与NSCLC放疗敏感的关系,为临床NSCLC个性化放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靶点。

  • 标签: 微RNAs 癌,非小细胞肺 放射疗法 辐射耐受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联合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 assay,TPPA)对梅毒的检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疑似梅毒患者70例,均采用ELISA及TPPA对患者血清样本进行检测,以淋巴结穿刺液查见梅毒螺旋体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单独使用及联合使用的诊断结果(诊断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经淋巴结穿刺检查,70例疑似梅毒患者中有50例梅毒患者;经ELISA单项检测,70例疑似梅毒患者中有47例梅毒患者;经TPPA单项检测,70例疑似梅毒患者中有47例梅毒患者;经ELISA及TPPA联合检测,70例疑似梅毒患者中有49例梅毒患者;ELISA与TPPA联合检测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及阴性预测值分别高于ELISA单项检测及TPPA单项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5);ELISA与TPPA联合检测阳性预测值高于ELISA单项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6,P=0.012)。结论ELISA与TPPA联合检测在梅毒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提高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梅毒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准确度 灵敏度
  • 简介:摘要放疗是晚期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由于肿瘤耐受和抵抗的出现,其治疗效果不佳。因此,纠正肿瘤放疗抵抗或提高其放疗敏感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 1是一种功能丰富的核蛋白,鉴于其在染色质结构调节和DNA损伤修复等细胞过程中的重要作用,PARP-1被认为是最具有潜力的一种放射增敏靶点。笔者就靶向PARP-1调控肿瘤细胞放射敏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辐射增敏药 聚ADP核糖聚合酶类 肿瘤
  • 简介:摘要探讨外用含二氧化钛氧化锌防晒乳在光子嫩肤治疗敏感皮肤术后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2021年6—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同仁医院、佑安医院、北京市中医医院皮肤科接受光子嫩肤治疗敏感皮肤受试者64例[男3例、女61例,年龄20~60(34.0±8.3)岁],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两组光子嫩肤后均给予医用膏剂敷料外用,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物理性防晒,观察组外用含二氧化钛氧化锌防晒乳。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8 d进行临床医师评估,记录观察组受试者应用防晒乳的温和性、使用感、疗效评估;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8 d使用VISIA皮肤检测仪进行检测。观察组中有30例对防晒整体防护性感到满意,占93.75%;术后28 d观察组不适症状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子治疗前后VISIA检测的紫外线色斑、棕色斑、红色区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光子嫩肤术后使用含二氧化钛氧化锌防晒乳,安全性良好,能减少术后晒红晒黑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敏感性皮肤 光子嫩肤 二氧化钛氧化锌 物理性防晒 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