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失代偿硬化的急性胆囊炎围手术危险分级的有效评估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8月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行微创手术治疗的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15分的失代偿硬化的急性胆囊炎患者28例的临床资料。依据《东京指南(2018)》(以下简称TG18)分级分为2组:TG18 Ⅰ级者为轻度胆囊炎组(n=15);TG18 Ⅱ、Ⅲ级者为中重度胆囊炎组(n=13)。选取同期接受微创手术治疗的5分<MELD评分<15分且TG18 Ⅰ级的失代偿硬化的急性胆囊炎患者16例作为对照组。对比3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手术损伤和手术并发症。结果共纳入失代偿硬化的急性胆囊炎患者44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6例,年龄(57.3±5.9)岁。中重度胆囊炎组中患结石嵌顿性胆囊炎的患者(13/13)显著多于对照组(11/16)和轻度胆囊炎组(10/15)(P<0.05)。与对照组相比,轻度胆囊炎组和中重度胆囊炎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量、腹腔引流时间、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增加(P<0.05);与轻度胆囊炎组比较,中重度胆囊炎组患者的上述指标进一步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术后第3天轻度胆囊炎组和中重度胆囊炎组手术后的血胆红素、血肌酐和MELD评分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后的Child评分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胆囊炎组患者Ⅰ~Ⅱ级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1/13)显著高于轻度胆囊炎组(5/15,χ2=7.479)和对照组(4/16,χ2=10.20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Ⅲ~Ⅴ级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胆囊炎组患者总体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2/13)显著高于轻度胆囊炎组(7/15,χ2=7.385)和对照组(5/16,χ2=11.02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LD评分联合TG18急性胆囊炎严重程度分级是失代偿硬化的急性胆囊炎围手术危险分级的有效评估方法,同时合并MELD评分≥15分和TG18Ⅱ、Ⅲ级的患者微创手术存在高风险。

  • 标签: 胆囊炎,急性 肝硬化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诺福韦治疗代偿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晋城煤业集团总医院感染病科诊治的代偿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治疗,观察组给予替诺福韦治疗。治疗2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BV-DNA转阴率(76.67%,46/60)高于对照组(60.00%,36/60),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均较治疗前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Child-Pugh评分[(4.15±2.48)分]低于对照组[(6.92±1.93)分],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总三碘甲腺原氨酸、血清总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水平高于对照组,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诺福韦治疗代偿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可有效改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

  • 标签: 乙型肝炎 肝硬化 替诺福韦 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严重肝功能不全合并重症肺炎的老年危重患者抗感染药物治疗方案,以提高临床药师在抗感染药物给药方案选择上为临床医生提供合理化建议的能力。方法本院收治1例肝硬化失代偿合并重症肺炎患者,先后使用了头孢美唑、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利奈唑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结果头孢美唑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利奈唑胺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后,患者肺部感染未能有效控制。联合莫西沙星静脉滴注3 d,患者呼吸道症状及感染指标得到明显改善,但此时患者出现疑似肝性脑昏迷前驱症状,疑似药物不良反应,停用莫西沙星,患者体温迅速上升。结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联合莫西沙星可有效控制严重肝功能不全合并重症肺炎的感染症状,同时药物不良反应也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 标签: 肝硬化失代偿期 重症肺炎 抗菌药物 临床药师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肝硬化失代偿并发肠梗阻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8月—2019年8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39例肝硬化失代偿并发肠梗阻患者的病例资料,设为观察组,其中男性25例,女性14例,年龄(52.34±2.64)岁,年龄范围39~64岁。采取单纯随机抽样中的随机数字表法,抽取同期42例硬化失代偿未并发肠梗阻患者的病例资料设为对照组,其中男性30例,女性12例,年龄(51.34±3.45)岁,年龄范围37~68岁。分别对两组患者采用慢性肝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慢性肝病问卷进行调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腹部症状、疲劳、全身症状、活动、情感、焦虑各维度得分及生存质量总分,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其中,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生存质量影响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腹部症状、疲劳、全身症状、活动、情感、焦虑得分以及总分得分分别为(5.58±1.79)、(4.23±1.74)、(4.93±1.39)、(5.36±1.36)、(4.74±1.05)、(4.26±1.25)、(31.06±6.53)分,对照组得分分别为(6.27±1.12)、(5.47±1.26)、(6.14±0.78)、(5.88±0.93)、(5.45±0.82)、(4.96±0.94)、(33.79±4.01)分,观察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病程,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腹痛、腹胀、乏力等不适症状,营养状况,性别,年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家庭人均月收入,焦虑是其影响因素。结论肝硬化失代偿并发肠梗阻患者的生存质量低于肝硬化失代偿未并发肠梗阻患者,其影响因素有疾病相关因素,也有非疾病相关因素,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干预,尽可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肝硬化 肠梗阻 失代偿期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肝硬化的病因很多,但在我国大部分肝硬化主要从慢性病毒性肝炎发展而来,肝硬化失代偿多以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和腹水为主要表现。肝硬化失代偿在门静脉高压基础上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是重要的病情转归之一。肝硬化失代偿发生的上消化道出血机制复杂,而其根本病理基础在于门脉高压症所引起的交通支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以及一系列继发病理改变。另外,肝硬化基础上肝脏合成、分解功能的减退所致凝血因子合成不足、凝血功能和纤溶系统功能的失衡也是重要原因。本文对肝硬化失代偿上消化道出血的机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帮助。

  • 标签: 肝硬化 出血 高血压,门静脉 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失代偿硬化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AKI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21年11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住院的失代偿硬化AKI患者的基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按照国际腹水俱乐部指南推荐的肝硬化AKI管理流程进行治疗和干预,根据住院期间的AKI转归情况,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统计学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两独立样本或近似t检验、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263例失代偿硬化AKI患者,进展组50例,非进展组213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基线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凝血酶原时间、血清钠、白细胞计数、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感染患者比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比例、患者初次AKI分期比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49、-3.53,t=-3.06、3.40、-3.55、-8.19, χ2=14.64、8.40、103.98,均P<0.050)。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初次AKI分期[2的比值比(odds ratio,OR)=33.17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1.294~97.458,P<0.001;3的OR=114.139,95%CI 25.321~514.515,P<0.001]、上消化道出血(OR=3.850,95%CI 1.238~11.971,P=0.020)和总胆红素(OR=1.009,95%CI1.005~1.012,P<0.001)是失代偿硬化患者AKI进展的危险因素。结论失代偿硬化AKI患者初次AKI分期为2或3、高基线总胆红素值或存在消化道出血时AKI进展风险大,临床实践中应加强评估,早期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 标签: 肝硬化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贫血在HBV感染肝硬化失代偿(HBV-DC)患者中的发生率及其对HBV-DC患者1年预后影响的研究。方法前瞻性入组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住院的HBV-DC患者647例,调查患者贫血情况及程度,基线评估指标等,COX生存分析贫血及其严重程度在预测HBV-DC患者1年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647例HBV-DC患者,合并贫血406例,占总人群的62.8%,其中轻度贫血254例(39.3%)、中度贫血122例(18.9%)、重度贫血30例(4.6%)。1年死亡133例,死亡率20.6%。采用COX生存分析发现年龄(风险比,1.033; 95%可信区间,1.017~1.049),血红蛋白(风险比,0.992; 95%可信区间,0.985-0.999),白细胞计数(风险比,1.069; 95%可信区间,1.028-1.111),MELD评分(风险比,1.095; 95%可信区间,1.070~1.120)为1年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合并贫血及不同程度贫血患者1年生存的KM曲线存在明显差异(P<0.001)。结论HBV-DC患者贫血发生率高达62.8%,贫血是HBV-DC患者1年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临床评估和预后判断提供新思路。

  • 标签: HBV感染肝硬化失代偿期 贫血 危险因素 生存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情志干预结合路径式健康教育对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心理状态、疾病认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患者80例作为这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按照自由和平均分配的原则把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进行情志干预结合路径式健康教育,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和对自身疾病认知的改善情况。结果实施情志干预结合路径式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对照组评分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疾病认知评分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评分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评分更高(P<0.05)。结论情志干预结合路径式健康教育能显著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其疾病认知和生活质量,具有在临床上推广的优越价值。

  • 标签: 路径式健康教育 情志干预 肝硬化失代偿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温和循环艾灸法+中药神阙穴位贴敷应用于肝硬化代偿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肝硬化代偿患者89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两组,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内44例为对照组,2019年5月至2019年10月内45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温和循环艾灸法+中药神阙穴位贴敷;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4个循环后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慢性肝病问卷(CLDQ评分)]、再入院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CLD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4个循环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为(6.87±1.05)分,低于对照组(9.36±1.26)分,CLDQ评分为(187.26±13.69)分,高于对照组(142.37±15.2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随访6个月,观察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1例;观察组再入院率4.65%(2/43),低于对照组20.93%(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56%(43/45),高于对照组79.55%(3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和循环艾灸法+中药神阙穴位贴敷应用于肝硬化代偿能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再入院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温和循环艾灸法 中药神阙穴位贴敷 肝硬化代偿期 再入院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五灵胶囊治疗代偿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秦皇岛市第三医院收治的代偿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给予恩替卡韦联合五灵胶囊治疗。回顾性比较两组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透明质酸、层黏蛋白、Ⅲ型前胶原水平低于对照组(t=5.595、6.857、8.729、9.392、5.402、5.064,P<0.05)。治疗后,观察组HBV-DNA转阴率为82.22%(37/45),高于对照组的62.22%(28/4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0.104,P=0.748)。结论恩替卡韦联合五灵胶囊可有效抑制代偿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纤维化,改善肝功能,增高HBV-DNA转阴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 标签: 乙型肝炎 肝硬化 代偿期 五灵胶囊 恩替卡韦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综合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患者遵医行为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苏州市立医院本部消化内科收治的82例肝硬化失代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评分及遵医行为、护理满意率。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评分和遵医行为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自我效能评分对照组为(27.75±1.56)分,观察组为(37.16±1.98)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03,P=0.000);护理后遵医行为评分对照组为(20.18±1.06)分,观察组为(27.04±0.93)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49,P=0.000)。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0.24%,对照组为70.7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69,P=0.02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大大提高了肝硬化失代偿患者遵医行为和自我效能。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肝硬化 遵医行为 自我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预见性思维的个性化护理干预在肝硬化失代偿肠梗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山东省招远市玲珑英诚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患者11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预见性思维的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住院时间、3个月内再入院率、3个月内病死率,并记录两组肠梗阻发生率。分别在入院时、出院时利用生活质量测评量表(QOL)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5.93±2.64) d,短于对照组的(18.95±3.48)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入院率为3.51%,与对照组的12.2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为1.75%(1/57),与对照组的5.26%(3/5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梗阻发生率为3.51%,较对照组的14.04%降低。两组出院时社会活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抑郁心理、焦虑心理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入院时,且观察组抑郁心理、焦虑心理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基于预见性思维的个性化护理干预能缩短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肠梗阻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肝硬化失代偿期 肠梗阻 预见性思维 生活质量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压力与适应理论的护理干预在乙肝肝硬化代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5月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肝病科住院的100例乙肝肝硬化代偿患者,其中以2018年6月—2019年5月住院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6月—2020年5月住院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基于压力与适应理论的护理干预。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压力应对能力和自我管理行为。结果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压力应对能力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压力与适应理论指导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增强乙肝肝硬化代偿患者的压力应对能力,并促进其养成自我管理行为。

  • 标签: 肝炎,乙型 肝硬化 代偿期 压力与适应理论 压力应对能力 自我管理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和缓解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elapsing-remitting multiple sclerosis,RRMS)全脑相干局部一致性(coherence-based regional homogeneity,Cohe-ReHo)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相关。方法收集20例急性RRMS、35例缓解RRMS以及20例性别、年龄大致匹配的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对所得数据进行Cohe-ReHo计算后,通过方差分析和Post-Hoc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随后,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区的Cohe-ReHo值与患者的扩展残疾状态评分(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EDSS)、进步式听觉累加测试-3s (Paced Auditory Serial Addition Test 3s,PASAT-3s)评分及病程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与HC相比,急性和缓解RRMS的双侧前扣带回和左侧额上回的Cohe-ReHo均显著减低(P<0.001);与HC或缓解RRMS相比,急性RRMS右侧楔叶/枕中回Cohe-ReHo升高(P<0.001)。急性EDSS评分与左侧额上回Cohe-ReHo值呈负相关(r=-0.493,P=0.037),缓解PASAT-3s评分与左侧额上回Cohe-ReHo值呈负相关(r=-0.382,P=0.028)。结论急性和缓解RRMS患者均存在与疾病相关的脑功能活动改变,且缓解RRMS左侧额上回Cohe-ReHo的异常改变与其认知功能受损有关;相对而言,急性RRMS为尽可能维持功能稳定,调动了更多涉及视觉信息处理的脑区。

  • 标签: 急性期 缓解期 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 相干局部一致性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 作者: 周润芳 傅洪 薛张纲 张孟元 王强 安友仲 刘利民 刁玉刚 梅伟 王秀丽 王天龙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21
  • 出处:《中华麻醉学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麻醉科 400014,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上海 200032,山东省立医院麻醉科,济南 25002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 710061,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100044,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骨科,北京 100053,北部战区总医院麻醉科,沈阳 110015,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武汉 430030,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麻醉科,石家庄 05005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麻醉科,北京 100053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步法微创治疗失代偿硬化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收治的16例失代偿硬化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47.7±10.2)岁;乙肝肝硬化14例,丙肝肝硬化1例,酒精性肝硬化1例;肝功能Child-Pugh B级5例,Child-Pugh C级11例。围术先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PTGD),待患者症状好转、炎症消退后,序贯术中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PTGD,14例(87.5%)顺利完成ERCP,其中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10例(62.5%)、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取石4例(25.0%),2例(12.5%)未能成功取石;14例(87.5%)患者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例(12.5%)中转开腹。术中出血量(347.9±85.5)ml,住院时间(35.1±2.7)d,EST术后十二指肠乳头出血3例(18.8%),急性胰腺炎3例(18.8%),消化道出血1例(6.3%),术后腹水恶化2例(12.5%),切口感染2例(12.5%),腹泻6例(37.5%),肺部感染1例(6.3%),死亡1例(6.3%),无术后胆漏并发症。结论对失代偿硬化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围术PTGD序贯术中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并发症率和病死率较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肝硬化 胆总管结石 ERCP 胆囊穿刺置管引流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协同护理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绍兴市立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区组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协同护理。干预前后采用慢性肝病问卷(CLDQ)、Herth希望量表(HHI)及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希望水平及家庭功能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CLDQ、HHI及FACESⅡ-CV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CLDQ、HHI、FACESⅡ-CV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协同护理能提高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的生活质量、希望水平及家庭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肝炎,乙型 肝硬化失代偿期 Snyder希望理论 协同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骨髓来源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PBSC)可以促进肝脏再生,改善患者的肝脏功能,但其对失代偿硬化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在既往工作基础上,观察失代偿硬化患者PBSC治疗10年的临床结局,以期为干细胞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撑。方法纳入2005年8月至2012年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完成PBSC治疗的失代偿硬化患者资料。以死亡或肝移植作为随访终点,对于未到达随访终点的患者至少随访10年。以同期在我院就诊的符合PBSC治疗条件但未行PBSC治疗的肝硬化失代偿患者为对照。结果共有287例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完成了PBSC治疗,术后10年内失访患者90例。对照组共纳入了151例具有完整生存随访信息的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因组成以及肝功能评分等基线信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BSC组的10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37.56%比26.49%,P<0.05)。胆碱酯酶、白蛋白、国际标准化比值、肝功能评分以及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等多项指标在PBSC治疗后的3个月~1年内逐渐恢复,并在后续长达10年的随访中长期稳定在较理想的水平。两组患者在肝癌发生率(25.22%比31.85%,P=0.267)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BSC组的肝癌发生年龄晚于对照组[(56.66±7.21)岁比(52.69±8.42)岁,P<0.05]。结论通过10年以上的长期随访观察研究,进一步明确了PBSC治疗能使失代偿硬化患者长期获益,并且远期安全性良好,为干细胞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撑。

  • 标签: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 失代偿性肝硬化 回顾性研究 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9中心医院收治的失代偿乙肝肝硬化患者80例,按照药物治疗方式分为阿德福韦酯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组(联合组,44例)和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组(对照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中死亡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总胆红素( TBIL)含量变化,随访情况。结果治疗48周后,联合组治疗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48周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死亡病例。治疗期间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和联合组治疗48周后血清HBV DNA、HBeAg、ALT、TBIL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血清HBV DNA、HBeAg、ALT、TBIL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1年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V和ETV联合用药治疗失代偿乙肝肝硬化临床效果较好,能降低血清HBV DNA、HBeAg、ALT、TBIL含量,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安全性较高。

  • 标签: 乙型肝炎 肝硬化 阿德福韦酯 恩替卡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