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软骨发育不全是一种导致儿童致死致残性生长发育障碍性疾患的罕见病,其典型临床表现为非匀称性身材矮小、大头畸形、三叉戟手及特殊面容。鉴于目前临床对本病认识不足,本文以国内外研究为基础,结合国内专家的临床诊疗经验,在软骨发育不全的致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最新治疗进展等方面形成系统、全面的专家共识,以供医师在临床实践中参考使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肢端发育不全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由PRKAR1A基因或PDE4D基因突变导致GPCR-Gsα-cAMP-PKA信号通路异常引起,主要表现为骨骼发育障碍,伴或不伴内分泌激素抵抗。诊断需与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假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等相关疾病鉴别,主要是临床诊断,而分子遗传学诊断为金标准。治疗上采取对症治疗。目前尚无报道肢端发育不全症的发病率及流行病学等数据,该文对国内外有关肢端发育不全症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标签: 肢端发育不全症 PRKAR1A基因 PDE4D基因 短指症 激素抵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软骨发育不全(ACH)的疾病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6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一代测序检测发现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基因c.1138位点突变的胎儿共15例的临床资料(包括超声测量指标)。对胎儿父母的年龄,胎儿的头围(HC)、股骨长(FL)、腹围(AC)、双顶径(BPD)、羊水量、超声检查异常等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计算各指标的比值或Z值[即测量值与相应孕周标准值之差的标准差(SD)倍数]。ΔZH-F表示股骨发育相对于头部发育落后的SD倍数;ΔZH+A-2F表示股骨发育相对于头部和腹部发育落后的SD倍数。结果15例患儿中,妊娠中期出现表型者3例(3/15),妊娠晚期发现表型者12例(12/15)。检测孕周范围为23周+5~33周+4。15例胎儿母亲的年龄为(29.8±3.6)岁(范围:24~38岁),其中2例(2/15)为高龄(年龄≥35岁);胎儿父亲的年龄为(31.1±4.8)岁(范围:22~41岁),其中3例(3/15)高龄(年龄≥35岁)。15例(15/15)胎儿均出现股骨短小(ZFL<-2.00),ZFL值为-4.73±1.08。3例(3/15)胎儿出现头大(ZHC>2.00)。FL/HC和FL/AC分别为0.151±0.014和0.172±0.012,均小于正常值。ΔZH-F和ΔZH+A-2F分别为5.65±1.95与10.04±2.75,提示胎儿基因异常的风险性高。1例孕妇出现羊水过多表型(1/15),羊水指数为31.4 cm。2例胎儿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异常(2/15),其中1例为右侧脑室轻度扩张,1例为胎儿丘脑后上方中线部位囊性结构。结论胎儿ACH存在明显的妊娠中晚期股骨短小的特点,BPD增大及其他伴随症状不明显。建议对于妊娠中晚期发现股骨明显短小的胎儿行FGFR3基因c.1138位点检测以明确ACH的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2例主诉为"语言障碍,智力发育迟缓"的患儿就诊于遗传与产前诊断中心,结合患儿的特殊面容、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分子遗传学结果,诊断为小脑发育不全。2例患儿分别存在RELN基因c.3712A>C(p.Asn1238His)和c.8051G>A(p.Arg2684His)复合杂合变异;c.3712A>C(p.Asn1238His)和c.6553A>T(p.Met2185Leu)复合杂合变异。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软骨发育不全(ACH)临床表型及基因型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ACH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女,1岁,母亲身材矮小,因发现双下肢膝反张9月余入院。查体:头围45 cm,身材矮小,四肢较短,双下肢肌张力偏低,发育商65分,X线示双侧髂骨及双髋关节病变,考虑ACH,送检基因结果示FGFR3基因c.1138G>A杂合变异(p.Gly380Arg),母亲该基因位点为杂合变异。例2,女,10个月,因发现四肢无力5月余入院。查体:头围46 cm,身材矮小,四肢短小,四肢肌张力减低,四肢肌力4级,发育高41分,X线示双下肢符合ACH。送检基因结果示FGFR3基因c.1138G>A杂合变异(p.Gly380Arg)为新生变异,父母该基因位点为野生型。结论ACH临床特征具有多样性,骨骼改变和神经发育同样需要加强认识和甄别。

  • 标签: 软骨发育不全 FGFR3基因 杂合变异 全面发育迟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例Leydig细胞发育不全患儿的临床特征和LHCGR基因变异,明确其遗传学病因,为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检测患儿的致病基因,应用PCR结合Sanger测序的方法进行家系验证和产前诊断。结果测序结果显示患儿的LHCGR基因存在c.265A>T(p.Ile189Leu)和c.422T>C(p.Val141Ala)复合杂合变异,其父亲携带c.265A>T(p.Ile189Leu)杂合变异,母亲携带c.422T>C(p.Val141Ala)杂合变异,患儿的2个变异分别来源于父亲和母亲。产前诊断结果显示胎儿为LHCGR基因c.265A>T(p.Ile189Leu)杂合变异携带者。结论LHCGR基因c.265A>T(p.Ile189Leu)和c.422T>C(p.Val141Ala)变异可能为患者的致病原因。

  • 标签: LHCGR基因 Leydig细胞发育不全 男性假两性畸形 基因检测
  • 简介:摘要8岁男童因“双眼视物不清进行性加重5年”来诊。既往多发性骨折病史;眼科检查:右眼矫正视力0.5,左眼矫正视力0.6;双眼蓝巩膜、全角膜变薄、前膨。全身查体示多部位韧带较为松弛。该名患者诊断为先天性成骨发育不全,给予患者特殊的大直径联合稳定边弧的方法设计的硬性角膜塑形镜治疗后,双眼矫正视力提高至0.8。

  • 标签: 先天性成骨发育不全 角膜扩张症 硬性角膜塑形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携带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基因变异的中国软骨发育不全(ACH)患儿的临床表现及遗传学特征,拟合中国ACH患儿身高生长百分位参照值及身高与年龄生长曲线,为中国ACH患儿提供更为实用的生长评价工具。方法横断面研究。于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内分泌/遗传科组织开展,在全国范围内入组210例FGFR3基因检测确诊的ACH患儿(男110例、女100例),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及身高数据;分析中国ACH人群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特点并依据0~12岁患儿身高(2岁以下测量身长)测量数据,应用LMS方法对数据进行拟合修匀,分别获得所需要的百分位并绘制ACH患儿身高与年龄生长曲线图。结果210例中国ACH患儿(0~14岁)主要临床表现典型包括非匀称性矮小206例(98.1%),手指短小且呈"三叉戟"样191例(90.9%),小腿弯曲156例(74.3%),头颅大且伴前额突出205例(97.6%);210例患儿智力及体力发育均良好;172例(81.9%)ACH患儿发生并发症,主要的并发症是脊柱畸形121例(70.3%)和胸廓窄79例(45.9%)。高达98.6%(207/210)的患儿携带FGFR3杂合热点变异(第1138位核苷酸点突变)导致发生的G380R氨基酸替换。ACH男、女患儿生长模式与正常儿童群体中观察到的生长模式存在明显不同(t=9.849、9.596,P均<0.01);出生时患儿的平均身长(男49.2 cm,女48.4 cm)分别为正常儿童的-1.22 s和-2 s,随着年龄增长ACH患儿与正常儿童的身高差距逐渐拉大,至12岁时患儿平均身高(男113.7 cm,女112.4 cm)分别为正常儿童标准的-5.23 s和-6.15 s。结论中国FGFR3基因变异致ACH患儿的临床表现典型主要为非匀称性矮小和颅面部发育异常、遗传特征主要为携带G380R热点变异且首次拟合中国0~12岁ACH患儿身高与年龄生长曲线图及其身高百分位数对于评估患儿的生长情况、监测可能影响其生长的因素、估计其最终身高以及评估促生长治疗的疗效提供实用的生长评价工具。

  • 标签: 软骨发育不全 生长曲线表 发育障碍 侏儒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软骨发育不全患儿发生危及生命事件(ALTE)的临床表现,并提供事后评估指导。方法回顾性研究477例软骨发育不全患儿和REDcap数据库记录疑似ALTE的相关信息。结果477例中有18例在生后第1年发生ALET,大多数(14/18,78%)发生于生后6个月内,表现为呼吸暂停和(或)癫痫发作。ALTE患儿中,8/14(44%)发作超过1次。很多ALTE的初次发作是在使用婴儿汽车座椅时发生的(11/18,61%)。ALTE后评估显示颅颈交界区异常和(或)癫痫发作最常见,12/18(67%)患儿进行脊髓减压,5/18(28%)患儿在ALTE事件后开始服用抗癫痫药物。结论尽管这是一项小样本的回顾性研究,但其结果表明软骨发育不全患儿易发生ALTE。事件后的评估应该包括枕骨大孔的神经影像学检查,住院患儿应进行呼吸监测、脑电图检查和汽车座椅激发试验。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例颅锁骨发育不全(cleidocranial dysplasia, CCD)患儿RUNX2基因进行变异分析,明确其可能的致病原因。方法收集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全外显子测序对患儿进行检测,并用Sanger测序对先证者及父母进行验证。结果全外显子测序检测到患儿RUNX2基因发生了c.460G>T(p.Val154Phe)错义变异(GRCh37/hg19),该变异位于Runt结构域,高度保守(PM1),在正常人群数据库频率为0(PM2),多种计算机软件预测有害(PP3),与患者临床表型高度相符(PP4)。该变异为未报道过的新变异;Sanger测序验证显示患儿父母均未检测到该变异,因此患儿的变异为新发变异(PS2),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RUNX2基因c.460G>T变异判定为致病性变异(PS2+PM1+PM2+PP3+PP4)。结论RUNX2基因c.460G>T(p.Val154Phe)变异可能为患儿的致病原因,新变异的检出扩展了RUNX2基因变异谱。

  • 标签: RUNX2基因 颅锁骨发育不全 全外显子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鉴定和分析2个中国汉族软骨毛发发育不全(CHH)家系的致病基因RMRP基因的变异位点和临床信息,为CHH家系提供遗传咨询和产前基因诊断方法。方法收集2019年5月至2022年7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2个CHH家系成员的临床信息并留取样本,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对2例先证者进行检测,明确先证者的致病原因,通过PCR和Sanger测序的方法对先证者父母及家系中的高风险胎儿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2例CHH先证者均检测到RMRP基因复合杂合变异,分别为n.181G>A/n.70G>T和n.194G>A/n.62G>C,家系验证分别来自其母亲和父亲。其中,致病性变异n.62G>C为新发现的变异。2个CHH家系的2例高风险胎儿中,检出正常基因型胎儿1例,致病性基因变异携带者1例。结论本研究通过全外显子测序和Sanger测序技术分别为2个CHH家系提供了精准的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有效降低了生育患病胎儿的风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例散发性颅骨锁骨发育不全(CCD)的临床表型及基因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分别在2021年12月16日与2021年12月9日收治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2例CCD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及拷贝数变异测序。结果胎儿1的产前表型主要包括胎儿颅骨钙化差、顶枕部膨隆、颅骨受压变形、鼻骨缺失等,患儿2在婴幼儿期的表现包括前囟门闭合延迟、反复呼吸道感染、体格发育落后等,影像学提示锁骨发育不全。WES测序发现二者分别携带RUNX2基因c.911_914delinsTTT杂合变异和c.1008delT杂合变异,均为新发变异。结论胎儿锁骨发育不全、颅骨钙化不足、鼻骨缺失是CCD患儿主要的产前超声表现。对于体格发育落后、反复呼吸道感染,锁骨发育不全的婴幼儿也应警惕本病,并通过遗传学检测协助诊断。RUNX 2基因的c.911_914delinsTTT和c.1008del致病变异的发现扩展了RUNX2基因的变异谱,为患儿家庭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奠定了基础。

  • 标签: 颅骨锁骨发育不全 胎儿期 婴幼儿期 基因诊断 RUNX2基因 遗传咨询
  • 简介:摘要对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儿科诊治的1例COMP基因突变致假性软骨发育不全家系临床表现及基因进行回顾分析。患儿,男,3岁3个月,身高增长缓慢1年。查体:身高:87.5 cm(<-3标准差,上部量55.0 cm,下部量32.5 cm,轻度O型腿。神经系统查体:双下肢肌力正常,肌张力低。基因检查发现COMP基因11号外显子杂合基因变异:chr19:18897437 A>G [hg19],NM_000095.2,c.1159T>C,p.Cys387Arg,即翻译产物蛋白中第1159位半胱氨酸变为精氨酸。基因检测是确诊假性软骨发育不全的重要依据,可避免误治,以免影响患儿的终身高。

  • 标签: 假性软骨发育不全 身材矮小 COMP基因 基因诊断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 简介:摘要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Stevens-Johnson syndrome,SJS)是一种罕见的累及皮肤黏膜的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有可能导致牙根发育异常,其对牙根发育的影响常在SJS发生多年后发现。本文报道1例有SJS病史的患儿发生恒牙牙根发育不全,以供临床探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个疑似颅骨锁骨发育不全(cleidocranial dysplasia,CCD)家系的临床特征和遗传学病因,为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8名家系成员的临床信息以及其中6人的外周血样,提取DNA。对先证者以及其他3位患病成员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针对候选变异,在其他2位成员中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该家系4代共22人,其中8人患病,测序检测提示先证者携带RUNX2基因[NM_001024630:c.1268_1277del(p.P425Afs*56)]致病变异,遗传自母亲,其他5名患病个体均携带该变异,而健康成员则未见相同的变异,基因型与表型存在共分离。结论RUNX2基因c.1268_1277del(p.P425Afs*56)变异可能是该CCD家系的遗传学病因,为临床诊治和产前诊断提供了依据。

  • 标签: 颅骨锁骨发育不全 RUNX2基因 变异
  • 简介:摘要对2018年11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儿科诊治的1例Maroteaux型肢端肢中发育不全(AMDM)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女,3岁3个月,身高83 cm(-3.84 SD),表现为非匀称性矮小,前臂和小腿不成比例缩短,指趾粗短,基因检测显示NPR2基因复合杂合突变c.1640T>A(p.Val547Asp)/c.682G>A(p.Gly228Ser),2个变异在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中未见报道,蛋白质功能预测有害,确诊为AMDM。患儿于门诊随诊至4岁8个月,身高90 cm(-4.35 SD),生长速率(GV)=4.9 cm/年,予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并定期随诊,已使用rhGH 9个月,身高98.2 cm(-3.07 SD),GV=10.9 cm/年。该病例丰富了AMDM的基因突变谱。rhGH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身高,但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诊和观察。

  • 标签: 身材矮小 Maroteaux型肢端肢中发育不全 NPR2基因 重组人生长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例2型肢端发育不全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基因变异,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患儿进行病史采集及辅助检查,提取患儿及父母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高通量测序,并用Sanger测序法进行验证。结果患儿表现为面中部发育不良,眼距宽,鼻梁肥厚,鼻孔小而向上翘,拇指/趾宽大,其余指/趾短粗。基因检测显示PDE4D基因存在"错义变异c.1813T>C, p.Tyr605His(杂合)",其父母无该位点变异。该例样本变异为新发现的变异。结论确诊1例2型肢端发育不全症病例,PDE4D基因变异导致该病在国内尚未见报道。

  • 标签: 短指/趾畸形 2型肢端发育不全症 PDE4D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例小脑发育不良、侧脑室增宽引产胎儿进行基因变异检测,明确其可能的致病原因。方法获取引产胎儿皮肤组织标本和其父母的外周血样本,对胎儿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应用PCR及Sanger测序对可疑致病位点进行验证。结果产前超声提示胎儿NT增厚(0.4 cm)和侧脑室增宽,磁共振显示胎儿幕下脑发育不良。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显示胎儿RARS2基因存在c.1A>G和c.1564G>A复合杂合变异,其中c.1A>G变异为已知致病性变异,c.1564G>A为尚未报道过的变异,分别遗传自父母。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c.1564G>A变异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M2+PM3+PP3+PP4)。结论RARS2基因的c.1A>G和c.1564G>A复合杂合变异可能是患儿的致病原因,新变异的检出丰富了RARS2基因的变异谱。

  • 标签: RARS2基因 脑桥小脑发育不全6型 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1例合并重症联合免疫缺陷表现的软骨毛发发育不全患儿,临床主要表现为短肢矮小,干骺端发育不良,重症联合免疫缺陷以及骨髓造血衰竭。基因分析显示患儿RMRP基因存在新的复合杂合变异。该变异导致RMRP基因mRNA表达水平下降,可能引起细胞周期调控异常和端粒功能障碍。

  • 标签:
  • 简介:

  • 标签: